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是一種修養,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一個低調的人,身心高潔,意誌堅定,又具有超脫欲望、淡泊名利的胸襟。
真正能取得大作為的人,從來不與人爭名奪利,而是默默無聞地幹實事,將名利置之度外,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真正有本事的人講究運籌帷幄,厚積薄發,修於內而成於外,這才是真正讓人佩服的成功。
第一節不爭才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不爭而勝”是一種低調處世的高超智慧。“不爭”,是低調行事,把自己置於低點,使自己在心態和表麵上保持在一種較為弱小的地位,使自己還有上升和發展的空間。其實,“不爭”就是一種低調的“爭”,是一種“善勝”的“爭”,是“天下莫能與之爭”的符合天道的“爭”。很多事業有成的強者都深諳這種“不爭”之理。在中國曆史上,清朝的雍正皇帝胤禎就是運用“不爭”策略取得成功的典型。
清聖祖康熙帝,是大清入關後第二代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一生勤政不息,手不釋卷,文治武功皆可稱為上乘。他除鼇拜,平三藩,定台灣,平噶爾丹,開博學鴻闊科,可謂英雄三極。然而在立太子,決定大清的皇位繼承人上,他卻煞費苦心,絞盡腦汁。
康熙先立次子為太子,但由於其自身素質問題,加之做出一些違禁之事,於是立而又廢。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複立。八皇子網羅黨羽,結黨營私,收買人心,其黨羽公然推舉其為儲君,八皇子成為有實力問鼎皇位繼承人寶座的人。朝中大臣多為後半生計劃,見風使舵,各為其主奔走呼號,搖旗呐喊。四皇子胤禎苦惱於國家當時的困境以及自己處在皇太子和八皇子的政治旋渦之中,其謀士鄔先生告訴他:“爭,就是不爭;不爭,就是爭。”胤禎頓悟。
於是,四皇子胤禎從諫如流,韜光養晦,不露野心,不結朋黨,不謀私利,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事,他決心一定要對皇上和黎民負責。康熙執政後期,吏治腐敗,需要一鐵腕之人,胤禎力挽狂瀾,深得康熙賞識。在康熙去世以後,四皇子胤禎成功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史稱為清世祖。諸皇子爭了幾十年,爭得個水中之月,鏡中之花。胤禎這個“不爭”的沒有任何資本的皇子,卻“爭”得皇位大統,正應了“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
“不爭”的道理蘊涵於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在一個狹窄的十字路口,有許多車輛擠在一起,互不相讓,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如果這時能有幾輛車從中先退出來,或者掉轉車頭另行擇路,那麼路將會暢通無阻。可見,“不爭”會開辟新的成功路徑。
著名作家沈從文創作了《邊城》《湘行散記》等一係列文學精品,使他在文學上贏得了很大的成功,獲得了很大的名聲。但同時也引起了很大的非議,遭到了很多的批評。但沈從文有自己的見解,他“不爭”,他喜歡“清靜”,采取了超然的態度,常顯示自己不加入的態度。最後他主動退出,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文學,轉而進行文物研究。他的這種“不爭” ——“為圖清靜”而采取回避的態度,受到了很多的批判,包括自己的朋友、戰友等,但他並不放在心上。他心中自有大智慧,他說:“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新的要求下,寫小說有的是新手,年輕的、生活經驗豐富的、思想很好的少壯,能夠填補這個空缺,寫得肯定比我好。 ”他深深懂得“不爭”未必不是好事。
沈從文在文物研究領域同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先後寫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古代鏡子的藝術》等專著。現在的戲劇、電視劇、電影的服裝很多都是根據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而製作的。
反過來再看看那些當年參與“爭”的人,或者說那些當年“爭”了又“勝”了的人,後來又怎麼樣呢?又有多少可以留下來的成果呢?而當年“不爭”的沈從文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敬重,因為他以他的文學、他的考古學、他的人格、他的智慧,贏得了最後人生競爭中的勝利!
“不爭”的低調策略對一個成功者來說,有更深層的意義。有品位的人不一定低調,有內涵的人也不一定低調,成熟的人也可以不低調,但是,反過來說,低調的人,更有品位,更有內涵,也更成熟。
“不爭”的低調是一種儒雅的人生氣質,是一種成就大事的方式。特別是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可以說,低調是強者最好的外衣。
第二節適者生存是硬道理
達爾文曾經說過:“應變力也是戰鬥力,而且是重要的戰鬥力。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強大或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善變的物種。”也有一位經濟學家說過:“千規律,萬規律,經濟規律僅一條:適者生存。”可見,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富貴貧賤的因素,始終脫離不了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原則。
人們常說“人與天鬥,其樂無窮”,並將這當做是一個勢強者的處世之道。憑借著一時的衝動和盲目的自信,未必能有什麼出頭之日。聽起來似乎這個道理會讓很多自信心強烈的人覺得反感,細細思量,其實順應天道,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寧偉所在的公司要進行裁員。不過在寧偉看來,公司裁員行動應該是和自己沒有關係的。多年以來,寧偉一直都是公司財務部的總監,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無人能比的實力使他一直受到總經理的器重和賞識。
不過這次情況好像沒有寧偉想象的那麼簡單。宣布要進行裁員的當晚,總經理竟然打電話給他要他到自己家裏去一趟。這次總經理帶給寧偉的是一個壞消息,總經理要求寧偉考慮一下,根據目前公司的情況,是不是可以先到分公司的財務部工作。這個要求被寧偉當場拒絕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幹,絕對不會屈就在一個小小的分公司,況且從總公司降到分公司,這也太沒麵子了。
寧偉和總經理不歡而散。臨出門的時候,總經理還在後麵誠懇地說:“你還是考慮考慮,考慮好了再給我一個明確的答複。”
“不用了,肯定不行。”寧偉頭也不回地對總經理說。他甚至有些惱怒總經理居然對自己提這種要求,這也未免太看低自己了,難道這就是自己這些年來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的結果嗎?
幾天後,公司裁員的名單下來了,隨著裁員名單一起下發的,還有公司內部機構調整的名單。雖然遭到了寧偉的拒絕,不過總經理還是把寧偉調到了分公司的財務部。
“能不能給我個理由?”寧偉拿著調令找到了總經理。
“這是董事會的決定,”總經理站起來攤開雙手對寧偉說,“我想你還是先做一段時間,然後……”
沒等總經理說完,寧偉就把調令放在了總經理的辦公桌上,然後對總經理說:“不用再說了,我下午會把辭職信交上來的!”
寧偉交辭職信的時候,總經理神色有些黯然:“你不能再考慮一下嗎?一起合作這麼多年,我個人是非常欣賞和信任你的,真的不希望失去你這麼好的合作夥伴。”總經理誠懇地說。寧偉搖頭,但心裏還是小小地振動了一下,原來總經理還是賞識自己的,隻是情況所迫啊。
“那麼好吧,”總經理的語氣裏有些無奈,“晚上你到我家去,我為你餞行! ”
總經理為寧偉準備了很豐盛的宴席。來之前寧偉打定主意,餞行是餞行,絕對不牽涉到公司內部調整的話題,隻要總經理的話轉到這方麵,那麼自己馬上站起來告辭。
奇怪的是,總經理真的沒有再規勸寧偉的意思。吃完飯後,總經理對寧偉說:“時間還早,跟我一起看部片子吧,好久沒有看電影了。”寧偉不知道總經理想幹什麼,因為不好拒絕,也就答應了下來。
總經理播放的是一部科學紀錄片,描述的是在白堊紀、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的種種生物,包括恐龍、鱷魚、蜥蜴、變色龍等爬行動物。寧偉實在想不出來這有什麼好看的,不過既然答應了總經理也隻能勉強看完。
影片是隨著恐龍的滅絕而結束的。寧偉站起來要走的時候,總經理忽然說了句奇怪的話:“勢力那麼強大的恐龍滅絕了,而不占優勢的蜥蜴卻繁衍生息到現在。勢強者的悲哀就在於此。蜥蜴雖然很弱小,比它大的動物幾乎都是它的天敵,但它卻在地球上生活了上億年,蜥蜴的生存之道赫然是適應。適者生存,而不是勢強生存啊!”回家的路上,寧偉在心裏回味著總經理的這句話,心裏觸動很大,難道自己就是職場上的那隻恐龍?
後來,公司裏有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寧偉會改變自己的決定,而總經理也好像從來沒有收到過什麼辭職信。拿到調令,寧偉去分公司的財務部報到了,而且不帶一點情緒,工作做得很認真。
半年之後,公司情況好轉,寧偉的職務也恢複了。原來,內部調整裁員,是因為公司那時在市場上遭遇了同類產品的強烈競爭,所以公司隻好通過內部調整和裁員來渡過難關。
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中,要想很好地生存,就要學會低調,學會像水一樣適應環境。水本無形,也可以有形。放在桶裏的水是圓的,放在槽子裏的水是方的,它隨勢而變,不拘一格。隻有學會像水一樣,善於隨著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隨行就市,不斷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能夠適應周圍的大氣候,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第三節降低姿態尋找成功的機會
大海之所以能夠彙合最多的水,是因為它所處的位置最低。低處,並不是看不到光明;低處,並不是沒有成功的希望。反之,低處,是考驗,是功到自然成;低處,是鍛煉,頑鐵百煉可成鋼。萬丈高樓平地起,每一個成功者,都是從低處、卑微處慢慢做起的。降低姿態,尋找機會的人,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巔峰。
尼采言: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麼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在這個世界上,大家都是普通人,基本上不得不從事著自己不喜愛的、不為人所關注的工作,自己看來似乎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於是很大一部分人開始埋怨人生,牢騷滿腹。大家不妨借鑒一下這個發生在我們鄰國日本的事例,它會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幾十年前,日本有一位年輕女孩,得到了她走入社會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她踏入社會的起點,為此她很激動,也暗暗下定決心: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好好幹,做好這份工作。但是,讓她怎麼也想不到的是,她的工作竟然是:洗馬桶。
她懵了,不管以前的決心有多大,可是事實跟想象中的出入實在是太大了。這樣一份沒有人喜歡的工作,卻讓她這個喜愛潔淨,從未幹過粗重活的姑娘去做,這多少使她心理產生了一些障礙。
可以想象,洗馬桶時的感覺:不管是視覺,還是嗅覺以及體力上都讓她難以承受,尤其是心理上的痛苦更使她無法忍受。當她用手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惡心得想要嘔吐卻又吐不出來。這還不算,洗馬桶的要求更是離譜: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
“光潔如新”四個字意味著什麼?她當然明白,洗馬桶又是如此苛刻,難道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如此嗎?她開始動搖了。
麵對這樣一個不起眼甚至卑微的工作,她最終還是堅持做了下來,由於平時工作的積極認真,她很快就得到了領導的讚揚。過了半年時間,女孩就被提升為保潔部的主管。可她並沒有驕傲自滿,相反地,她對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這樣,她隻用三年的時間就升到了酒店的高層管理者。
世界上的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從卑微的人生走向崇高的,他們生來和平凡的人一樣,隻不過是他們能夠經受最低處的磨煉,他們能夠忍耐一時的痛苦並經過自己的奮鬥而達到事業的高峰。
第四節淡看得失不求人生的完美
得失往往被低調者所忽略。因為看淡了得失,所以低調者常常會擺脫命運的束縛,做命運的朋友,坦然麵對人生長河中的激流與平川。
命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不必仰頭瞻望,也不必俯身去尋找,他就在你我的身邊,在你我的身體裏、心靈裏。樂觀地對待他,使心靈接受一次次的洗禮,那麼你就是命運的朋友,不要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要高估命運的價值。學會做命運朋友的人是照看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卑怯。走運時,揶揄自己的好運;倒運時,調侃自己的厄運。
古語有雲:“良師益友。”一個好朋友既可以分享你的快樂、痛苦,又可以及時糾正你的錯誤,使你不再繼續錯下去。命運就像一個知心的好朋友,當你犯錯誤,他會讓你去吃些苦頭,小小懲罰你一下,督促你做出改變;可是如果你還是執迷不悟,不聽這位“朋友”的勸告,他將會離你遠去。
2000年 12月 11日,在上海與癌症鬥爭六年的陸幼青去世了。陸幼青出生於 1963年 10月,華師大中文係畢業,用他的話來說:“自己沒有長著一張出類拔萃的漂亮麵孔,個性平和……”但就是這樣一位平凡普通的人,卻在生命的最後 100天裏,書寫著心靈深處的真實告白——“死亡日記”,向身邊每一個活著的人,講述自己對生的感悟和對死的坦然……讓我們走進他生前的“死亡日記”裏。
一位斜倚在沙發裏的中年男子,瘦弱的身材,白皙的臉龐,再加上鼻梁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陸幼青更像是多愁善感的文人。真有些難以想象,那“笑對死神”的巨大動力會從這看似“無縛雞之力”的軀體內滲透出來。
此刻,癌症已完全改變了陸幼青的肉體,他的脖子右側生出一個個大如乒乓球的紅色小瘤,右臉頰也鼓了起來。但麵對這一切殘酷的現實,微笑依舊掛在陸幼青的嘴角邊。他說:“生命的開始無法控製,生命的消失依然無法掌握。人應該比較清醒地麵對死亡的到來。”
在妻子石牧言眼中,陸幼青是一個一刻也不想停止思維和工作的人。“他不僅不逃避現實,而且更看淡自己所承受的一切!”妻子的記憶中,六年與病魔抗爭的日子裏,有著太多刻骨銘心的故事。第一次開刀前夕,陸幼青病情突然惡化,嘔吐不止。石牧言立刻把他送進醫院檢查,可剛剛拍完片子,丈夫就沒了蹤影。妻子忙打電話到陸幼青的公司詢問,才得知他又出去辦事了。她又氣又急,硬是在南京路上堵住了丈夫,將丈夫“押”回了醫院。開刀後,十天十夜,陸幼青一直沒哼一聲。他的胃被切除五分之四,不能吃東西。為了讓自己盡快恢複健康,他拚命地逼著自己吃東西。三個多月以後,他又去公司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