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權臣桓溫(2 / 2)

正不知是走是留時,那個太監走到他的身旁,道:“大將軍,太後懿旨,請大將軍前往鳳儀宮晉見。”桓溫聞言大喜:“有勞公公,景興隨我一同前往吧。”“是。”太監看了郗超一眼,欲言又止。

太監領著桓溫和郗超走至禦花園處忽聞前方有幾個孩子的吵鬧聲,桓溫定睛一看,其中一個赫然是當今天子,年僅十三歲的晉穆帝司馬聃,他的眼睛用布蒙上,邊上幾個差不多大小孩子不停的嚷著:“我在這,皇上,來抓我啊。”一派天真無邪。

較遠處,站著一些太監宮女,估計是皇帝嫌他們礙事,讓他們站的遠遠的。

桓溫眼鄙夷之色一閃而過,正要上前施禮,異變忽起。

由於晉穆帝雙眼被蒙,亂走之下居然失足跌落到一假山邊上的池塘裏,池塘不是很深,但是足夠沒過一個小孩的頭頂。皇帝自幼嬌生慣養,年歲又小,一下慌了手腳,救命也沒叫出來就咕嘟咕嘟喝了好幾口水。

邊上所有的太監宮女都慌了手腳,急忙向池塘方向跑去,但是一下子沒法到達池塘邊。近處的幾個孩子都嚇壞了,呆立在那裏,不知所措。

桓溫正想施救,忽然心頭一閃,邁出的腿又縮了回來。這個細節落到了郗超這個有心人的眼裏,心中有了計較。

這時,撲通一聲,那群孩子中有一人跳進了水裏,抓住小皇帝的衣領,奮力拖著遊向岸邊。這時太監宮女和其他的孩子七手八腳的把小皇帝拖上了岸。

小皇帝心中恐慌,手腳還在不停亂揮,一腳正好踹中了那個救他的少年的胸口。那少年正精疲力盡剛好爬上岸,被小皇帝一腳又踢回到了池塘裏,往水下沉去。

桓溫非常驚訝於此子的臨危不亂,明顯優於同齡人的心理能力和處變能力。上前一步大喝:“都愣著幹嘛,快下水救人啊。”眾人這才如夢初醒,幾個水性比較好的太監趕緊下水救人。

那個少年救出後,已經是臉色蒼白,昏迷不醒。恒溫見他身穿皇室服飾,年齡似乎應該比小皇帝大一兩歲,眉清目秀,應該是司馬氏人,暗暗留意。

“微臣桓溫參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微臣救駕來遲,還請皇上恕罪。”司馬聃尤是心有餘悸:“你...就是桓溫,好...剛才幸虧你大叫,要不這幫蠢材還呆在那裏,二王兄就性命堪憂。”說完轉頭對著一幫太監宮女喝道;“一幫廢物,遇到事情一點用都沒有,還不快傳太醫,二王兄如若有事,全部砍頭。”嚇得一幫太監唯唯諾諾,趕緊請太醫去了。

桓溫心中冷笑,此人太會推卸責任,明明自己遇事慌亂,人家把他救上來,他卻把人家踢下水。如今隻會怪責手下,全然不提自己的責任,寡情薄幸已可見端倪。

桓溫對司馬聃道:“皇上也要保重龍體,還是請太醫一並檢查,微臣先往見過太後,稍後再來探望皇上。微臣告退。”“朕...沒事,國事要緊,桓大人還是協助母後處理政事。不用...不用來看朕了。”說完在一大幫人的簇擁下匆匆去了。

說起來桓溫還應該是小皇帝的姑父,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小皇帝覺得這個桓溫完全沒有親切感,相反還給人一股無形的壓力,自己在他麵前竟然透不過氣來。

桓溫見皇帝走了,詢問先前領路的太監:“公公,敢問剛才奮勇營救皇上的那位小王爺是何人?”太監躬身答道:“噢,他是成帝之子,司馬奕王爺。”哦,桓溫恍然。

東晉成帝司馬衍去世後,由於子嗣年齡較小,就傳位給弟弟司馬嶽,是為晉康帝,而晉康帝立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如今的皇帝司馬聃做太子,但是心中對哥哥的兒子非常愧疚,畢竟本來是他們的江山。於是把哥哥的幾個孩子都接進宮中,陪太子讀書,玩耍。司馬奕在成帝的兒子中排名第二,今年十五歲,是以,司馬聃管他叫二王兄。

司馬奕,年齡雖小,為人謙恭有理。皇帝的幾個玩伴中,和他關係最好,所以剛才皇帝落水,他不顧一切跳水救人。

桓溫一邊往太後的鳳儀宮走去一邊回想剛才一幕,郗超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此二王爺年紀小小,卻比一些大人處事尤為來的冷靜。”他是以非常小的聲音給桓溫提供他對剛才事情的看法,不怕被前方領路的太監聽到。桓溫微微一點頭,並不答話。

司馬家雖為皇室,其中卻未出過什麼出色人才,即使是開國皇帝司馬炎也是托了自己爺爺和爸爸的福,之後的晉朝曆代皇帝都是守成之輩。

到了東晉,更是淪落到隻有一半的江山,而司馬家族卻隻希望在南方維護這個小小的政權,每次朝廷北伐都是有誌收複河山,又或者是希望建功立業的大臣提出的。如果讓皇室選擇,他們最好能安安穩穩在這南方坐江山,也正因為這樣,皇室的威信前所未有的低,稍有實力者,就想挑戰皇室,甚至取而代之。

司馬奕會不會是東晉中興的希望?從這麼一件小事還很難下結論,自己該如何再進一步觀察他呢?桓溫還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鳳儀宮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