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融洽的生活氛圍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的人才能積極健康地生存和發展。
放眼望去,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中,勞勞碌碌奔波流離者有;自給自足安居樂業、唯平淡是真者有;追逐名利、唯金錢職位為尊者有;為了理想孜孜不倦勤奮耕耘者有。不論你是在列舉之內,還是獨樹一幟、另有你的生活哲學,你都在以你的方式塑造著屬於你的生活。快樂也好,痛苦也罷,都是你的生活,都是你的選擇。一天一天,周而複始。麵對平淡的生活,有人感歎生活沒有味道,因此追求一些刺激,找尋幾分新鮮,便享受到了他所企求的生活;有人抱怨生活不公平,痛恨別人快樂,讓周圍關心愛護自己的人一個個傷心地離開,這樣的生活充滿了憂傷,又怎麼會開心呢?
這樣生活的人群很容易讓人想到鳥類中的海鷗,盡管表麵上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礁石嶙峋的海港,它自由地飛翔。但是在海鷗群內部,它完全變了個樣子,所有的優雅與莊嚴都墮落為肮髒的內訌與殘忍。海鷗之間不存在分享與禮貌的概念,隻有嫉妒和凶猛的競爭。如果你在一隻海鷗的腿上係上根紅絲帶,使它顯得與眾不同,這就等於宣判了它的死刑。其他海鷗會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擊它,讓它皮開肉綻、鮮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為血肉模糊的一團。
與此相反,和睦相處的大雁卻利用群體的優勢更有效率地生存。在雁陣中,大雁飛行的速度比單飛高出71%。處於“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務最為艱巨,要承受最大的空氣阻力,因此領頭的大雁每隔幾分鍾就要輪換,這樣雁群就可以長距離飛行而無須休息。
這種緊密合作的秩序對於雁群的生存和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有時候我們的社會更像是億萬孤獨的海鷗組成的群體:人們為個人的利益爭吵不休,代價是不得不孤獨地承受自身的壓力。他們不了解互助互惠是人與人相處得以繼續和發展的前提。當人與人的互惠性越來越高時,雙方關係就越密切、穩定,相處也就越融洽。作為助人者,不應以獲得他人的回報為目的,而應把助人作為與別人相處的一個因素和提高自身的修養的方式,同時這也是在儲存友情。如果能夠積極打造和諧的社會關係,創造融洽的生活氛圍,那麼孤獨的人群就會獲得更多的溫暖,努力、幸福地共同進步。
24.付出是一種幸福
無條件地付出在某些人看來確實是一件很吃虧的事,但它往往會變成非常有利的事。因為它意味著崇高的舍棄與犧牲,而這正是一種最為可貴的胸懷,最為難得的品質,最值得稱讚的風度,最值得倚仗的幸福。
關於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義。幸福是因感覺而生的,因心而生,因人而異。收獲是一種幸福,付出也是一種幸福。付出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創造新的喜悅並過渡到另一個喜悅的過程,從一種幸福到更大幸福的過程。收獲的幸福,一半來源於收獲果實本身的幸福,一半則是經曆了奮鬥的過程、付出辛苦後終於收獲成功、付出得到了回報的那種幸福。付出的幸福是永恒的幸福。付出時間就能收獲希望,付出勞動就能收獲果實;付出真心就能收獲真情,付出愛心就能收獲整個世界。
在一個漆黑的雨夜,雙腿有著殘疾的曼懷瑞駕駛著汽車在人跡罕至的路上行駛。突然,汽車的輪胎爆了。曼懷瑞勉強將車開到了一個透著燈光的人家門前。他按了按喇叭,這時,從房間裏跑出來一個看上去隻有八九歲大的小姑娘。他忙向小姑娘說明自己的車爆胎了,而自己因為靠雙拐才能行走,不能自己換輪胎,希望小姑娘的家人能幫助他。
小姑娘轉身回到房間裏,一會兒,她和一個駝著背的老人披著雨衣出來了。老人熱情地向他打招呼。
曼懷瑞坐在舒適的車子裏,感到一陣輕鬆。小姑娘和老人在為他換輪胎,他感到有些不安。心想,等會兒一定要給他們五美元以示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