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唐太宗有幾句名言: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

培根也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是留給我們的巨大財富,也是中華民族最大的驕傲之一,而麵對這莫大的財富,我們又做了什麼?我們充分的利用了嗎?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史是如此最要。對於個人來說,史同樣是如此的重要。曆史就是要留給我們思考的,它是一麵毫無掩飾的鏡子。

紅顏禍水,帝王另類,酷吏橫行,人才執著……

這些都是我們所要了解和深知的,人生的開始和終結歸根到底都離不了這些通史典故的範疇,可我們要從中感悟,從中思索,從中得到。不然,我們不會進步,我們還要不停的摸索。而這些人物就在我們的身邊,曆史人物的人生起浮總會使我們找到最近的典型。

我們需要對曆史進行感悟,對此,毛澤東有一篇詞寫的很是深刻:

人猿相揖別,隻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變了,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天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蹠莊楚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竟,東方白。

曆史,是由人來創造的,而未來的曆史,也應該是由人來書寫的。對未來的探索和追求就建立在我們今天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今天的我們一定要走好,利用的就是昨天的那麵鏡子。

書中的曆史是非、人物縱橫都已經過去,但我們在不能背叛過去的同時,更應該去總結曆史嬗變興替的內在規律,而得出人生的真諦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的我們想要明是非,領悟昨天的精髓,就必須以史為鑒,以人為本。

讀史,真的可以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