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把精力用在一個目標上,專心致誌,集中突破,這是他們成功的最佳方案。曆史上有不少人被埋沒,除了社會原因之外,沒有找到他們為之獻身的具體事業目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今日點瓜,明日種豆,不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成功者們始終將目光集中在他們的目標上,他們常常在向目標奮進的過程中運用想象提醒自己目標所在。
拉馬克於1744年8月1日生於法國畢加底,他是兄弟姊妹11人中的最小一個,最受父母寵愛。拉馬克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後當個牧師,送他到神學院讀書,後來由於德法戰爭爆發,拉馬克當了兵,他因病退伍後,愛上了氣象學,想自學當個氣象學家,他整天仰首望著多變的天空。後來,拉馬克在銀行裏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很快的,拉馬克又愛上了音樂,整天拉小提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這時,他的一位哥哥勸他當醫生,拉馬克學醫四年,可是對醫學沒有多大興趣。正在這時,24歲的拉馬克在植物園散步時遇上了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盧梭,盧梭很喜歡拉馬克,常帶他到自己的研究室裏去。在那裏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學迷住了。
從此,拉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係統地研究了植物學,寫出了名著《法國植物誌》。拉馬克35歲時,當上了法國植物標本館的管理員,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學。當拉馬克50歲的時候,開始研究動物學。此後,他為動物學費了35年時間。也就是說,拉馬克從24歲起,用26年時間研究植物學,35年時間研究動物學,成了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
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像拉馬克後來一樣,很注意把精力用在一個目標上,專心致誌,集中突破,這是他們成功的最佳方案。曾經有人問牛頓怎樣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說:“我一直在想著這件事。”
在回答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時,愛迪生說:“能夠將你身體與心智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會厭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嗎?每個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個小時。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做很多很多事,而我隻做一件。假如他們將這些時間運用在一個方向、一個目的上,他們就會成功。”高度專一與否,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別,1月、1年、10年呢?那差異就更大了。因此,卡萊爾說:“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於單一目標,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強的人,分心於太多事務,可能一無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