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懶惰不除,成功無望(1 / 2)

懶惰指缺乏行動的欲望,不想做任何事。怎樣才被視為懶惰?應依據具體的文化、社會情況及其程度而定。短暫的放鬆或小憩,通常是很有好處的,但若是超過這種程度就變成壞處了,由於懶惰會導致生產力的下降,因此懶惰也會對社會造成問題。

懶惰有很多表現包括不能愉快地同親人或他人交談,盡管你很希望這樣做;不能從事自己喜愛做的事,不愛從事體育活動,心情也總是不愉快;整天苦思冥想而對周圍漠不關心;由於焦慮而不能入睡,睡眠不好;日常起居極無秩序,無要求,不講衛生;做事不專心,沒有責任感;不知道人生的目的,不能主動地思考問題……

想一想,一旦懶惰在你的身上紮根,你的身體、生活乃至人生是不是都會被它操縱?

有個寓言故事說,從前有一個年輕人非常非常的懶惰,可是他的父母又不能天天在他身邊照顧他,給他送吃送喝;即便是給她送吃送喝,他都懶得動手去拿。於是聰明的媽媽就想了一個辦法,給她的兒子做了一個很大很大的餅,把餅的中間挖了一個洞正好可以讓她兒子套到脖子上,這樣當他餓了的時候,既可以不用自己做,也可以不用自己動手拿,隻要一低頭就可以啃到餅。聰明的媽媽滿以為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所以過了很久很久才過來看她兒子,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死了。原來他隻把自己嘴邊的那一塊給啃完了,都懶得再轉到別的地方,結果就這樣被活活的餓死了。

在生活中可能不會出現一個人竟然能夠懶惰到餓死的情況,但是在生活中,懶惰的威力還是不小的。這是因為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使自己對那些勤奮之人充滿了嫉妒。懈怠會引起無聊,無聊也會導致懶散。許多人都抱著這樣一種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雇主,但傷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們以為自己騙得過老板,其實,他們愚弄的最終卻是自己。

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懶惰是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懶惰便會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製造借口與托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難、太昂貴、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隻要我們更努力、更聰明、信心更強,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得多。

有一個做任何事都嫌太辛苦的人。他做過的每一份工作,從來都沒有超過十天。父親為之擔心,於是四處打探工作機會。

很久後的一天,一位朋友帶來佳音。他為這年輕人找到了一份非常輕鬆的工作:年輕人什麼都不必做,隻要每天坐在椅子上,就算完成這一天的工作。這工作是墓地看守人。父親覺得這個工作合適極了,因為隻要每天坐在椅子上,就算完成這一天的工作。這對於懶惰的兒子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