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近衛新軍
有了基本的地盤,建立軍隊的事情自然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楊烈熟知兩宋的戰史,在與遼、夏、金軍交戰中,宋軍往往出現莫名其妙的大潰退及炸營現象,令他常常扼腕歎息。
收集了眾多的史料仔細研究過後,楊烈發現,宋軍的待遇不可謂不優厚,武器不可謂不精良,人數不可謂不眾多,其屢戰屢敗的原因除了趙宋皇帝重文抑的製度性安排之外,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軍中的腐敗問題及軍紀問題,宋軍嚴重缺乏鐵一般的紀律,所以遇見占據著強大機動優勢的草原騎兵,隻能任其屠殺,而無絲毫還手之力。
如果自己的軍隊是這種樣子,那還掏錢養軍隊幹嘛?楊烈盤算的是,將來金國可能攻擊流求,所以他必須未雨綢繆,從建軍之始就把森嚴的軍紀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這天一大早,楊烈一身戎裝出現在招募新軍的教場之上,神色莊嚴地大步走上點將台。
人滿為患的校場上鴉雀無聲,楊烈揚聲道:“諸位看這裏……”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他的右手。
楊烈高高揚起的,赫然是一柄嵌著寶石的寶刀,刀鞘上的寶石在陽光下折射出灼灼的光輝,照得台下的壯漢們眼睛生疼。
楊烈捕捉到漢子們眼中閃過的熱切光芒,嘴角泛起一絲滿意的笑容,高聲宣布:“此刀乃是勇士寶刀,數量極其有限,僅僅五百把而已。我的近衛軍,人數也剛好是五百,我今天倒要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勇士……”
所有來報名參軍入伍的人都沸騰了起來,一個個摩拳擦掌,等待著較量的時刻。
十隻箭靶依次排列在教場上,楊烈下令道:“會射箭的都站出來。”他本以為兩浙路地處江南,應該沒有多少會射箭的人,卻沒想到一下就站出來五百多人。
第一批十人依秩序走出隊列,停在距離箭靶一百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的地方。
一百五十米的射擊在當時的宋朝來說,已經是一個十分驚人的距離,大宋國精銳的西軍弓手的射擊距離也不過八十步而已。
楊烈是故意為之,既然是選拔精銳的近衛軍,那麼必須要有過人的本事,寧缺也勿濫。
“放箭!”十支雕翎箭劃破空氣的阻礙,飛射而出。
透過千裏鏡子看到的情況,卻令楊烈大失所望:十支箭中倒有四支脫靶,五支勉強射中靶子,但與靶心卻相距甚遠,隻有一支正中靶心。
檢查成績的士兵歡喜地叫道:“穿靶,穿靶……”楊烈頓時一陣大喜,真沒想到軍中居然出現了一位箭神級的人物,他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是誰。
跪在麵前的是一名滿臉絡腮胡子的壯漢,楊烈和聲問道:“你叫什麼名字?”那人垂著頭恭敬地回答道:“小人名叫花榮。”
“什麼?你叫花榮?”楊烈有些好笑,水滸中有名的美男子——“小李廣”花榮,竟然如此醜陋不堪,這實在是大大出乎於意料之外。
“主公,小人確實名叫花榮,原是清風寨的武知寨,因得罪了上官,被免去了軍職,流落到了杭州的大山中……”花榮小心翼翼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曆。
“花榮,你過來。”楊烈衝他招了招手,花榮有些拘禁地走上點將台。
“此刀名曰勇士寶刀,你是受刀的第一人,千萬不要墮了此刀的名頭。”楊烈鄭重其事地訓誡道。
花榮雙手接過勇士寶刀,頓時熱淚已經盈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在楊烈的默許之下,花榮高高地將寶刀舉過頭頂,跑下點將台,開始繞場狂奔。
“呀呼,呀呼……”第一輪就出現了獲得寶刀的勇士,所有人都歡呼雀躍起來,還沒上場的人已經開始躍躍欲試,現場的氣氛登時熱烈到了極點。
接下來的幾輪射擊中,一共有三十人脫穎而出,雖然不象花榮那般強悍,卻也算是一時之選,
楊烈十分欣慰,神態莊重地將寶刀分別發到他們的手上,勉勵道:“期待諸位憑此寶刀多多殺敵立功。”
三十名入選的近衛全都單膝跪地,瞪大了兩眼,眼中閃動著精芒,齊聲肅容道:“謝主公宏恩,小人等一定誓死效忠。”
鏗鏘的話語、以及那種托付身家性命的信任,楊烈立時渾身一悸,一股熱血猛然衝向他的腦門兒,隻感覺如電流湧過全身,有些眩暈了。
“這是我的軍隊,我楊烈的軍隊……”他就這樣死死地盯著眼前的幾十個漢子,心潮洶湧澎拜,久久不能平靜。
“開始長槍比試。”楊烈接著簡短地發令,合格的弓箭手比較少,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不足為奇。
楊烈事先令人找來數十塊堅硬的木頭,費了一番工夫製作成人形槍靶,要求也很簡單,誰刺得準,刺得深,誰就是贏家。
所有人全部測試完畢之後,隻有五百多人順利通過了考核,落選的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獲勝者趾高氣揚地將寶刀掛在了腰間。
五百多條好漢,腰間掛著五百多柄寶刀,他們昂首挺胸地立在楊烈的身後,神色間充盈著驕傲與自豪。
楊烈琢磨著,人數雖然不如預期的那麼多,但隻要把這五百餘人訓練成鋼鐵戰士,相信不會比計劃中的情況差很多。
寧缺勿濫,保證新選拔的近衛軍具有較高的軍事素質,是很有必要的。
這五百多人的新軍將全部按照軍官的要求進行訓練,暫時以伍為單位,每伍十一人。其中伍長、副伍長各一名,全部由楊烈臨時指定,將來在訓練中再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