在這樣的一番風氣下,楚國的政治陷入了空前的混亂泥沼,而也是在這個階段,楚夏兩國之間爆發了震驚天下的伏梁原野之戰,這一戰二十萬兵力的耗損,徹底的顛覆了楚國的獨大地位,也造成了楚國內部的動蕩。
誰都沒有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鄭魏造反了。要說鄭魏現在已經是楚國的丞相並身兼定國公,國家大事都由他來處理,一個丞相府堪堪要比王宮相比,對於楚國這個國君之位,楚襄王是有名無實,鄭魏則是有實無名而已,根本犯不著冒著天下大不韙去造反。然而,或許就是因為那王座太為耀眼,權力給人的誘惑,往往能蒙蔽住人的眼睛纏著人往前走,隻注視著眼中那塊金光閃閃,卻不知道腳下就快要邁向懸崖。
楚國鄭魏之亂的時代以貴公子楚兮白率領世族駐軍,斬首鄭魏為結果而告終,楚啟這才是重新執掌正位,權力空前集中在了他的手裏,開啟了楚襄王真正執政的時代。而楚兮白也因為救主有功,一躍直接就成了楚國丞相。
確實,楚襄王剛開始執政的那段時間,溫香軟玉不要了,早朝例會照開了,任用賢能,修明政治,好一段時間楚國確實是恢複了一副又蒸蒸日上的大國模樣。可是,好景不長,或許是因為長期被剝奪權力剝奪得怕了,楚襄王極力把所有權力都攏在自己的手裏,也就出現了如今楚兮白對季宸蓮所說的尷尬狀況——一介專司國家邦交的丞相居然不能和旁國當場立約,甚至連丞相印都不在自己身上,國家政令全部集中在王上手中,說出去楚兮白都覺得很是臉紅。
而這還不算,楚襄王還有一個決定讓人很是費解,便是未立太子。現下已經是楚襄王執政的二十一年,他四十七歲登上王位,如今也已經有了六十八歲,說句不好聽的,就是隨時都有可能入土的年紀了。可堂堂大楚國,卻至今未立太子,國君年老,儲君自然便成了定國的根本,你一個國家延續的根本都沒有了,這讓人如何能不著急?
國君不急,世族大臣卻已經開始忙著張羅,在擁立太子的過程中自然的分成了兩派。一派便是以楚襄王寵臣上大夫柳承振和新銳之臣為首,主張擁立楚襄王的寵姬,貴妃胡蘇的兒子楚世染為太子;而另一派則是以楚兮白等一幹世族為首,主張擁立楚襄王的嫡子,也就是已去世的前王後的兒子楚世勳為太子。兩派私鬥不斷,明裏暗裏不知向楚襄王上了多少次奏章,可卻都仿若石沉大海,連個回應都沒有。
本來兩派就是如此互相拉鋸爭奪,互不退讓,可是,形勢突然之間又是急轉而下。前王後的兒子,楚世勳忽然不見了,王子居然在王宮之中消失不見,各方著急之間卻根本不敢把消息散布出去,一旦傳出去那這就不僅是王族的恥辱了,更是整個楚國的恥辱!況且,在他們不了解情況的形勢下,貿然行動或許隻會給王子帶來傷害,所以,一直以來,楚國老世族一邊明麵裏對著寵臣派愁眉苦臉,一邊又是暗暗的調查蛛絲馬跡以期尋回楚世勳。
誰都不曾想,這個楚國消失的王子居然會出現在敵國大夏的國境之中。
“還真是下了好大一盤棋啊!”鹿伊人聽完鹿七,哦不,應該是楚世勳的陳述之後,眸光一沉,嘴角的笑容都帶上了冷意。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