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了解自己到什麼程度才算足夠?
很多年以前,一段鋼鐵被遺落在荒原上,它曾在一艘海船上做管道。
很多年以後,一棵大樹枯倒,橫臥在鋼鐵的旁邊。
鋼鐵時常向枯木談起自己的價值,談它在海上的風光。
枯木卻時常哀歎逢春難再發,青春不再來。
鋼鐵時常表明自己的毅力,並堅信一旦才能被發現,必將重返海洋,大展宏圖。
枯木卻常常默然無語,認為自己已經過了有夢的時期,即使有也不會成真。
鋼鐵教育枯木:“一定要堅強起來,柔柔弱弱隻會變得沒有重量。”
枯木卻低靡地回應:“我如果有你的剛強、你的重量,那我就不是枯木,而是鋼鐵。但這可能嗎?不可能。”
鋼鐵因為枯木的襯托,便進一步推測自己的價值應該勝於一切。
枯木則認為自己已經腐朽,價值可能低於一切。
一天,天降大雨,一隻渾身濕透的小鬆鼠倉惶奔來,想借鋼鐵中空的內腹一用,暫時躲避風雨。鋼鐵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並告訴鬆鼠:“我有這麼閃閃發光的價值,怎麼能用來擋雨?助人遠航才是我應該做的事。”枯木雖不忍自己曾經看顧的朋友失望離去,無奈卻已經失去茂密的樹冠和挺拔的身形,於是越發自慚形穢起來。
但事實上,鋼鐵曆經多年的風侵雨蝕,早已是暗淡無光。終日的自誇自賞隻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脆弱的自尊,以便讓自己忘記早已遠離遠航船隊的事實。枯木本可化作大地的養料,或者經曆千萬年的演化成為蘊蓄能量的煤,但它卻隻注意到了自己眼前的倒伏衰敗。
它們都不曾完整地看待過生命和自己。
忽然有一天,一條蛇經過。鋼鐵正想向這難得的路人吹噓自己的價值,蛇搶先一步,急切道:“聽說您曾在海上航行,必定有禦水之能,山洪爆發了,請救我一命!”
鋼鐵內心竊喜,覺得終於到了自己一展才華的時候了,於是很豪氣地說:“義不容辭!”見枯木在旁,便對蛇說:“枯木伴我多年,雖然沒什麼功績,也微不足道,但總歸是我的摯友,我們把它一起帶上吧。”
於是,蛇用身體將鋼鐵與枯木緊緊纏繞在一起。轉瞬間,山洪遍野,蛇、鋼鐵、枯木都浮在了水麵上。蛇頓時覺得身體有如千鈞之重,心裏怪枯木累贅,但為信守諾言,隻有死命地收緊身體。
山洪退去後,蛇已是遍體鱗傷。枯木萬分過意不去,對蛇感激不盡。
蛇說:“鋼鐵才是我們的救命恩君。”對鋼鐵千恩萬謝之後,方才蜿蜒而去。
枯木對鋼鐵又是一陣誠懇道謝。鋼鐵也都心安理得地受了。
至此,一片本就不甚分明的黑白色已是被幾個糊塗角色攪成了一灘稀泥。
明明是枯木拯救了蛇與鋼鐵,卻還要反過來答謝蛇與鋼鐵的救命之恩;鋼鐵與枯木對自身的認識本就有很大偏差,蛇這個不明情況的路人再來加一把力,真相偏離軌道就更遠了。
人生也是如此。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不是件容易的事,若是忽略了自己的價值,則可能一事無成;若是錯認了自己的價值,則可能在歪道上越走越遠;若是再輕易地受到他人的影響,就更看不清自己的麵貌了。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與幸福邂逅的機遇,而是我們沒有找到潛藏在自己身上的那股能夠抓取幸福的力量。
因此,對於一個想要走向幸福新生活的人來說,向內的審視比向外的觀察更為重要。
——幸福人生第三法則:找到自己的價值,並合理地運用它,幸福就將成為人生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