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小浣熊型”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善於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願意為他人著想,因此在工作崗位上大多能夠表現出較高的工作效率及愉悅的工作心情。他們在與同事及客戶溝通或協作時,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取得信任,並與他人建立穩定、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時“小浣熊型”的員工也能夠在給他人提供支持和幫助時,使自身價值得到最大體現。因此眾多跨國公司,尤其是快速消費品公司,在挑選客服人員或呼叫中心坐席人員時願意選用“小浣熊型”的員工。
另一方麵,他們亦須注意提高自身的決策力和判斷力,推動事情向前發展並取得預期結果,也要逐步學會授權。另外,不要對他人過於敏感,要學會對不恰當的要求說“不”。
最後,“小浣熊型”的人最怕遇到“老虎型”的老板和客戶,在與其工作時,他們往往在工作進展乏力時,被老板或客戶認為過於軟弱。在受到批評後,挫折感驟增,對工作的信心也下降。因此應當注意與老板和客戶保持正常、平等的溝通,不要懼怕工作壓力,遇到問題保持冷靜、仔細分析,找出可行的方案,在清醒地認識到哪些工作要靠自身的努力去推動,哪些工作需要從老板那裏取得支持,從而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總之,“小浣熊型”的人要在遵守內心價值觀的同時,更好地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適當地分析判斷並加快決策的速度,隻有這樣才能會讓自己持續進步。
Ending
勇往“職”前之成長進行時
——如何保持個人和企業的鮮活動力
在最近這段時間裏,大家在不同的媒體上經常會看到類似於“正能量”、“爆發自己小宇宙”這樣的話。從這些詞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職場需要的不是“厚黑學”、不是“辦公室政治”,而更多的是如何保持企業和員工自身的鮮活動力,隻有這股鮮活動力才能讓企業和員工不斷成長、基業長青。
每個企業和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曆若幹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突破和上升都是一個升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知識、能力和人格也都有不同的成長。
1.知識的成長
任何人的知識均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淺到深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會經曆四個階段。
不知道不知道:當一個人還沒有任何知識儲備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無所知。就像一個小朋友看到別人在騎車,於是他也想騎,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不會騎車。
知道不知道:隨著成長,一個人開始慢慢意識到自己的無知,這種意識來自於學然後知不足,或者來自實踐的挫敗。這個小朋友第一次騎上車,然後摔了下來,因此他知道了自己不會騎車。
知道知道:隨著曆練,一個人通過學習和實踐的積累開始學到了知識,掌握了學問。這個小朋友通過和家長請教及自己的練習學會了騎車。
不知道知道:隨著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不斷加深和精通,遇到需要之時,則會運用自如。當騎車越來越熟練的時候,需要外出則登上就走,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和練習工作,因為這個知識已經融入到了自身的血液裏。
2.能力的成長
任何人在知識曆經從無到有的過程中,要想將這些內心知識的積累外化到語言和行為的有效應用,均會依托於能力的成長,能力的成長同樣要經曆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