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曆史人才(1)(2 / 3)

李廣的名氣要比馮唐大的多,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舉侵入,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於騎射,斬殺敵人首級很多,所以被任為漢朝廷的中郎。李廣曾隨從皇帝出行,常有衝鋒陷陣、抵禦敵人以及格殺猛獸的事,文帝說:“可惜啊!你沒遇到時機,如果讓你正趕上高祖的時代,封個萬戶侯那還在話下嗎!”從這件事來看,皇帝還是很看重他的。

到景帝即位後,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著從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了敵人的軍旗,立功揚名。可是由於梁孝王私自把將軍印授給李廣,回朝後,朝廷沒有對他進行封賞,調他任上穀太守。當時梁王有窺視帝位的野心,李廣缺乏政治上的敏感,引起了當朝皇帝的疑忌。

記得有一次,皇帝派了一位宦官跟李廣熟悉與匈奴戰事,這位宦官帶領幾十多名騎兵,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三個匈奴人回身放箭,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的那些騎兵。宦官逃回到李廣那裏,李廣於是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親自去射殺那三個人,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把俘虜捆綁上馬之後,卻遠遠望見幾千名匈奴騎兵。他們看到李廣,以為是誘敵之騎兵,都很吃驚,跑上山去擺好了陣勢。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回馬飛奔逃跑。李廣說:“我們離開大軍幾十裏,依現在這樣的形勢看來,我們這一百名騎兵隻要一跑,匈奴就要來追擊射殺,我們會立刻被殺光的。現在我們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為我們是大軍來誘敵的,必定不敢攻擊我們。”李廣向騎兵下令:“前進!”騎兵向前進發,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裏的地方,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麼多,並且又離得近,假如有了緊急情況,怎麼辦?”李廣說:“那些敵人一直認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的話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於是匈奴騎兵終於是不敢前來攻擊的。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及時上馬和十幾名騎兵一起奔馳,射死了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之後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裏,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這時正值日暮黃昏,匈奴軍隊一直覺得奇怪,不敢進攻。時至到半夜,匈奴兵又認為:漢朝有伏兵在臨近,想趁夜偷襲他們,因而匈奴就領兵撤離了。

當武帝即位後。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位很有實力的名將,於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後來又任命為將軍,出雁門關進攻匈奴。匈奴兵非常的多,打敗了李廣的軍隊,並生擒了李廣。單於時常就聽到有關李廣很有才得的話語,下令說:“俘獲李廣一定要活著送來。”匈奴騎兵俘虜了李廣,當時李廣受傷並生病了,他們就把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裝在繩編的網兜裏躺著。走了十多裏,李廣假裝死去的樣子,斜眼看到他旁邊的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這時李廣突然一縱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馬,趁機把少年猛推下去,奪了他的手中的弓,打馬向南飛馳數十裏,重又遇到他的殘部,於是帶領他們進入關塞。匈奴出動追捕的騎兵幾百名來追趕他,李廣一邊逃一邊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殺追來的騎兵,因此才能逃脫。朝廷把李廣交給執法官吏。執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敵人活捉,應該斬首,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李廣和已故穎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他們一塊隱居在蘭田,經常到南山中打獵。一天夜裏他帶著一名騎馬的隨從外出,同別人一起在田野間飲酒。回來的時候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聲嗬斥,禁止李廣通行。李廣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亭尉說:“現任將軍尚且不許通行,何況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廣,讓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沒過多久,匈奴入侵殺死遼西太守,打敗了韓將軍(韓安國),韓將軍遷調右北平。於是天子就召見李廣,任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立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軍中就及時把他殺了。

李廣正直豁達,為官清廉,如果得到賞賜的話,他就分給他的下屬,飲食總與士兵在一起。李廣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祿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一直也不談及家產方麵的事。李廣身材高大,兩臂如猿,他最擅長的就是射箭,即便是他的後代子孫或外人向他學習,從未有人能趕上他的。李廣話語較少,語言遲鈍,與別人在一起時就跪在地上畫軍陣,之後比射箭,按射中較密集的行列還是較寬疏的行列來定罰誰喝酒。他專門以射箭為消遣,一直到老死。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當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就不去靠近水;看到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嚐。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所以眾多士兵都愛戴他,樂於為他所用。李廣是位明智的人才,就拿他射箭的方法來說:看見敵人逼近,如果不在數十步之內,估計射不中,就不發射。隻要一發射,敵人立即隨弓弦之聲倒地。因此他領兵有幾次被困受辱,射猛獸也曾被猛獸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