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悲天憫人(1 / 3)

楊烈在北港待了二個月後,剛回到位於泉州的府中,迎麵就見管家楊五出現在麵前,他趕緊問道:“家中出了何事?”

楊五恭敬地說:“老爺,您長時間在外麵經商,夫人十分掛念,所以派我來問候一聲。”

楊五又說:“老爺,我坐船來的時候,淮南東路、江南東路及兩浙路都鬧了大饑荒,聽說餓死了不少人,現在杭州府附近隻怕聚集了超過三十多萬人。”

楊烈心中一震,現在的兩浙路應該是蘇州供奉局朱勔的天下,這廝利用征調“花石綱”為名,與兩浙路的貪官汙吏們一起上下齊手,巧立名目,大肆盤剝兩浙的百姓,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又轉念一想,如果把這些受苦受難的百姓運到流求去,既免了餓死之虞,又避免了繼續受貪官們的欺壓,同時也可以替流求增加必須的人力資源,可謂三全其美。

楊烈毫不猶豫地把李充找來,把自己的想法合盤托出,李充滿是崇敬地望著他,激動地說:“相信受災的百姓必會感念主公的仁德!”李充第一次喊出了主公二字。

救災事急,楊烈讓李充不惜一切代價多購糧食,然後把所有能夠出海的船隻都組織起來,連夜北上救災。

救災如救火!當晚,楊烈率領第一批滿載糧食的大船啟程向杭州進發。由於是順風,加上新式帆船速度很快,不過三日,楊烈已經抵達了杭州。

一路上,楊烈發現到處都是餓死的百姓,田地幹涸,禾苗枯死,樹皮已經吃光,聽說甚至已經出現了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

楊烈心下一片惻然,馬上吩咐人開辦粥場,同時將災民們運送上船,一刻也不能耽誤。

災民實在是太多了,第一批十船糧食不過一日就已經告罄,楊烈急得團團亂轉。

關鍵時刻,楊烈也顧不得那麼多,直接去找兩浙路提舉常平使。名帖遞進去後,沒想到裏麵傳出話來,“一介草民管得什麼閑事?朝廷的事情自有朝廷來辦,不見!”

楊烈不死心,繼續去找兩浙路轉運使,沒想到結果居然是驚人的相似,隻是語氣稍微客氣了許多。

門官說:“大人正在運籌帷幄,四處調糧,相信不日即可解除災情,楊先生請放寬心。”

楊烈還不死心,又去找安撫使,真不湊巧,府上的人直截了當地說:“大人不在杭州,去溫州視察防務去了!”

這一刻,楊烈真的死心了!這些官員們真狠,平時貪婪地吸著民脂民膏,遇到天災人禍之後,卻一個個顢頇無能,坐看子民受難。

楊烈垂頭喪氣地往回走,卻沒料到遇見一大群饑寒交迫的災民,他們不由分說地將楊烈身上的財物搶了個精光。

總算有人認出楊烈就是那位施粥的大善人,所以才僥幸逃生,否則恐怕將凶多吉少。

回到船上,楊烈的心情十分沉重,若是李充的後續糧船不能及時趕到,兩浙路的災民必然會在野心家的煽動下,揭竿而起,高舉反幟。

幸運的是,李充帶著一百多條糧船當晚及時趕到。糧食不斷被卸下船,災民也不斷被帶上船去,離開這個人間地獄。

此時,如果有人站在東海上空,會發現一幕令人驚奇而又壯觀的場景:一船一船的糧食晝夜兼程北上杭州,又有一船接著一船的災民隨船南下流求。

按照李充的安排,所有的新式大帆船因為不懼風浪船速快的緣故,被當作救災的主力軍,擔負起北上運糧、南下運民的重任。

李充臨北上之前,又委托林家德租了幾百條大小漁船,負責給流求運送糧食等物資。

一百多條新式帆船上的水手分作兩班人馬,人歇船不歇,連續不斷地北上南下,在短短的十日之內,已經運送了多達三萬多災民南下流求。

可是杭州碼頭上的形勢依然吃緊,還有幾十萬人滯留在港口,嗷嗷待哺的災民渴望著逃生的機會。

因為李充大量收購糧食的關係,東南沿海各地的糧價飛漲,一石米已經漲到了五貫錢,比平時翻了五倍不止。

楊烈聽到李充的彙報,麵無表情地吩咐道:“哪怕是傾家蕩產,也要救濟這些災民,不管多貴的糧食都要買,救出一命是一命,明白麼?”

李充的眼裏含著熱淚,哽噎道:“災民們一定會感念主公的恩德!”

宗柴雲站在北港的碼頭上,望著陸續下船的災民,心中暗想:“主公也太仁慈了!這些壯丁們大有用處,隻是這些老弱病殘及婦孺兒童帶來幹嘛?簡直就是浪費糧食嘛,任其就地自生自滅才是正理!”

宗柴雲站在一座土堆上,威嚴地命令道:“現在,聽吾號令。所有壯丁一律站到我的左手邊,老弱婦孺站到右手邊。工匠們負責修城,壯丁們以十人為一組,負責砍伐樹木搭建棚屋。十五歲以上的成年女子負責縫製衣物,未成年的大孩子負責看管小孩子,老人們負責采摘能食用的野果,都聽清楚了麼?”

台下的數萬人異口同聲道:“聽清楚了!”

宗柴雲故意側著頭,裝作沒有聽懂的樣子,又問:“都聽清楚了麼?”

“聽清楚了,大人!”這次,災民的回答令宗柴雲很滿意。

來一批人,宗柴雲要喊一次話,不幾次,嗓子就啞了。好在他的手下能有樣學樣,不過幾天工夫,幾萬人便已安排妥當了。

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裏,參天古木很多,幾萬名吃飽了肚子的壯丁在宗柴雲的統一調配下,紛紛行動起來,運用各種工具上山砍伐樹木。

有組織的壯丁迅速行動起來的能量是巨大的,一夜之間,他們幾乎就砍光了一座小山上的所有樹木。

宗柴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按照他原來的計劃,北港城隻是按照居住幾萬人的標準來設計建造。現在憑空冒出這麼多人,北港城的建築方案隻能一改再改,最後定案為容納十幾萬人的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