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裏。——這是大多數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差學生以為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果有煩惱的依舊難消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煩惱仿佛成了人們尋找幸福的一道屏障。
尋找幸福的有兩種人。一種認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上,於是氣喘籲籲、窮盡一生去攀登。結果卻發現,他們永遠登不到頂,看不到頭。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座山根本就沒有頂,所以他們永遠也不會爬到頂。另一種人則認為,幸福就在平凡的生活中,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巒、賞賞虹霓、吹吹清風,心靈在放鬆中得到某種滿足,這就是幸福。結果是,第一種人生活得很累,一生都在不停地攀登;而第二種人生活得很輕鬆,一生都在享受著生活。
幸福究竟是什麼呢?有的人認為幸福就是金錢,於是拚了命地去追求物質上的富足,不停地買房子換車子;有的人認為幸福就是獲得別人的認可,於是不停地去討好別人、迎合別人;有的人認為幸福就是嫁一個既有錢又愛自己的人,於是遍尋人海,相親無數,希望找到這種幸福;有的人則認為幸福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個大家庭。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對幸福的理解,幸福並沒有具體的定義,其實幸福就是我們心裏的一種感覺。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心被太多的外物所充斥,因而體味不到這種幸福,甚至最終失去了幸福。其實,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隻是很多時候我們感受不到、發現不了,常常與幸福擦肩而過。
欲望會使我們煩惱叢生,從而距幸福越來越遠。一個人今天買了一件衣服,明天就想要更多的衣服;今天買了一個茶壺,明天就想裝進純天然的山泉水。這樣的人不會幸福,隻會被無休止的煩惱糾纏。因為他的欲望太多、渴望太多,永遠也無法滿足。他永遠奔波在欲望的路上,而通往欲望之路與通往幸福的路是背道而馳的。
計較的人天天為計較的事煩惱,因而得不到幸福。我們常見有一些人,今天因為這個不高興,明天因為那個不愉快,不管什麼東西,他總能挑出毛病來,並且振振有詞。這樣的人也注定不會幸福,因為他的眼裏沒有包容,隻有不如意。
充滿疑慮的人也不會幸福。在他們的心裏,對一切都不相信,對於任何人或事他們都懷疑萬分。別人對他好,他覺得有人想利用自己;別人對他不好,他覺得人們難以信任。他們沒有朋友,沒有友情,隻有孤零零的自己。
自私的人也不會幸福。隻為自己考慮不為他人考慮的人不會交到朋友,也不會有人願意和這樣的人成為朋友。自私的人隻顧保護自己的利益,擔心自己的利益會受到損害,有時甚至不惜犧牲別人的利益來成全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損人利己,注定也不會得到幸福。
說了這麼多,那什麼樣的人才能獲得幸福呢?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因為糊塗,所以許多事看得並不真切,不真切就不較真,不較真便沒煩惱。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有時活得簡單粗糙,但因此達到了人生的大境界。煩惱都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當你的心裏裝的全是煩惱,又怎麼會感受到幸福呢?
知足的人容易幸福。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覺得很快樂。不知足的人,即使身處天堂,也覺得不滿意。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機會,可以說是能讓人豐衣足食。生活中有這麼多令人幸福的東西,可我們卻變得越來越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一顆知足的心。有了貪念,就永遠不能滿足;不滿足,就會感到欠缺。因此,一顆知足的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悅、真正的寧靜、真正的幸福。
懂得珍惜的人容易幸福。懂得珍惜的人知道眼前擁有的一切來之不易,不會任意揮霍,會珍惜眼前所得,會知足於眼前所得。
撇下煩惱,幸福就會簡單。也許是一杯茶、一個擁抱、一個吻、一個眼神,抑或是一個家、一個知心的人……其實幸福很簡單,它不在外界周遭,它就在每個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