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船行江上之鬆江城(1 / 2)

吳阿毛之事的順利解決打開了突破口,接下來的檢舉揭發就容易了很多,先後有十二名軍官惡霸被眾人指證,由現場的激動情形可以看出,這些惡賊不僅是在外作惡多端,在本軍內部也是惡貫滿盈,那些下層軍丁此時真是出了一口惡氣。執法衛隊利索地砍去了這些人的腦袋,而那些首先檢舉的軍丁都得到了賞銀。有了吳阿毛的例子,近三百無家可歸的軍丁自願投到義軍中,而其餘降兵按上官雲之前的承諾全部獲釋,他們也得到了半兩銀子的盤纏。因為原左營兵士的軍餉便很底,自然也不能對他們太過大方了。

張衡等人對上官雲如此處置暗暗稱道。上官雲此舉未必全能肅清那些作奸犯惡之徒,但敢於留下來效力的降兵定是沒有此類人物的,誰也不敢保證以後不會被檢舉出來。而懲惡釋俘的行為將會給義軍帶來良好的口碑,這對將軍所言的偉業將是大好處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義軍都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紀律教育,那些剛入義軍的人所受到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而上官雲的此等處理俘虜的做法,更為其他將領上了生動的一課。

不到半個時辰,一切安排妥當,一千名江揚義軍揚帆遠去。沒有人來送行,也沒有依戀不舍。福山港上隻有十來人站在那兒目送這支部隊遠去,那些一直膽戰心驚地大戶們終於沒等來家破人亡的慘劇。他們驚悸未消,心中卻又生出些別的感覺,這是支有點怪的義軍。

剛過午時,常州府的大隊清軍便開進了福山城,不少膽小些的百姓又偷偷地送回了搶來的糧食、布匹等物,那個馬天錫又回來了。在常州府的嚴斥下,馬天錫終於又從城中搜出些所謂的亂民拿來充數,而那數千清軍隻能望江興歎,因為損失了蕭世忠的一部人馬,靖江水師實力已去大半,他們麵對揚帆遠去的義軍無可奈何。

午後的陽光很好,江麵水波不興,但順著那東流的水勢,船行得也是較快的。五十艘大小船隻駛在這寬闊的江麵上,並不見其規模。上官雲乘的這艘乃是靖江水師的指揮艦,是大號福船,也是船隊僅有的一艘,在太湖水師中可沒有這樣的海船。這艘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全船分四層,下層裝著福山城搬來的銀錢壓艙,二層住兵士,三層是主要操作場所,上層是作戰場所。若是戰時居高臨下,弓箭火炮向下發,往往能克敵製勝。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堅強的衝擊裝置,乘風下壓能犁沉敵船。但上官雲並不看好船上的火炮,倍徑小做工粗糙時有炸膛的危險。

上官雲立於船頭,身後跟著幾名親衛,那剛參軍的吳阿毛和江陰城的湯乞兒也在其中。從各地軍丁中挑出自己的親衛是為了增加主將和各地士兵的信任感。而這些有為青年將會有更多機會聆聽上官雲的教誨,並更容易升遷。上官雲深信這些自己親自帶出的得意門生對自己將會更為忠誠。為了防止有意外情況的發生,幾位標統都下到各船去統領所部了,他們的聯係主要靠左營的旗語。

自船行江上後,大家都很興奮,因為有了充足的夥食,更因為擺脫了清軍的追趕。但上官雲在巡視了一番這艘旗艦後,便一直立於船頭向遠處凝望。眾人不敢打撓他,隻在身後靜默地立著。

上官雲的眼神是遊離的,實際上此刻他自己也沒意識到自己在看什麼。船行江上的日子他終於有機會好好想一想了。經過這段時間的衝殺奔波,他越來越認識到,自己在江南已沒有發展和回旋的餘地了。即使他能在這夾縫中生存,也不能從容地建立一支自己想要的部隊,更不會形成一定的規模。如此,自己所為對這個時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投靠某人的麾下發展,隻怕最終被人算計了還不曉得,他是很佩服南明史上那些官員互相傾軋的能力的;眼前的隆武帝很是短命,他也自信鬥不過那把持政權的鄭氏海匪;魯王長命但內部鬥爭也是頗為激烈的,何況那舟山的彈丸之地也沒有什麼作為,還時刻提防別人給你一刀子;投奔朱由榔嗎,現在表忠心為時過早,誰知道曆史會發展成什麼樣?自己拉隊伍建城權,那純粹是給抗清事業添亂。實際上心底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對他說,為這樣一個同樣腐朽的王朝去拚殺並不是自己最終所願,而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國才是他之所願,盡管這個理想很遙遠。

誰將是他可以依存的力量?是士紳地主,還是最底層的人民,或是些別的階級群體。這是他要麵對的更為重要的問題。雖然他抱定為窮人打天下的宗旨,並且深信這將是自己的追求目標,但眼前的主要矛盾他必須看清,而要想顛覆和重建一些東西這無疑也是最好時機,因為明朝那種腐朽的文官體係也被衝擊地幾乎蕩然無存了,而手握重兵的武人將把持朝政……

“到海南!”靈光一閃,一個念頭跳入他的腦海中。

“對,到海南!”海南將是最後受到衝擊的所在,他可以得到最多的發展時間,而如果曆史不被改寫,李成棟、金聲恒的反清將為南明和自己提供一個最好的發展機遇;海南擁有最大的富鐵礦,這將為他提供最急需的軍工材料;而海南的地理位置也更方便自己搞一些海洋貿易;海南的乃貶官之鄉,對國家弊政的反思最為徹底,將為自己的變革提供最好的土壤……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