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將軍袁術大營左側,是都昌令衛銘大營。
衛銘大營中帳,衛銘已穿起一件由袁術贈送的灰黑盔甲,站在行軍地圖前。
第一次穿戴盔甲,感覺怪怪的,並不覺得沉重。
這灰黑盔甲,屬於校尉級軍官穿戴,真戰鬥起來,則是元器一劍都擋不住。而有的諸侯,穿戴的盔甲則是擁有將級護身能力,甚至是有王級護身能力。
袁術穿戴的,就有王級護身能力。
“一萬人馬!”衛銘盯著地圖,可惜他們隻是袁術給我充場麵的,名義上歸我調動而已,實際的控製權仍在袁術手中。若能真有一萬人馬,那該多好。
衛銘的目光聚集在虎牢關。(《三國演義》中說是“汜水關”,那是唐以後的叫法)。
虎牢關,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虎牢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虎牢關更是帝都洛陽東麵重要關隘,由此往西去帝都150裏,都是坦途。由此往東去陳留240裏,也是坦途大道。虎牢關如同一道天塹,攔在帝都與陳留之間。
得虎牢關,則得地利。
虎牢關控製在董卓手中,各路諸侯從東麵進攻,隻有打破虎牢關,才能進攻帝都。而帝都四周都是關隘要塞,繞行或是分兵,都非良策。
集中兵力,猛攻虎牢關,是上策!
各路諸侯應該會是這麼做。
衛銘猜測著。
“主公!”武安國進來道,“已經天明,再有半個時辰,就要前往陳留城內會盟。”
衛銘轉身,一夜時間,過的快。
“安國,你說各路諸侯,會如何為難我?”衛銘坐在案前,給自己斟了一爵,然後將酒壺拋出。
武安國接過,猛灌一口,說道:“主公的官位是縣令,他們是太守刺史,那幫蠅營狗苟肯定會用此大做文章。”
衛銘一笑,蠅營狗苟?看來安國最近沒有少讀書。
“還有我的家族身世。”衛銘說道,誰會相信我真是衛大司馬的後人?這兩點,都是他們攻擊的切入點。
“主公!”武安國站到一邊,眨眼間,走進一位傳令兵。
“後將軍傳令,有請都昌令共赴陳留城,參與會盟。”傳令兵拱手道。
“走!”衛銘起身。
衛銘在前,武安國在後跟隨。
袁術大營。
“衛縣令,本將軍給你們做個引見!”袁術的心情大好,看向右側的中年儒者道:“此乃山陽太守袁遺袁伯業!本將軍堂弟!人稱“冠世之懿(蓋世品德)””
袁遺一身儒袍,笑容可掬,雖有四世三公的背景,卻完全沒有自視甚高的傲慢。而且也沒有虛假過度的熱情。給人一種隱士大德的感覺。
袁術繼而指著左側的彪悍將領,鄭重道:“這位,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孫文台!乃兵聖後裔!”
孫堅麵容偉岸,穿著紅色鑲邊盔甲,立在袁術身側,完全不像一位太守的姿態,反而更像袁術的貼身護衛。
孫堅名義上是隸屬朝庭的郡守,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孫堅在長沙起兵反董,先是逼死荊州刺史王睿,後兵到南陽,殺掉南陽太守張谘,投靠勢大的袁術。
袁術隨以“後將軍”的職位,代領南陽太守。同時表奏朝庭孫堅為假中郎將。
而孫堅自成一路諸侯,就是袁術的意思。
“這位!”袁術看向衛銘,目露欣賞,“便是衛大司馬之後、都昌令衛銘衛律德!乃忠君愛國之士!”
互相客套幾句,衛銘加入袁術三人的走談。四杆大纛旗合並一起,前往陳留城。
陳留城東門處,各路諸侯先後進城。
“公孫”大纛旗遠遠而來。
銀白盔甲白馬坐騎的北平太守公孫瓚緩緩騎行進城,身後跟隨數十騎修魂騎兵,盡皆是白色盔甲白馬坐騎。
“白馬將軍!”
“白馬義從!”
道路兩側的人群中傳出驚呼聲。
幽州北平郡,與鮮卑烏丸部接壤,因朝庭勢衰,長期遭受烏丸“修魂騎兵”的騷擾。
烏丸“修魂騎兵”,稟承匈奴“修魂騎兵”的驍勇善戰,漢軍“修魂騎兵”屢屢戰敗。十數年間,擊殺多位太守,致使北平郡一度處於沒有郡守任職的混亂局麵。
北平郡,在幽州官場中擁有“郡守墓地”之稱。
十數年前,酷愛白馬的公孫瓚主動請調北平郡,曆經數年,在烏丸“修魂騎兵”的騷擾下,艱難組建出一支配備白色戰馬的“修魂騎兵”。
在與烏丸的決戰中,白馬“修魂騎兵”為表達忠心,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隨後在公孫瓚的傑出指揮下,大敗烏丸“修魂騎兵”,更在數年間,多次挫敗烏丸,令北平郡得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