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片空曠的大地上,有一個人在練倒立。
一個路人見狀,大為不解,問:“你在幹什麼?”
這個人無限神往地說:“當我倒立的時候,宇宙驚詫了,他還認為是我舉起了地球呢。”
路人大笑,用一種看瘋子的眼神看他,說:“人怎麼可能舉起地球呢?簡直不自量力。”隨即搖搖頭走開了。
此人卻渾不在意,繼續他那在別人看來不可理喻的“舉地球”行動。
這個人就是後來發現了杠杆原理的阿基米德。
還在亞曆山大城求學時,阿基米德就抱著濃厚的興趣開始了他對機械的研究。當時的他從當地農民提水所用的工具和奴隸們撬石頭所用的撬棍中受到了啟發,在總結杠杆的實際應用情況的基礎上,運用幾何學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最終得出了杠杆原理,並在《論平麵圖形的平衡》一書中首次明確提出了這一理論。
除了進行理論研究,阿基米德還利用杠杆原理進行了一係列的發明創造,將理論充分運用在了實踐中,給當時的人甚至現在的我們帶來了一陣陣驚詫和莫大的便利。據傳,在他所在的小國敘拉古受到羅馬大軍威脅時,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和滑輪,製造了攻擊距離不同的投石器和能將敵人的海船拉離海麵的器械組,以科學的頭腦和敢想敢做的拚勁實現了力挽狂瀾、勢壓千軍的奇跡,將當時國力強盛、氣焰囂張的羅馬人拒於城外三年之久。
這位“力學之父”曾不無自豪地說:“隻要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杠杆,再加上一個位置合適的支點,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而他人生的支點,正是那顆從一開始就敢於看向遠方、相信遠方並努力靠近遠方的心。
若問幸福在哪裏,大多數人的回答會是:幸福在遠方。然而“遠方”是個怎樣的詞彙啊?它代表著遙遠、艱辛、長時間以及不確定。很多人因此遲遲邁不出追求幸福的腳步,即便對幸福的渴求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長此以往,也便耗光了心中燃燒的能量,將自己縛成一隻無法化蝶的蛹。
有一個人因為曾經的幾次挫折,便認定自己是滄海一粟,渺小非常,沒有能力追逐心中看起來日漸遙遠的幸福理想,並自我安慰似的“謙稱”自己為“無能者”。
或許是上天見他可憐,決定給予他幫助,有一件在他能力範圍內的事擺在了他的麵前。若抓住了這次機會,他就有可能重樹信心並步入上升的人生軌道。但因為到達幸福彼岸的信念的湮滅和長期的自我否定,此人居然什麼都不做,就這樣放任機遇從身邊溜走。
命運總是很奇妙,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被時間之河帶到你麵前的盒子裏裝的是天使的禮物還是魔鬼的炸彈,是拆還是不拆。上天再一次將機遇擺在了“無能者”的麵前,以示他對世人的公平公正。這件事他隻要完成,便足以改變他原本晦暗無光的生活。
哪知“無能者”卻沒有絲毫喜悅,反倒發泄般地說:“為什麼上天總要如此捉弄我呢?我既然沒有能力,不讓我遇到這件事也就罷了,為什麼偏偏要推到我的麵前呢?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事,卻硬要我去做,豈不是要我處在進退兩難之中嗎?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我啊?”
可見,一個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幸福的人,即使幸福近在眼前,他也隻會原地轉圈,幸福於他而言隻是黑暗裏的一塊黑寶石。人總是為著自己所相信的事而奮鬥,相信遠方有自己渴望的東西才會向著遠方邁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扒得精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給我一點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經過,那要不了多久,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
“飯店大王”希爾頓也說過類似的話:“當我貧困潦倒到必須睡在公園的長板凳上時,我就知道自己今後會成功。因為一旦一個人下定決心要功成名就時,就表示他已經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打心底裏認可遠方的存在才是尋夢之旅的真正起點。
麵對沉重得仿佛撬不動的幸福,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用一顆相信遠方的心作為支點,用實際的行動作為杠杆,撬起理想,驚詫這始終期待奇跡的宇宙。
——幸福人生第二法則:相信幸福正在遠方等待,才能擁有充滿成就感的過程並到達令人驚喜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