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陰謀與奸者(7)(1 / 3)

嘉靖三十年,沈練上疏指出:“俺答軍能很快長驅直入京郊,這都是由於嚴嵩貪婪愚鄙、廢弛邊防造成的。沈練還在疏中曆數了嚴嵩的納將帥之賄,攬吏部之權,索撫按歲例,陷害言官,專擅國事等十大罪。請皇上誅殺奸臣嚴嵩,以告天下,對天下人有個交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就嚴嵩的罪行進行了全麵的揭發。他把嚴嵩的罪行主要歸納為十大罪、五奸。這十大罪主要是:儼然以丞相自居,壞祖宗成法;假皇上之意,以售其奸;冒朝廷軍功,子孫無功而官;納賄營私,引用貪虐奸邪之臣;廢弛戰備,貽誤國家軍機。楊繼盛還指出,嚴嵩正是依靠兜售五奸而得逞的。這五奸的大略是;厚賄交結皇帝侍從宮監,使之成為自己的間諜;嚴加控製掌管奏章的要害部門通政司,使之成為自己的鷹犬;勾結廠、衛(皇帝的特務組織)官員,使皇上的爪牙也能為自己服務;百般籠絡言官,使之成為自己的奴隸;網羅各部臣僚,使之成為自己的黨羽。顯然,這些疏論都是對嚴嵩罪行尖銳的揭發和批判。但是,由於嚴嵩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利用世宗朱厚熄拒諫護短的毛病,激怒世宗朱厚熄,以致嚴嵩一點動靜都沒有,而言官本人卻遭到了各種迫害和打擊。如錦衣衛經曆沈練受到了廷杖、貶謫的處分。沈練到了被貶地保安(今河北懷來西北)後,又紮捆了三個草人當作李林甫、秦檜、嚴嵩,經常以箭射之泄憤。嚴嵩聽說後惱恨不已,不久,就捏造罪名把沈練殺死了。又如兵部員外郎楊繼盛被世宗朱厚熄以誣陷大臣罪廷杖一百下獄後,嚴嵩仍不甘心,必欲置之死地,又把楊繼盛無中生有地牽扯到所謂張經冒功一案中而加以殺害。除此以外,先後上疏彈劾嚴嵩的謝瑜、葉經、童漢臣、趙錦、王宗茂、何維柏、王嘩、陳榿、厲汝進、徐學詩、周夫、吳時來、張衝、董傳策等,都由於嚴嵩的誣陷而遭到了廷杖、貶謫、下獄的迫害。這樣,由於嚴嵩的淫威,朝中一度無人再敢上疏彈劾嚴嵩。

惡貫滿盈可恥下場嚴嵩之敗是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以前,嚴嵩遇事多依靠其子嚴世蕃,甚至讓嚴世蕃偷偷入直代為票擬,由於嚴世蕃曉暢時務,頗通國典,奸猾機靈,善揣人意,票擬多能迎合世宗朱厚熄心意。可是,當嚴嵩妻子病故,嚴世蕃居喪期間不能入直代父票擬,而由嚴嵩自行票擬時,由於嚴嵩年僅八十餘歲,票擬往往言詞不清,甚至前言後語相互矛盾,經常不合世宗朱厚熄心意,嚴嵩便漸漸失去了世宗朱厚熄的寵眷。這時,又有方士蘭道行以扶乩得到世宗朱厚熄的信任。有一回,世宗朱厚熄問蘭道行朝中大臣的奸賢,蘭道行便假借乩仙之意說:嚴嵩是最大的奸臣。世宗朱厚熄又問:上仙為何不降災除奸。蘭道行又借乩仙之意說:留待皇帝正法。之後,當禦史鄒應龍上疏揭發嚴嵩父子罪行時,世宗朱厚熄便把嚴嵩罷職,其子嚴世蕃謫戍邊地。這件事是發生在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可是,目無王法的嚴世蕃在去戍地的半途逃回了原籍,繼續在鄉裏橫行霸道,奪人子女,掠人錢財,甚至私通倭寇,潛謀叛逆,民憤極大。後來,禦史林潤知道了詳細的內容,就將嚴世蕃逃回原籍,誹謗朝政,專橫鄉裏,圖謀不軌等罪行上疏給皇上,世宗朱厚熄見到奏章後大為震怒,立即把嚴世蕃逮捕入京,並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將嚴世蕃斬首。當惡貫滿盈的嚴世蕃臨刑時,市民們紛紛持酒觀看,無不拍手稱快。就在這一年,嚴嵩也在人們的唾罵聲中死去,死的這一年他年已八十七歲的高齡。

明代嘉靖年間,嚴嵩柄政,朝政腐敗,民間不安,以至於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社會惡果。首先,由於國家財政瀕臨絕境,國家已經到了幾乎不能支持的地步。其次,由於國力削弱,邊防廢弛,造成北方俺答貴族軍騷擾和東南倭寇猖獗,從而給人民招致了深重的災難。再次,由於邊防費用大增和世宗朱厚熄齋譙、營建之費有增無減,到嘉靖三十年(1551年)歲用銀已達五百九十五萬兩。於是增派賦銀一百二十萬兩,加派從此始。此外,鹽稅也大量增加,兩淮鹽稅達百萬銀兩之數。這些加派、增賦又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總而言之,嚴嵩在專權柄政的二十年裏,是明代朝政最壞、最糟的二十年。這樣總結出:嚴嵩的一生,是一個貪鄙奸橫、誤國誤民的大壞臣。所以,一代權臣嚴嵩,也就成為了曆史上一個被人唾罵、遺臭萬年的風光曆史人物。

(第五節)張居正

張居正也是個奸人,這樣稱呼好像有點委曲他了,畢竟他為大明朝兢兢業業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就是當時也隻不過,他做的這些得不到當時的統治者了解罷了。歸根結底,是他的策略出現了問題。可曆史總得給人一個交代,為什麼張居正為輔數十年,功高至震主的地步,反而,子孫後代不得善終呢?這裏麵也肯定有他一定的直接原因吧,我們就且先稱他為“奸”吧。

明代的那個時代,張居正是最傑出的改革家。他“勇於任事,以天下為己任”。從1573年出任內閣首輔開始,便掀起了一場以整頓吏治、推行一條鞭法、鞏固邊防等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浪潮,從而使本已衰頹的明王朝統治一度出現了中興的景象。1582年,張居正病逝。萬曆皇帝下詔罷朝數日,賜諡文忠公,蔭一子為尚寶司丞。並派錦衣衛護送靈柩至故鄉江陵,可謂備極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