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我所理解的生活(1 / 2)

(一)生活就是一場“大逃殺”

我之前很喜歡北野武(日本導演)的暴力美學,對他的電影作品《大逃殺》也看了很多次,當然心理素質較差的朋友我不建議去看,因為他們會被電影裏麵人性的醜惡帶入進去。

電影大逃殺講述的是未來的日本社會經濟蕭條,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們開始威脅未成年人,國家將近百萬學生拒絕上學,教師頻頻遭到暴力攻擊,國家不得已頒布新的法律:《br法案》

br法案,就是為了解消公民對學校的崩潰、對卑劣少年的惡性犯罪引起的憤恨;為了培養青少年們在逆境中排除各種困難,並由此獲得堅韌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們從大人們手裏奪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權利。

從全國的初中3年級中,每年隨機地選出一個班級,並把學生們送往受行動範圍限製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給每個學生地圖、糧食、各種各樣的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直到隻留下最後一個為止。時間限度為3天。學生們必須佩戴違反規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項圈。在此期間的學生殺人、致人傷害、持帶槍械等違法行為都不受法律限製。這就是影片所有血腥殘暴的由來。

平時單單純純,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學生們被強迫命令自相殘殺,否則將會全部斃命,為了保命,昔日的純潔友誼成為了血腥屠殺的累贅,為了逃避,同學二人手拉手縱身跳崖,沒有任何信任,曾經的見麵打招呼在現在成為了見麵廝殺,割喉飆血,亂槍擊斃,上吊自殺,跳崖斃命,女生不想坐以待斃而獻出身子反殺強奸的男同學。

我的朋友評論這部電影是人性的諷刺,墮落,電影裏麵所發生的一切都來源於人與人之間表麵要好而實則互相猜忌所造成的一係列悲劇,所謂的人性的醜惡和禁島。

《大逃殺》是這個社會的一個諷刺畫和一個大大的問號,電影裏麵的相互廝殺往往也代表了現實社會的殘酷競爭,電影中幾對男女同學的跳崖自斃,上吊自縊,在現實世界裏因為生存的地方幾乎不在,自殺的人還少麼?

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裏正如影片裏一樣,我們的這個時代是一個殘酷無情的生存環境,這個時代無疑就是一場絕地求生。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我所認為《大逃殺》所表達的真理。

我們再繼續看最近火爆全球的《絕地求生:大逃殺》(下麵稱‘吃雞’)這款遊戲,網絡上太多的人認為《大逃殺》啟蒙了遊戲和其他影視劇。

這部遊戲的內容是百名玩家被運輸到一座絕命孤島,玩家落地後要盡力在第一時間武裝自己,在殺戮別人的同時讓自己活到最後,最終隻有一人活著勝出。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說,‘吃雞’遊戲的靈感來源於日版電影《大逃殺》。

的確,遊戲裏麵的設計與電影中有些雷同,特定的人數特定的荒島,人們拿起武器武裝自己來自相殘殺,最後隻活出一人,勝者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在遊戲裏,你可以做到伏地魔陰人,勇往直前人來殺人,獨來獨往,最後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呢?

現實生活中我們誰也不會確定自己能夠做到‘吃雞者’,不如趁著年輕選擇曆練與闖蕩,遊戲裏撿拾倍鏡配件來提高自己的生存率,那麼你曆練出的能力和閱曆就是你在生活裏能成功的寶貴財富。

好學生與壞學生

我承認我小學初中的成績不好,但是我不承認我是個壞學生,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永遠不在於成績的好壞,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次而判定他是一個壞學生,更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而認定他就是一個好學生。

我在小學就聽到老師對我們說的一段話:“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永遠是好學生。”

因為小學老師隻順從成績好的同學,成績差的同學的結局就是更差,數學不好長大就學不了物理了麼?語文不好長大就成為不了作家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