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垃圾堆裏撿來的財富(1 / 1)

發財的路數千萬條,就看你走哪一條。比如垃圾堆,有人看它是廢物,有人卻把它當作寶貝。經營眼光獨到的廣東人,居然從垃圾堆裏撿出了一家工廠。

這間工廠便是廣東省恩平縣塑料化工材料廠。在這裏,僅有的400平方米的廠房,幾乎都堆滿了垃圾。留心觀察,就可發現,這些垃圾挪有一個共同特點:均姓“塑”。如塑料桶、塑科袋、塑料紙、塑料鞋、塑膠瓶、尼龍薄膜等,經過清洗之後,便被堆積起來。

這些垃圾有什麼用處呢?

這家工廠的業主吳永超,原是木模工,機械製圖最為內行。前年冬,各地都興起了小本創辦實業風潮,吳永超也不甘人後。經過一番市場調查論證之後,他認為塑料製品大有市場,但塑科原料卻很缺乏,這裏大有生意可做。

當時,吳永超留意到,人們丟棄在山鄉田頭,大街小巷的破舊尼龍薄膜,纖維袋,爛涼鞋,塑料瓶,桶之類塑料垃圾日益增多,比比皆是。假如把這些塑料垃圾拾回來,回爐加工,讓它再生為原料,不正是一條投資少,本錢少,收益大的發財門路嗎?

於是,吳永超說幹就幹,馬上緊鑼密鼓的開始籌備工作,一個月後,恩平縣這間獨一無二的生產塑料再生粒的小工廠開張了。

當時,吳永超的本錢極小,所以,把塑料垃圾回爐,所用的設備都很土,那幾台機器,有不少是他自製的,有些是購進散件,自己組裝的。這樣,降低了成本投入,又比較切合實用。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再生粒問世了。共有10多種產品,如黃色高壓聚乙,藍色高壓聚乙,原色聚丙等等。產品出來後,送給一些單位試用,普遍反映良好。從此,產品打開銷路,客戶遍及廣州、江門、中山、湛江市一帶,一些單位還不斷加大訂貨,有的單位每月要貨30噸,超出了他們的生產能力,加班加點都來不及。現在,他們的小工廠每月純利就有8萬多元。而人員還不足20個。

看來,本錢小也不用怕,垃圾堆裏也可以興家。有人說,遍地都是錢財,關鍵在於你用什麼經營眼光去“撿”它。這句話是相當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