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漢字的文化魅力(2 / 2)

還有的就是“窮”“富”二字,更是規定了人間的尊貴與卑賤。“窮”字如此瘦弱,是靠力氣支撐一個家的,而“富”字長相肥胖,家裏有田可以吃飯,便越發的富了。而“窮”字一輩子隻有靠力氣吃飯,就永無出頭之日。靠力氣吃飯的,都想富,就千方百計地去耕田,也期望有一日有了自己的田就成了富人,可以不用力氣就能吃飯了。國人從靠力氣開始受窮,直到變成富人之依靠土地就可以吃飯為止,生老病死,辛辛苦苦,都是為了這個不用力氣吃飯的富字。

所以直到今日,國人對田即土地的感情依然濃厚,靠土地發財稱為房地產,也算是地主,但這土地已沒有田的用處。既沒有田這富就存在得莫名其妙,所以對今人的富是否背離了祖先的意願,那就會遭到祖先的報複,這個日子很難說什麼時候就會到來,這也便是國人如今如此張惶失措的部分原因。因為從體力吃飯到不用體力吃飯的窮到富,古人把如此簡單的事情安排人的一生去做,說穿了就是一句話:為了混一口飯吃,越不用出力氣過的日子便越好,以致人到如今依然藐視靠體力吃飯者,而以不用體力吃飯者自居高他們一等,以此分出個高低來,沒有田的人想吃飯就需給有田的人幹活出力氣,就需聽有田的人使喚。

直到如今,人們便連頭腦也懶得用,因為那也需要“力氣”。人怎麼能看不起自己?不知是人的進化還是退化。隻是現代之變化,土地將失,田將焉存?這富字便失去了實際的意義。缺少了由窮變富的過程,人將非人,起碼不是舊日的人了。人既沒有對窮富的感覺,其他的事不是古人給設計出來的。人究竟去通過什麼方式延續這種感覺,將使人對自己的存在意義產生懷疑。因為土地和田,國人洋人都有,洋人把土地當做朋友愛護,而國人卻把土地當成母親一樣看待,隻能自己擁有,這用情之深讓人不解。如果哪一天土地沒有了,田也沒有了,人不但就成了窮人,連母親都已失去了,這真是國人的不幸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