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設計得越具體越細化越容易實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步行到十公裏以外的三個村子。
第一組的人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隻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了。這些人剛走了兩三公裏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但路邊沒有裏程碑,他們隻能憑經驗估計行走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
於是大家又簇擁著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和路程,而且知道公路上每一公裏就有一塊裏程碑。人們邊走邊看裏程碑,每縮短一公裏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這不難理解。人們如果清晰地了解自己行動的明確目標和自己的進行速度,就會自覺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目標設計得越具體越細化越容易實現。目標之所以看起來遙遠,是因為我們隻看到從出發到最後到達這一段長遠的距離,由此感到灰心絕望。其實,若像方程式一般,一步步地去分解,再難完成的事情都會化繁為簡。
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山田本一獲得世界冠軍。有很多人為此置疑。兩年後的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他再次獲得冠軍。
馬拉鬆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隻有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的人才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是次要因素。
山田本一又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呢?在接受采訪中他這樣說:“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二個標誌是銀行,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比賽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衝向第一個目標,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又以同樣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跑完了。”山田本一成功的奧秘就在於將最終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在每一個小目標中以最飽滿的激情和動力來完成,從而達到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