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東籬<二>(2 / 2)

其時天下紛擾,那個地方的主官不是盡力集權?饒是東籬多智,他也想不到眼前這光頭年輕人不惜得罪自己的家族、花費如此大的精力將自己擄來是為了這個目的,無言沉默了片刻,才見他清澈如水的眸子看向唐節度道:“朝廷,那個朝廷?君子不仕亂邦,少兄也是讀書的人,這句話想必定是知道的了!”,見自己一言而出,唐明隨即神色一變,這崔東籬唇角竟是綻出一絲淡淡然的笑意,續道:“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我雖然算不得大丈夫,但孟夫子舍生取義的道理卻是五歲時即已明了,少兄這番怕是白費心機了。”

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見這崔東籬身落人手,在關乎自己生死時還能如此從容,麵色如此恬淡。唐明已是知道自己這回是遇到了個真儒士,萬不是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可比。心下即是欽佩,也不免失望,失望的是此等大大不俗的人物怎麼也會死抱著教條不放。

到這個時候,唐明對自己的這次心浮氣躁下的“招才”行動已是不抱任何希望,懊惱鬱悶之下,也再顧忌不得太多,抬頭唇角扯出一絲苦笑道:“看東籬先生風神如此,原以為是一達人,不想竟然也是如此迂腐!昔日大賢子貢求教於孔聖,問如有人能廣泛的給人民以好處,又能幫助大家生活的很好,那該算得上仁道了吧?夫子回答說:‘這那裏僅是仁道,簡直就是聖德了!什麼是仁?自己站的住,同時要使別人也站的住;不僅自己要事事行的通,同時也要使別人事事行的通。能夠從身前的事情一步步做起,就是實踐仁道最好的方法’,先生學窮天下,聖人的這段教誨卻不知該如何理解?”

“小子無意與先生爭執唐與燕那個是正,那個是偽,隻知道如今有滄州幾十萬百姓等著要吃飯,不管是唐還是燕的朝廷現在都顧不上他們,咱隻能靠自己!李參軍,你隨後派人領東籬先生好好的看看滄州,看看老百姓們都是怎麼挨餓等死的,如果到時候先生還是覺得所謂‘不仕亂邦’的名節比百姓的命還重要,那就立即派人護送,絕不強留。告辭!”,這近一月的時間,唐明承受的壓力實在太大,此時被點燃了火頭,竟是再也壓抑不住,當著這名滿天下的崔東籬,也是再無顧忌,痛快淋漓的大說了一通,話一說完,再不多留,說聲告辭後,就帶著隨行的李耀星轉身出後院而去。

劈裏啪啦的聽唐明說完,直到看著他的背影遠去不見,崔東籬才轉過身來,微笑著邊用手輕輕的撫mo著腳邊的金盞菊,邊口中喃喃有聲:“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去近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原來他念誦的正是《論語•;雍也》篇裏麵的章句,而這,也正是光頭節度大人那一通話的由來根源所在。

~~~~~~~~~~~~~~~~~~~~~~~~~~~~~

看到陽明弟子的帖子,真的很高興,這可是我最早也是堅定的書友!謝謝你的理解與支持!我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