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種成功叫堅持
生活中渴望成功的人很多,真正成功的人卻很少。對於失敗者來說他們並不是沒有機會,也並不是沒有資本,他們缺乏的往往是成功最需要的堅持,因此他們輸掉了人生、輸掉了世界。
先知告訴人們,隻有恒心與愛才能拯救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個成功前的過程,那是一段沒有讚美、沒有快樂,隻有壓力和痛苦的階段,隻不過不同的人時間不同而已,每一種付出其實都有回報,成功和失敗的差別有時就是一個人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
唯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走向成功,這個道理似乎誰都懂。一口吃不出個胖娃娃,也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是遇到困難和挫折,遭遇失敗和打擊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從容不迫、堅定不移呢?
一位年輕人,大學畢業後連續三次求職都遭到了失敗。一日,他路過一座寺廟,見方丈大師正盤坐在廟中,手拿一串佛珠在不斷地念經。
於是年輕人上前問:“請問大師,能否給予我指點?”
方丈答道:“你年紀輕輕,我垂垂老矣,應該是你來指點我才對。”
年輕人說:“我年輕力壯,想得到一份職業,不料連續被拒絕。都說佛門是普度眾生之地,您能為我指出一條由失敗通向成功的路嗎?”
方丈進了裏屋,拿出一把掃把、一隻簸箕,說:“我剛來寺廟的時候,大師交給我的第一個任務是打掃院子,要做到幹幹淨淨、一塵不染。”
年輕人想:這打掃院子真是太容易了,我可以用兩分鍾的時間完成。
大院中央,長著一棵參天大樹,枝葉茂密,像把大遮陽傘。秋風陣陣,葉落不停。年輕人認為掃幾片樹葉是最容易的事,三分鍾後,他把院子打掃完畢。他高興地來到方丈的身邊說:“大師,您交給我的任務已經完成,您該為我指點了吧!”
大師和年輕人一道來到院子裏,一看,原來掃過的地方,又零零落落地掉下一些葉子,年輕人隻好再次回到院子裏打掃。
掃到第三次的時候,年輕人已經很不耐煩了,他一賭氣扔掉了掃把,對著大師說:“這樹上的葉兒是落不盡的,我就是掃到明天也掃不幹淨,唯一的辦法是砍掉大樹。”
大師接過年輕人的話題說:“如果你能耐下性子來,為幹好這一件事而努力,你就去掉了浮躁的毛病。如果你想要砍掉這棵大樹,你就砍掉了‘堅持’的恒心,你看看‘堅持’二字,‘堅’字下部是大樹的根,上部是大樹的葉,‘持’字的左邊是一個人提著掃把,右邊是寺廟。佛門以‘堅持’清掃而磨性,想你人世間也是一樣。”年輕人似乎若有所思,愉快地下山了。
所以,不要因為暫時的挫折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順就灰心失望。人生沒有失敗者,就看你能不能堅持不懈地去努力。當年石油大亨哈默在鑽探自己的第一口油井時,鑽到5600英尺時,還是一無所獲。工人們焦急地問哈默是停還是鑽,哈默堅決地回答:“鑽!”
6600、7600、8000……當鑽到8600英尺時,原油噴薄而出。原來,人生成敗的關鍵就在於堅持。幸運之神偏愛持之以恒的人,堅持是一種人生信念,堅持是一種人生理想。對於那些要追求遠大目標的年輕人來說,沒有比這一句話更有用的了,那就是請信奉“永遠、永遠、永遠不放棄”的座右銘,堅持下去。
2.樂觀的力量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人生一世,悲觀的情緒籠罩著生命中的各個階段,戰勝悲觀情緒,用開朗、樂觀的情緒支配自己的生命,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別有一番洞天。征服自己的悲觀情緒便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難之事。
關於樂觀,法國作家阿蘭在論述把快樂的智慧用於和煩惱作各種各樣的鬥爭時說:“煩惱是我們患的一種精神上的近視症,應該向遠處看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我們的腳步就會更加堅定,內心也就更加泰然。”樂觀與自信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如影隨形,對一個人的一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麵對困難,樂觀就像一副盔甲,抵擋它的進攻和侵蝕;麵對困難,自信就像一把鑰匙,打開心鎖勇敢前進。
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積極的心態能使人看到希望,激發自身的潛能,有助於克服困難,保持進取的旺盛鬥誌。而消極的心態則使人沮喪、抱怨、失望,自我封閉,限製和扼殺自己的創造力。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經說過:“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觀。”在人生中,悲觀的情緒籠罩著生命中的各個階段,青春時期更是不可避免。戰勝悲觀的情緒,用開朗、樂觀的情緒支配自己的生命,就會發現生活有趣得多。悲觀是一個幽靈,能征服自己的悲觀情緒便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難之事。人生中悲觀的情緒不可能沒有,要緊的是擊敗它,征服它。
古時候,有一個人因惹怒國王而被判了死刑,這個人向國王請求饒恕他說:“隻要給我一年的時間,我就能使您最心愛的馬飛上天空。如果過了一年,您的馬不能在天空自如飛翔的話,我寧願被處死刑,絕不會有半點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