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愛迪生往往把他的許多發明分成兩類:

一類是工業發明,涉及電源,包括發電機、電燈和蓄電池;

另一類是“玩的東西”,是由他的個人興趣所引發出來的發明。

從童年起,他的耳朵就有點背,自然而然,對於聲學技術,他的注意力便投入得極多,也由於此,世上便產生了留聲機。

那時,電影已經有了,那就是愛迪生的活動電影放映機,發明家將它描寫為“一種為眼服務的工具,而留聲機是為耳服務的工具”,這就是說,放映機是留聲機的附件,使使用者既能看到又能聽到。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愛迪生真正了解電影的潛力,即使他曾經是電影的早期製作者之一。

他發明了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但把它們賣給了電影製造商和電影院老板。他們擁有劇院;他們在電影業的初期,把電影看作是演員到現場進行表演的昂貴的競爭對手。

金吉列以低廉的價格出售他的保安剃刀,他知道實際的利潤來自繼續銷售這種用過一次即可扔掉的刀片。

而愛迪生製造影片僅僅是為了促進他的機器的銷售:他和其他專利所有者聯合成立了一個電影專利公司,看來巨大的利潤會來自製造電影攝影機等設備,而影片的發行和放映則完全依靠製造商製造那些設備。

如果愛迪生換一種想法的話,他理所當然會全力投入到電影的生產上,再或者將會全神貫注於電影的放映上。

如果這一時期的娛樂業的大亨們了解電影的潛力,他們也會躋身於這個領域的。查爾斯·弗羅曼、戴維·貝拉斯科、薩姆·哈裏斯和舒伯特·布拉澤斯都是傳統的正統戲的卓越人物;基思、阿爾比、普羅克特和珀西·威廉開創了規模宏大的雜要事業。

他們全都具有擔當此任的天才和經驗,但是,那時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具有足夠的遠見和想象力,也因此無法預見電影會發展成怎樣一種局麵。

對於眼光的問題,我們無法作出極為具體的解釋,有時,這需要有淵博的學識,有對市場的透徹了解,還要有與顧客心心相通的天賦;有時,具有遠大眼光的人,卻什麼都沒有,對於他們,長遠的眼光也就夠了。

聞名於世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曾是流落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窮小子。

1922年9月,16歲的伊茲密爾人亞裏士多德·蘇格拉底·奧納西斯同他的父親一起逃難來到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他個子不高,身體結實,身無分文而又找不到工作。一天,他辭別了親人,隻身前往美洲,據說他在一艘駛往阿根廷的破舊貨船上找到工作,日薪23美分。

他不喜歡這個工作,當船停泊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港時,便偷偷下了船。這次海上飄流,也正是日後他在船舶事業上發跡的開端。

奧納西斯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後受到希臘僑民的照料,開始在電話公司找到一份焊工的活,由於勤奮加上儉樸,不久,他便積起一筆相當數目的錢。

奧納西斯辭去了電話公司的職務,決心創辦自己的企業,“在我們生活著的資本主義社會裏,要發財非做企業家不可。我要為之而奮鬥”。

他選擇做煙草生意,當他18歲時,銀行裏存款已有幾千美元,兩年後,他已成為小有名氣的企業家,財產超過10萬美元。

6年後,他被希臘政府任命為駐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領事,他得以有機會經常接觸船隻。

一場空前的經濟災難,把他的事業推向了空前繁榮。

1929年發生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使阿根廷經濟墮入深淵: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民生凋弊,百業蕭條。海上運輸業也在劫難逃,1931年海運量僅是1928年的35%。

一位經濟學家曾這樣說奧納西斯,“這個來自伊茲密爾的希臘人找到了成功的金鑰匙,到其他人認為一無所獲的地方去賺錢。”

其時,加拿大國營鐵路公司為了渡過危機,準備拍賣產業,其中六艘貨船,10年前價值200萬美元,如今僅以每艘2萬美元的價格拍賣。

奧納西斯極其迅速地前往加拿大商談這筆生意。

這一反常舉措令同行們瞳目結舌。因為當時海運業的空前蕭條已然在目,對於海運,老牌海運企業家們避之猶恐不及,奧納西斯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於海上運輸,無異於將鈔票白白拋入大海,許多人規勸他,有些人甚至認為他喪失了理智。

奧納西斯清醒看到,經濟的複蘇和高漲終將代替眼前的蕭條。危機一旦過去,物價就會從暴跌變為暴漲,如果能乘機買下便宜物,價格回升後再拋出去,轉手可得暴利,海運業雖暫受衝擊,但必有複蘇之日。

奧納西斯謝絕了同事和朋友的勸阻,果斷將這些船全部買下。

果然不出所料,經濟危機過後,海運業的回升居於各業之首,奧納西斯買的那些船隻,一夜之間身價劇增,特別是二次大戰的爆發,使得擁有船隻從事海上運輸的人帶來了機會,奧納西斯隻一夜之間將船全派上用場,連本帶利大賺特賺。

當戰爭結束時,1945年,他已跨入希臘海運巨頭的行列。

戰爭結束後,人們對於上一次的經濟危機仍然是心有餘悸,船東們對於他們自身的命運惶惑不安。

隻有奧納西斯絲毫不為所動,他繼續審慎思索,並預見到世界在經曆過經濟和戰爭兩大劫難之後必然會有一個大發展時期;他還預測油船將會大有用場,他認為“經濟的大發展必然會大大刺激對能源、石油的需求,而能源、石油的消耗量的大幅度增長,勢必會使油船的運費猛漲”。

奧納西斯立即投資建造油船。

他的預見又一次被證明是準確的,於是,他又一次獲得了驚人的成功。

二戰前,奧納西斯擁有的油船總噸位隻有一萬噸,在1951-1955年發展到3萬噸,在1956-1960年達到10萬噸。

奧納西斯靠著他卓識的眼光,把自己的金錢王國堆砌起來,而我們下麵要講的猶太人阿道夫·朱科爾也就靠著這種有長遠眼光卓見,在一個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麼經驗的行業中走向他的成功。

“愛迪生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製造這些機器,他們自然全部全神貫注千這種行業的機械方麵。

“這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正要的,因為在那些日子裏,買一台放映機得花75或95美元。有錢或擁有雄厚實業的人決不會考慮開辦一家小影院,但是開辦一座劇院如果花費不超過300——400美元,很多小投資者就會冒險試一試,這就有助於發展電影業……

“大量的這些電影院為影片製作者提供了市場,並給了他們發展的機會。”

阿道夫·朱科爾來自於東歐的猶太移民。

這些移民的每個進入電影行業的人無一不是通過電影的放映而達到目的的。他們之中,阿道夫·朱科爾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他是那些移民的代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阿道夫·朱科爾帶領著這幫人創辦了電影業,在隨後的十年期間,他們又登上了電影業的領導者的地位。

1873年,朱科爾出生於匈牙利。

在他16歲那年,攜帶著25美元,朱科爾隻身來到紐約。他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皮貨店當清潔工,周薪2美元。

很快,他便轉為學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