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曆史人才(1)(1 / 3)

人才,在中國的曆史上每朝每代都數不勝數,但是能被曆史稱為人才的,可以說是門可羅雀。一個人被稱為是曆史人才,那就是曆史對他們做出的最大肯定。

韓愈對人才有過一段很漂亮的評論:“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可見,曆史人才有否,是和“曆史”有很大的關係的。

(第一節)“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在中國的曆史上,漢時的兩位傑出人才,馮唐和李廣,最有名的“人才悲劇”就是這兩位大才了。他們生活在漢代最傑出的三代皇帝執政時期,不能說他們是生不逢時,卻不能暢其胸懷,舒展抱負,令人慨歎。唐初文人王勃在《滕王閣序》裏說: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王勃說這話的時候二十六歲,發這樣的感歎似乎有點太嫩了點。無論後人如何為這兩位鳴不平,但都沒有人從他們自身找原因的。

馮唐以孝行著稱於時,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郎官是漢代的初級官吏,職責是擔任皇宮侍衛,做這類活的一般都是年輕人。記得馮唐作郎官時年齡好大了,一次文帝乘車經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老人家為什麼還在做郎官?”家又何方?馮唐說是代郡人。漢文帝曾經做過代王,就說:“我在代郡時,我的尚食監高祛經常給我講到趙將李齊的才智,談到他如何如何在钜鹿城下作戰的情形。以至於現在我每次吃飯的時候,心裏總會想起钜鹿之戰時的李齊。老人家聽說過這位人士嗎?”馮唐回答說:“我認為他尚且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漢文帝說:“有什麼依據呢?那又憑什麼這樣說呢?”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擔任過統率士兵的職務,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也過從甚密,所以能知道他們的為人。”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講說,很高興的拍著大腿說:“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才做將領,好可惜啊!假如有這樣的兩位將領,難道還擔憂匈奴嗎?”馮唐說:“我認為如果陛下得到廉頗、李牧的話,也不可能任用他們。”漢文帝非常的不高興,回到宮裏,越想心理越惱火,他就召見馮唐,指責他說:“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呢?難道就不能私下給我說嗎?”馮唐謝罪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回避,請多見諒。”

漢文帝還真是個有道明君,又一次招來馮唐進行詢問:“您怎麼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呢?”馮唐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君王派遣將軍時,跪下來推著車轂說,國門以內的事我決斷,國門以外的事,由將軍裁定。所有軍隊中因功封爵獎賞的事,全都由將軍在外決定,回來的時候再奏報朝廷。這完全是事實,絕不是虛誇之言呀!我的祖父說過,李牧在趙國邊境統率軍隊時,把征收的稅金自行用來犒賞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夠充分發揮才智。北麵驅逐單於,大破東胡,消滅澹林,在西麵抑製強秦,在南麵支援韓魏。在這時,趙國幾乎成為霸主。後來恰逢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是一位賣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聽信郭開的讒言,最終殺了李牧,讓顏聚取代他。所以軍潰兵敗,被秦人俘虜消滅。如今我聽說魏尚做雲中郡郡守,他把邊地的稅金用來犒賞士兵,還拿出自己的錢財,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軍吏、親近左右,因此匈奴人遠遠地避開,不敢輕易靠近雲中郡的邊關要塞。匈奴曾經入侵一次,魏尚率領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那些士兵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從村野來參軍,他們怎麼能懂得朝廷的令律呢?他們隻知道整天拚力作戰,殺敵捕俘,到幕府報功,現在,他們隻是因為錯報多殺敵人的數目,陛下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所以說呢,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聽了很高興,即時就準允馮唐拿著皇帝的節符,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讓他擔任雲中郡郡守,而任命馮唐作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之士。

漢景帝即位,讓馮唐去做楚國的丞相,不久被免職。

漢武帝即位時,征求賢良之士,大家舉薦馮唐。馮唐這年已高齡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於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做了郎官。

以上是司馬遷記述的馮唐事跡,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性格,是個耿直的人,這樣的人壞事往往是壞在嘴上。中國人好麵子,尤其是在官場混的人,失了麵子就等於失了官威。馮某人不懂這點,即使是皇上也敢衝撞,一般的上下級就更不消說了。漢文帝有容人之量,但這樣的人在地球上是鳳毛麟角,所以馮唐後來也就隻能是被人逐出官場,虛耗時光,抑鬱變老。

司馬遷的《史記》縱橫幾千年,有多少人物風雲際會,能為馮唐這麼個小人物立傳,自有其立場,司馬遷自己說他和馮唐的兒子馮遂關係很好,大概是從馮遂那裏知道了馮唐的事跡,否則的話,曆史肯定會淹沒這個人的事跡。一千多年後,蘇東坡被貶密州,想起了馮唐的故事,在《江城子·密州》的詞裏詠歎: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自比魏尚,期待著大宋皇帝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人物來為其平冤昭雪,可惜大宋的皇帝不是漢文帝,亦出不了馮唐那樣不通世事的老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