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認為要在人際交往時盡量讓人感到愉快,不致傷害別人感情,或引起憎恨,就要遵守這樣的規則:用“建議”而不用下“命令”,不但能維持對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樂於改正錯誤並與你合作,由粗魯的長者所引起的憤怒可能會持續更久,即使他糾正的是個很明顯的錯誤,也會如此;我們在生活中都是顧及自己的臉麵的。因此,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表示一種寬容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的麵子。比爾·蓋茨認為,假使我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我們也會因讓別人丟臉而傷害了他的自尊。所以,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這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
比爾·蓋茨根據自己的管理經驗總結道:“假如你要在領導方法上超越自我,希望改變其他人的態度和舉止時,請記住這條規則:給他人一個美名,讓他為此而奮鬥努力。”
我們通常都希望別人能遵照自己的意願去做某件工作。但是,要讓他樂意照著你的意願去做,你就必須讓他明白,他對你有多麼重要,這樣,他便會覺得這件事對他也有多麼重要。美國成功學家卡耐基說,他知道一位先生,經常拒絕來自朋友、請求者的演說邀請,但他做得很有技巧,使被拒的人感到滿意。他是怎麼做的呢?他不僅僅是告訴人家他很忙,或是很這個很那個,而是在謝謝人家的邀請和因無法接受而感到抱歉之後,還推薦一位代替者。換句話說,他不讓別人有時間去考慮受到拒絕的不快,他立刻把這個人的思想導向那位能去演講的人。
保持圓潤的處事風格,在愉悅別人的同時也愉悅了我們自己,這樣的工作氛圍和工作方式會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從現在開始做一個處事圓潤的人!
毋以善小而不為
比爾·蓋茨說:“伴隨巨大財富而來的是巨大責任。現在是把這些資源回報社會的時候了,而幫助困境中的人們是回報社會的最好方式。”這句話可以透露出蓋茨對社會責任的一詞的理解,以及他對奉獻社會這一事業所抱的態度。比爾·蓋茨做出了偉大的事業,有些人隻看到他擁有的巨大的財富、顯赫的名聲,卻不知道蓋茨本人並不那麼看重這些東西。蓋茨說過,等你有了一億美元時,你就會明白錢不過是一種符號。他看重的仍然是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是簡樸的普通人的品格,他曾多次為他的母校、他父母的母校、癌症研究中心捐贈!
有關比爾·蓋茨的傳記介紹說,蓋茨從來不因為錢而去特意擺闊,他始終保持著他那種隨隨便便、不大講究的特點。人們不時在公司裏、工廠裏或機場上看到他穿一條休閑褲、一件開領衫、一雙運動鞋,而且沒有一樣是名牌。已經成為社會名流的蓋茨,喜歡獨來獨往,做事不需要那種前呼後擁、仆從尾隨的派頭。他在回答《花花公子》記者提問時說:“我認為講究派頭並不是一個好的榜樣。一個人如果習慣於享受,他就再也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我喜歡生活得跟普通人一樣,這已經足夠了。”
比爾·蓋茨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保持著普通人簡樸、勤奮、正直的品格,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蓋茨說,他對慈善有著與微軟同樣的熱情,並認為這也是十分重要和具有挑戰性的事業。2000年1月比爾·蓋茨成立了蓋茨基金會,主要從事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慈善事業。一方麵,通過公共圖書館使更多人有機會使用科技資源;另一方麵,改善全球衛生保健狀況,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防治艾滋病、瘧疾和肺結核等疾病。該基金會是世界上現有最大的慈善機構,擁有291億美元資產。這一數字與盧森堡的國內生產總值相當,遠遠超過接受基金會援助的許多非洲國家。
基金會自其成立以來,己捐助105億美元,捐款數額甚至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衛生領域的捐款,有一半是來自於蓋茨基金會,它挽救了至少67萬人的生命。美國《時代周刊》稱,這個基金會“以比任何人都快的速度捐出更多的錢”,蓋茨夫婦因此被這份雜誌評為2005年度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