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皇位後的楊堅開始變得不學無術,認為學問沒有什麼用處,於仁壽元年(601)下詔,除國子監外,其餘的學校全部廢除。雖然大臣們再三勸諫,也終無法改變楊堅對文化的藐視。
楊堅疑心很大,所以不相信人,也不看重文化,卻信奉鬼神,無論哪路神仙,他都虔信、禮敬,特別是對佛教,他大加崇祀,廣建佛塔、寺院;佛教風靡全國。甚至對宮女渲染的妖精,楊堅也深信不疑。一次,嬪妃們說時常有人挑逗她們,楊堅斷定宮門防衛森嚴,外人進不來,定是妖精作祟,命令嬪妃們再發現有人挑逗,應揮劍砍殺。有個宮女遵旨實施,手中的劍好像砍在一堆腐骨上,沒有見血,宮女追,妖精跳入水池中不見了。楊堅信以為真,下令把池水淘幹,結果在池中捉到了一隻大烏龜!由此可以想見楊堅的某些思想是多麼的偏激。
楊堅其實是個很節儉的人,不大講究吃穿,所以後世雖然說他殘暴,卻盛讚他節儉。但是,楊堅在建造宮殿上卻不怕浪費、奢靡。他做皇帝的第二年,因為嫌從前的長安城規模太小,且經常鬧鬼,便下詔令在舊城西北修築新城,命名為“大興城”。過了十年,楊堅對大興城失去了興趣,又在岐州(今陝西鳳翔南)耗費巨資興建豪華的仁壽宮。過了五年,又在仁壽宮和大興城之間修建行宮十二座,其大興土木的奢侈也可見一斑。
楊堅明知道自己的暴政,卻還時常沽名釣譽地搞點兒所謂的仁慈行為。一次,關中大旱,糧食歉收,百姓連糠菜都吃不飽。楊堅看到這種情況十分難過,說這是自己統治不好的結果。為了彌補過失,他帶著關中百姓浩浩蕩蕩地向洛陽進發,去謀生路。這時,他的富麗堂皇的仁壽宮剛剛竣工,國庫中的存糧還滿滿的,他沒有拿點兒出來賑濟瀕臨死亡的饑民,卻讓百姓扶老攜幼,跋涉千裏去洛陽謀生。到了洛陽怎樣謀生,楊堅就管不了那麼多了,他隻是想做做樣子而已。
雖然楊堅想方設法鞏固他好不容易到手的楊氏江山,但他的許多行為又自毀長城。到他統治的末年,大隋皇朝已是危機四伏,不堪一擊,搖搖欲墜了。
立嗣失誤
出身名門望族的獨孤伽羅皇後,楊堅發跡,就沾過獨孤氏的光,他對皇後獨孤伽羅心懷畏懼。可以說,楊堅統治著天下,獨孤伽羅左右著楊堅。楊堅上朝,獨孤伽羅同車相隨,隻是停在殿外,但獨孤伽羅派親信宦官跟著楊堅上朝,若發現楊堅對問題的處理有不當之處,便出來報告獨孤伽羅,獨孤伽羅就把自己的意見轉達進去。楊堅退朝,二人同車回寢殿。故宮中稱楊堅、獨孤伽羅為“二聖”。
獨孤伽羅的嫉妒心很強,除了她之外,不許楊堅和別的女人親近。雖然三宮六院齊全,但那僅是一種擺設;楊堅也不是不好女色,隻是懾於獨孤伽羅的雌威不敢而已。一天,楊堅看見被充入後宮的尉遲迥的孫女很有姿色,忍不住與她親熱了一番。很快,後宮有人把這事密報了獨孤伽羅。獨孤伽羅臉上很平靜,沒什麼變化。待楊堅上朝後,獨孤伽羅便讓人殺死了尉遲氏。楊堅聞訊,憤懣難忍,又無處發泄,自己騎馬出宮,馳入山穀。大臣聞悉,驚慌失措,高熲、楊素等人騎馬追趕,拉住楊堅的馬頭苦苦勸解。楊堅憤怨滿腹,道:“朕貴為皇帝,行為卻沒自由!”
不管楊堅的心裏怎樣憤憤不平,但他始終不能擺脫獨孤伽羅的影響、製約。在立皇嗣上,他再次為這個女人所左右。
楊堅的五個兒子:楊勇、楊廣、楊俊、楊秀、楊諒,都是獨孤伽羅所生。長子楊勇被立為皇太子,楊堅對他寄予厚望,十多歲時便讓他參與軍國大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勇越來越迷戀女色。獨孤伽羅最討厭的就是這事,甚至勸楊堅查辦有私生子的大臣。楊勇的第一個兒子便是私生子,是一個姓雲的女子生的。楊堅雖不滿獨孤伽羅對他的製約,但又不敢不與她同好惡。況且他對楊勇的私生子很不滿,懷疑那個私生子是否是楊勇的血脈,唯恐他亂了楊氏皇族的血統。楊堅開始斥責楊勇,誰知楊勇不買賬,甚至公開對抗,氣得楊堅七竅生煙,無比的惱火。
隋文帝的第二個兒子楊廣,在開國時被封為晉王,在滅陳時他統率三軍,建立了豐功偉績。他相貌堂堂,很有文采,且很有心計,禮賢下士,頗為朝中大臣所稱道。
楊廣早就覬覦著皇太子的位子,見楊勇惹父母討厭,心中大喜。他是個擅長玩騙術的人,遂使出渾身解數,討父母、特別是母後獨孤伽羅的歡心。他雖然是個好色之徒,卻裝得極為檢點,隻和王妃蕭氏相處,別的妃子生了孩子,便偷偷地殺掉。每逢父母駕臨他的府邸,他便把年輕貌美的姬妾藏起來,讓年老醜陋的宮女穿上粗劣的衣服充當嬪妃。獨孤伽羅越來越喜歡楊廣,鼓動楊堅廢了楊勇,另立楊廣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