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2章 交糧納稅的世態(2 / 2)

這就是國人對於稅的基本心態。

征稅一過,大家聚在一起,無外乎是交流著如何不繳稅和少繳稅的經驗。如果有一天這中間又出一個收稅人,他肯定知道該如何收了,那就是不和你廢話,你掏出來就行。因為征稅之困難,總要講道理是講不過人的。文化古國,道理千條,誰都會講出許多的道理。怎麼辦?抑!拿槍拿棍逼著你繳,拒不繳稅就有性命之慮,隻有在這個時候,才可能把錢收上來。至於地主老財,是深知人之貪財守財的厲害,幹脆連箱底給你燒了去,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要想活命,你就出力氣幹活,拿力氣換飯吃,實在迫不得已再給你一兩個銅板,但接著就在下一次設個計謀扣了去,你依然是一無所有,有力氣就掙口飯吃,沒有力氣也就隻好餓死。

國人有一種心理:誰少繳稅或不繳稅就是誰的本事大。為官一方,魚肉鄉鄰;因為自己沒有繳錢,所以用起來也不會感到心疼什麼的。假如這稅錢裏有他的一份,你看他花起來決意要算個清清楚楚,群霸各守灘頭,隻知道向自己的灘頭之民收費,以中飽私囊,墊滿自己的箱底,再去與別的灘頭霸主比一個窮富,如此而已。習慣如今,便是成了為官不納稅的專利。這官既可肥私,又可以掙足可以不繳稅錢的麵子,誰不想去當?到了今日,你再把稅收到他的頭上,就等於失了他的麵子,看不起他的官位,褫奪了他的權利,他怎麼有顏麵再去麵對他管轄下的子民?過去因為自己不用繳給誰錢,受到鄉鄰的尊重,現在和大家一樣了,這還有什麼權威?讓他以後怎麼管理?怎麼做人?錢和官都成一樣的寶貝,人不能丟官就同人不能給別人錢一樣重要。

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曆代造反起事者,皆由不堪這種隻給別人錢而別人可以不出錢的不平待遇才出了事的。根除虎患,自己不由地也成了一條虎。不管什麼朝代,隻要有國家存在就有稅的存在,你就得繳錢,至於繳多少錢合適,那可以商量,不繳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打碎國人的幻想,不要在繳與不繳上麵苦費心思,幹脆在多繳與少繳上打主意好了。如何才能少繳?就是讓每一個人多掏錢。做官有官的工資,種地有賣糧食錢,經商有交易的利潤,根據情況,多繳少繳如何才能合理,這就是稅的管理。假如一個官在請別人吃飯時,想起花的錢有幾分是從自己的薪水裏扣出來的,他一定會選擇一個價格便宜的地方去。假如官也覺得自己繳的錢多了,那就有救了。所以曆來平民起義,最終熄滅,多是隻想著讓別人繳錢,而自己不繳錢的地位上去換位置,而沒有想到從自己身上做起,那事情就容易得多。

所以,稅的人性就是貪婪,讓社會公眾均貧富的人性保護費。社會的穩定維係,不在官富,卻在民不窮。把稅攤到官位上去,做的官越大,繳的稅越多。可以不從薪水上做文章,因為薪水可以有獎金之類的渠道變通。可以容許按照官的大小,把薪水定出高低,誰想做大官就有第一條必須比別人多繳稅,這同商人積聚的錢財越多,就要繳稅繳的越多一樣。不繳稅是人性之一大罪過,眾人不情願養一個累贅,那他就沒有活路可走。少繳稅者就意味著另外的人要多繳,人便會生不平之心,那他就要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到底是小命重要還是錢重要,不如乖乖把棉襖脫下來。窗外豔陽高照,不要等到把你的內衣也剝了去,這樣不僅要感冒生病,還有礙觀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