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場上,牛皋臉色一振,高聲下令道:“選鋒營列陣。”
“咚咚咚……”伴隨著響亮的金鼓之聲,校場上頓時煙塵四起,一隊騎兵威風凜凜地從陣後衝了出來。
牛皋欣喜地介紹道:“主公,這些大食馬,再有一年半載,它們可以生下一堆小馬駒。”
楊烈望著高大威風的大食馬,心情也十分激動,讚道:“虧了平鬆弄來這批馬,不然我隻怕要坐牛車來檢閱軍隊。”中原缺馬,流求不產馬,高麗不敢大量供應馬匹給宋國,日本馬十分矮小不頂用。
牛皋情緒激動起來,指著騎兵們解釋道:“主公,咱們的騎兵按照唐代李世民的玄甲軍製組建而成,所以這支騎兵定名為選鋒營。您看這邊……”楊烈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把視線盯在為首的一名全副武裝的騎兵身上。
千裏鏡筒內赫然出現楊敏的身影,楊烈一驚,脫口而出:“楊敏還是個孩子,恐怕不能勝任吧?”
牛皋認真地說:“主公,楊敏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出身青唐。他從小在馬背上上長大,據臣觀之,足以勝任選鋒營指揮使之職!”
楊烈歎息道:“識人善任,莫過於伯遠!”
牛皋精神一振,指著最前列的一排騎兵,笑道:“騎兵們用於突破的利器是漆槍(槊),握柄很長,必須夾在肋下衝鋒。主公,您看,這些騎兵的腰間都掛著一把大刀,用於近距離格鬥,此刀後來流傳到日本,被稱為‘唐樣大刀’。”
楊烈連連點頭,誇讚道:“伯遠,你費心了,吾心甚慰!”
牛皋越發賣力,精神抖擻地說:“主公,臣特意讓一部分騎兵使用啄、錘、斧、鞭等砸擊類兵器,便於破除敵軍的盾陣……”
牛皋咽下一口唾沫,道:“主公,您看騎兵的左手上都持有一麵圓形盾牌,那是為了防禦敵軍的弓箭,減少騎兵的傷亡。同時,騎兵們也都配備了弓箭,每人帶胡祿(箭囊)一隻,右側鞍下掛著馬弩一具,可射100步。”
楊烈有些擔心地問:“伯遠,一名騎兵帶這麼多東西,不怕馬力不支?”
牛皋微微一笑,雙眼內直冒異彩,拍著胸脯道:“主公,這可是天下有名的大食馬,耐寒耐暑還耐渴,速度快且持久力強,生性聰穎,反映靈敏,性子剛烈……”
一提起駿馬,牛皋完全收不住口,一路滔滔不絕:“這大食馬的體格遠較西夏馬(河曲馬)為優,連遼國馬(蒙古馬)都差之甚遠。此馬不僅高大,而且頭形輕俊,前額寬廣,額前鼻端逐漸變窄,麵部正直或稍凹,耳短小、豎直,眼大有神,兩眼距離寬,鼻孔大,下顎深而廣。頸長而形美,背腰短,較其它品種馬少一個腰椎和1-2個尾椎,肋拱圓,尾礎高,臀部深,四肢細長,肢勢端正,肌健發達,蹄質堅韌,體質幹燥結實……”楊烈與李充相視一笑,不約而同地搖了搖頭。
牛皋意識到自己太羅嗦,不好意思地自責道:“臣愛馬如命,有些多嘴多舌,請主公勿怪。”
楊烈溫和地說:“伯遠多慮了!”
牛皋清了清嗓子,解釋道:“主公,臣一直按照您的吩咐,盡可能地讓步軍熟悉騎兵的作戰方式。”楊烈鼓勵地一笑。
牛皋心中大為激動,飽含深情地對楊烈說:“主公,兩軍都準備好了,開始演練吧?”楊烈點點頭表示同意。
牛皋高聲傳令道:“第一千總隊散列!”士兵們聽到號令,馬上分向左右散開,整齊地排成了十列,兩列之間的距離為兩臂寬。
楊烈見步軍反應很快,不禁暗暗點頭,牛皋大聲下令道:“選鋒營穿刺!”緊接著,清脆而富有節奏感的金鼓擂動起來。
楊敏高高舉起右手,猛地用力劈下,大吼道:“跟我衝!”選鋒營的將士們“嗷嗷”地叫著,縱馬開始狂奔起來。
立在步軍陣中的楊傑嘿嘿一笑,高聲叫道:“來得好!弟兄們,打起精神,誰也不許眨眼睛,否則就是孬種!”他斜眼瞥見第一千總隊都軍法使劉平正手持步弩,虎視眈眈地瞄準著他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