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耐人尋味的第一
山東省得利斯集團總公司,擁有若幹個耐人尋味的第一,比如——
中國第一家從火腿王國德國引進火腿配方的企業;
中國第一台高速真空連續包裝機,是由這家企業引進的;
中國第一套夾心油炸快餐食品流水生產線,正在這家企業運轉;……
擁有這多個第一的企業,更令人尋味的是,八年前,它竟然是一個白手起家,然後小本經營創業的。八年前,當這家鄉村級企業誕生時,他們沒有多大的資金,國家也沒有投入一分錢,也沒有劃撥過任何一種生產物資,下達過任何一項生產計劃。他們全靠自己的膽識與智慧,艱難地,頑強地在當時計劃經濟與大市場的夾縫之中拚搏,奮鬥,硬是由小變大,步步邁進,創下了一份令人吃驚的奇跡——
堂而皇之地坐在了山東省23家大型企業集團的寶座上,擁有
3個合資企業,
12家直屬企業,
縱聯80多家生產,銷售單位;
產品橫跨全國11個省市自治區。
那麼,如此輝煌的業績,是如何取得的?他們是如何由一個村級企業一躍而成為牛氣衝天的集團企業的?我們來看看它的成長曆史吧。
(2)花拳繡腿難成氣候
如今擁有億元人民幣資產的得利斯集團,它的前身是山東省諸城市西老莊村的一處鄉村辦的村級企業。
1986年11月1日,西老莊村食品工業公司掛牌成立了。當時,他們的自有資金少得可憐,幾乎等於沒有。而且,名義上是食品工業公司,實際上隻辦了一個麵粉加工廠,生產業務相當簡單——從當地農民家裏賒購回來小麥,之後略作粗加工,留下麥皮,再把麵粉兌換給農民,從中賺幾個微小的加工費。
這種操作方式,同家庭式作坊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因此,公司掛牌之日起,許多跟土坷垃打慣了交道的農民都投以懷疑的目光:這也興叫食品工業公司?能行嗎?它能賺到大錢發大財嗎?
農民是十分講實際的,他們對這種麵粉粗加工不屑一顧。因為它的確有“花拳繡腿”之嫌疑,很難成大氣候。因為,這種麵粉加工業,如此簡單操作,是碌碡輾石磨,實打實的玩意,它雖然買賣都賠不上,但也不會掙得太多,利潤附加值是死的。要想發大財,幹大事業,賺大錢,顯然是不行的。
“花拳繡腿”行不通,那麼,應當怎樣運作方能實施小本經營賺大錢這種發財戰略呢?
(3)火腿,我要的就是你!
麵粉粗加工此路不通了,那麼,改行做什麼才適當呢?西老莊村食品工業公司的頭目鄭和平苦苦思索,多方討論,論證之後,他們又對中國當時的“嘴巴生意”市場行情況和消費未來走勢作了預測。經過一番論證之後,他們認為,應當把新產品的開發方向,放在圓火腿這個項目上。
這種決策的準確性如何?可靠嗎?
產品的基調,品位,應當定在什麼段位上才合適呢?
為了確保轉產馬到成功,穩而可靠,公司頭目鄭和平又帶領了一支由精兵強將組成的市場考察調查隊伍,前往當時火腿銷售最為紅火的山東青島市進行仔細深入的全麵考察,反複斟酌,論證轉行方案。最後,他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隻要有商檔次的火腿,就一定有識貨的消費者。而且,高檔次的火腿附加值相當不俗。
是的,這個結論十分正確。
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改革不斷深入,國民入不斷增加,大眾的消費能力不斷提商了,對消費品的要求也由低檔次的實用為主的導向轉變為追求高層次的既實用又美觀,而且講究精美包裝,品味獨到,富有個性。因而,傳統的食品從外在包裝到內在內容,都有一個質的飛躍。
鄭和平這次市場考察調查,得出了上麵的結論後,他們便迅速行動起來,實施發財戰略大轉變——
他們從當時的火腿王國——西德,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最有吸引力的火腿配方,全套加工設備,生產出了第一批中消費者心意的西式火腿。並把它冠名為中西合壁的漂亮名字:“得利斯”。意頭是這樣的:要得大利全靠它了。
在生意場上,許多人都相當重視意頭,尤其是廣東人,最信奉這一點。俗話說,好的意頭是財富的敲門磚,是金鑰匙,鄭和平雖然是山東人,但對商品取個好名字同樣相當諳熟,正如漂亮的小姑娘應當有個美妙的名字一樣,獨特的產品除了有實質性的內容之外,絕妙的名稱也是構成絕妙品牌的一個重要因素。得利斯,一個絕妙的名字!一個不同凡響的商品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