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中國曆史上的儒將(4)(1 / 3)

新增加的《五教法》主要論述訓練問題。

《孫臏兵法》在軍事理論方麵有很高的成就,它繼承《孫子》、《吳子》等兵家思想並有新的發展,包含有豐富的軍事思想。

(第三節)唐開國第一功臣李靖

李靖出身於正統人,是唐初開國名將,有《李衛公問對》這部軍事理論著作的傳世,最輝煌戰績是滅東突厥一戰,其過程簡直是韓信滅齊的翻版。李靖原名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少有“文武才略”,他在大唐開國諸位名將中,兵學涵養最高,樹立戰功最多,領袖群將,在英雄譜上排名第一的首推衛國公——李靖。外表英挺威武,內心則充滿著文才武略。年少的時候,對於兵法非常有興趣,聰明穎悟的表現,深得父老們的讚賞。他常常對父母說:“隻要我有機會遇到英明的君主,一定要沙場立功,建立一番英雄的事業。”其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常與他討論兵法,曾稱讚說:“能和我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隻有李靖一個了。”在隋煬帝時代,李靖曾擔任長安縣功曹(縣府人事主任),由於做事認真,風評很好,深獲當時權貴左仆射楊素、吏部尚書牛弘的賞識。到了隋煬帝末年,被調到馬邑去擔任郡丞,他察覺到太原留守李淵有叛國自立的野心,於是想親自南下到江都奏報朝廷,才剛到長安,天下已經大亂,道路不通,隻得暫時留在長安。李淵太原起兵,迅速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虜了,正要被推出去斬首的時候,他對著唐高祖大聲喊:“閣下難道不想成就大事嗎?為什麼要冤枉殺害壯士?”聽了此話李淵覺得奇怪,這時兒子李世民就在旁邊,便勸父親赦免李靖,同時願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並提出讓李靖擔任帶兵官之一,幫助平定天下。

621年,李靖被唐高祖李淵任命為行軍總管,唐高祖就又多了一個幫他統一中國的名將那就是李靖,而最主要的功勞也就在於那次平定江南了。當時蕭銑盤據長江中下遊,李靖奉命征討,屢戰屢勝,蕭銑被迫投降;李靖統率軍隊入城,號令嚴明,秋毫無犯。有些部將認為蕭銑和他的部下們不講信義,屢次頑抗,應該治以重罪;可是李靖認為王者之師應該寬大為懷,不可動輒殺害無辜,何況天下尚未定,南方還沒有歸順,更應該用仁愛之心來引導他們投誠。到最後果然,由於蕭銑受到安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各地叛將紛紛前來投降,同時李靖因為功得圓滿被唐高祖封為永康縣公。

緊接著,李靖率軍南下,路過廣西,李靖派人分別招撫占領五嶺附近的各個亂軍,共有六十餘萬人前來投順,高祖對李靖優詔慰勉,授嶺南撫慰大使。武德五年,自稱宋帝的杜伏威親自到長安覲見高祖,表示臣服;六年,他的部下輔公佑叛變,高祖再命李靖前往討伐,李靖出其不意地將叛亂勢力一網打盡,江南地區到了這時候才算是完全平定。李靖被擢升為兵部尚書,高祖對李靖的才能和功績非常稱許,常說:“開唐以來李靖是第一個名將,就連古代的大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有哪一位能比得上他呢?”李靖又被封為嶺南道撫慰大使、專門檢校桂州總管。

623年,輔公袥又一次在江南打算起兵反唐。高祖就以李孝恭為大元帥,副元帥李靖前往討伐。李靖出其不意地先攻破輔公袥的水軍,接著率輕裝唐軍直趨丹陽,俘虜了輔公袥,徹底平定江南。之後,李靖先後盛任東南道行上的台兵部尚書、檢校揚州大都督長史這個職位。

625年,突厥犯太原,李靖被李淵被命為行軍總管,領江淮兵一萬北上抵禦突厥,同年任檢校安州大都督。武德九年四月,李靖在靈州與突厥頡利可漢激戰一天,迫使頡利引兵北撤。沒過多久,就被任命為靈州道行軍總管。

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27年即位,先後任命李靖為刑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

當時成為唐朝主要的威脅就是東突厥,因為他們當時還很強大。太原起兵以後,唐高祖一心對付隋朝,隻好靠妥協辦法,維持了和東突厥的和好關係,但一些東突厥貴族仍舊不斷侵擾唐朝境界,鬧得唐朝有某些地方不得安寧。

唐太宗即位還不到二十天,東突厥的頡利可汗率領十多萬人馬,一路打到離長安隻有四十裏的渭水邊。當時頡利以為唐太宗剛即位,不可能敢抵抗,他先派出使幾名者進長安城麵見唐太宗,並揚言突厥兵足有一百萬,馬上就到。

當然唐太宗也是見過世麵的人,他不理會頡利的威脅,把使者扣押了起來。他先布置長安的唐軍擺開陣勢。接著,又親自帶了房玄齡等六名將領,騎馬到渭水邊的便橋,指名要頡利出來,隔河對話。頡利聽說使者被扣,已經有點吃驚;再看到太宗親自上陣,後麵唐軍旌旗招展,軍容整齊,不禁害怕起來。他便帶著自己的士兵在渭水對岸,下馬拜見了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