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地旅遊,要懂得當地的一些俗語,才能更好地與當地人溝通。同樣,與人交談時,盡量使用對方熟悉的語言,並運用對方易於理解的表達方式,對方才能輕鬆領會你渴望表達的意思。由此可見,人際交往重在因人而異。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將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的名字放在一堆人名裏麵,即使字體很小很小,我們卻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來。同樣,兩篇相同主題的文章,對用自己熟悉的語言來表達的那篇,我們往往最容易理解、記憶。
記得初學古文的時候,老師往往先讓我們記憶翻譯過來的現代漢語,然後再背誦原古文,結果我們常常是已經將現代翻譯背誦得滾瓜爛熟,而古文依然不能成誦。麵對這種情況,老師常常被我們氣得大發雷霆:“你們就不懂得變通啊,不就是換句話來說同一個意思嗎?用心點背……”現在想來,這不過是熟悉的語言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記憶這樣一個普通的規律在作祟罷了。
在社會中和人交往,完全不同於學習古文,不必去為了考試一字不差地背誦,但我們卻有同一個目的——理解。古文要理解,更要在理解的基礎上一字不錯地背誦,並且背誦相對於理解更重要。與學習古文不同,生活中的理解比如何表達更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對方熟悉的語言,讓對方迅速理解自己想說的話,而不是要苛求如何表達。
斯沃普的故事足以說明這一點。當斯沃普還隻是一家美國西部電力公司的小職員的時候,他為了當上分公司的經理,工作十分努力。然而在斯沃普事業發展到最關鍵的時刻,他竟然因為一次競爭錯失了一筆重要的生意。
當時斯沃普和卡內基競爭一筆生意,為了拿下這個項目,斯沃普精心策劃了一套競標方案,但是讓人感覺無奈的是,這份精心製作的策劃案,卻讓斯沃普失去了這筆生意。原因就是這份策劃案沒能從普通人的角度,運用人們熟悉的語言來表達,對非專業人士使用了專業術語,因此不能很好地讓對方理解斯沃普的意圖,最終讓卡內基搶得了這筆生意。
後來,基恩·薩姆回憶起這件事時曾說過:“看上去,好像他應該重新上一課了。斯沃普從一名工程師而非普通人的角度來寫這份報告,那篇報告中的公式、詳細的數據對於公司的領導們來說就像天書一樣,所以另一家競爭對手才這麼輕鬆地拿到了合同。”
商場如此,日常生活中我們與人交往時更是如此。運用對方熟悉的語言,讓對方迅速理解你想說的話,要比追求巧妙、完美的表達重要得多。的確如此,通常來說,熟悉的地方、熟悉的語言才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走在大街上,當聽到熟悉的歌曲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同樣一種悲劇,發生在我們身邊,要比發生在美國、西伯利亞更能引起身邊人們的同情。當我們給朋友照相的時候,往往最美的瞬間是對方最熟悉、最擅長的姿勢,而不是那些刻意擺出的“漂亮”動作。
這就是因為熟悉才更容易理解。所以當一個聰明的人在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表達給對方時,會將重點放在想方設法運用對方熟悉的語言上,讓對方更容易、更迅速地理解自己想說的話。
要知道當對方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就算是再美妙、再動聽的表達,也是毫無意義的。就好像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好像漂亮外衣下醜陋的靈魂,這些是如何也不會引起人們的好感的。因此請記住:熟悉的語言才更利於雙方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