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準備(2 / 3)

輕武器是莊不鳴購置的重點,14.5毫米的俄製重機槍買了20挺,加裝在BVS10的前車廂頂部武器環座。順便加了些錢,買了幾百根軍方報廢的14.5毫米的重機槍槍管,經檢查,這些報廢槍管主要是膛口部分的膛線磨損嚴重。就用這種報廢槍管,莊不鳴改裝了幾隻彈倉式單發步槍,加了4倍瞄準鏡,其實就是按照二戰中蘇軍大量使用的PTRS反坦克槍的原型做的彈倉式單發步槍,隻是口徑大了一些,彈藥需要自己重裝。畢竟原裝的14.5毫米槍彈一顆幾乎半斤重,用原裝彈發射的後坐力根本不是人能夠承受的,自己複裝的14.5毫米槍彈,一個是大大減少了發射藥,再一個是使用了全鉛彈頭。即使用報廢槍管,因為槍管長達1346毫米,軟鉛彈頭密封性很好,在500米內的精度極高,而且膛口焰和衝擊波比標準彈小得多,要知道發射標準彈的14.5毫米重機槍,連射時膛口焰幾乎長達一米,槍聲震耳欲聾。隻是這樣改裝的全鉛彈頭容易使槍膛掛鉛,多次發射後需要大力清洗,不然時間長了搞不好引起炸膛。在實彈射擊中,這種14.5毫米改裝單發步槍威力極其恐怖,曾經一槍命中150米外的一頭成年水牛後腰,巨大的威力幾乎把這頭牛撕為兩段,擊中腰部後破碎的鉛彈碎片甚至到了牛頭的口腔,牛肉根本不能吃了。後來用這種槍獵熊,一槍中頭,整個熊頭碎成爛渣,真正的爆頭。這種槍的最大缺點就是太長了,算槍托近兩米,而且很重,十多公斤,如果加上彈藥,一個人攜帶很吃力,不適合作為標準的步兵裝備。

作為單兵主要武器的步槍,口徑標準的選擇,莊不鳴決定采用6.5毫米,這個口徑的步槍彈,最有名的就是二戰大量使用的日本三八大蓋。曾經有種論點,認為三八步槍使用的6.5毫米有阪彈殺傷力低下,一穿倆眼,其實並不完全符合事實。6.5毫米有阪彈的彈丸,其披甲前後厚度不一,彈丸較長,在400米內命中的話,由於初速很高的長形彈丸受高速氣流影響有微弱側向振動,一旦接觸目標,在目標體內的運動軌跡極易偏向,同時長形彈丸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鉛芯脫出破碎,因此6.5毫米有阪彈近距離擊中殺傷力極大,甚至被認為使用達姆彈造成的,這在美軍戰後分析和****實戰後的醫院報告中有明確記載。隻有在千米左右較遠距離擊中的時候,因為6.5毫米彈丸速度下降,飛行姿態趨於穩定,才常常一穿倆眼。因此,莊不鳴以6.5毫米口徑有阪彈為基礎,加以改進,一方麵彈丸頭部披甲削減至最薄,勉強封住鉛芯;前側部披甲較厚,後側部減薄,尾部披甲最厚。另一方麵采用較短的黃銅彈殼和改進後的雙基發射藥,並且采用博客賽底火,便於複裝。這種改進型6.5毫米彈威力實測,最大射程比6.5毫米有阪彈減少,後坐力也更小一些,但在600米處對無裝甲保護的目標仍然具有巨大威力,尤其彈丸頭部披甲很薄,容易破裂,鉛芯翻出,具有開花彈的效果。對於千米級的遠目標,必要時可以配用特別製造的高精度加重加發射藥的強化彈藥,不過發射這種強化彈藥的步槍,必須配用嚴格測試的耐高膛壓加重加長型槍管。黃銅彈殼可以複裝十多次以上,博客賽底火複裝工藝較簡單。還有一點是莊不鳴心裏的秘密,用改進自日本6.5毫米有阪彈的子彈消滅日本人,感覺更爽。

試驗成功的改進型6.5毫米彈,最後分為兩種,一種是標準的6.5毫米*38毫米全裝步槍彈,基本發射藥為硝化棉和*的混合物,切為小薄條狀,俗稱長彈;另一種是減裝發射藥,同時縮短彈殼長度的短彈,6.5毫米*20毫米,用於手槍和衝鋒槍。短彈的彈丸也略有變化,在頭部薄披甲和鉛芯中間留有近四分之一長的空腔填充木漿,木漿以後才是鉛芯,這樣彈丸的重心偏後很多,這種短彈射程近很多,不過一旦命中目標,翻滾變形很厲害,殺傷力比標準的全裝步槍彈大。標準6.5毫米半自動步槍略加調整也可以發射短彈,隻是有效射程僅有200米左右,更遠的話,不僅殺傷力不足,而且精度差很多。倒是後來的實戰中,發現標準6.5毫米半自動步槍在叢林和巷戰中發射短彈,噪音小槍口焰少,而且威力足夠,所以士兵往往這時候喜歡使用短彈。不過衝鋒槍和手槍由於槍膛和彈夾限製,不能使用標準的全裝步槍彈。自動步槍和機槍不方便調整,不能使用短彈。隻有半自動步槍可以在不改動零件的基礎上,略改設置即可發射不同長度的彈藥。

在6.5毫米彈的基礎上,以SKS俄製7.62毫米半自動步槍為原型,開發出6.5毫米版本半自動步槍,除了口徑改小,槍管長度稍有增加,達到680毫米,最大的改動就是把彈倉改為彈夾,戰鬥射速35~40發/分鍾,有效射程6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另外就是把折疊槍刺改為加長的單裝三棱槍刺,長達60多厘米,比日本的30式刺刀還要長。有單手握持的握把,平時裝在刺刀護套裏麵,可以掛在腰間,不過後來大多數士兵改為背在後背,在接敵前抽出安裝在槍口的刺刀座,當然也可以單手握持用做短劍刺殺。不過隨著大陸戰爭後期,白刃格鬥逐步減少,刺刀出現縮短的版本,有些步槍甚至取消了刺刀,改為給士兵提供多功能短軍刀。彈夾提供15發和30發兩種,也可以從上部單發裝填。標準6.5毫米半自動步槍可以使用短彈,不過初期並沒有人這麼做,隻是到了大陸戰爭後期,隨著巷戰和叢林戰的增加,部分戰場彈藥供應不足,才有士兵自發調節標準6.5毫米半自動步槍的設置,從而可以使用短彈,也因此發現在這些場合,短彈更有優勢。

6.5毫米自動步槍的原型是著名的大毒蛇突擊步槍,除了槍管口徑長度改變,采用加長加重的槍管,彈夾增為30發容量,也提供了75發彈鼓,可以加裝兩腳架,臨時充當輕機槍,不過由於槍管壽命限製,盡可能少打連射。6.5毫米自動步槍不能使用短彈,有刺刀裝置,有單發和連發兩種設置。

在6.5毫米自動步槍的基礎上,加槍管散熱護套,使用彈鏈供彈,配合兩腳架或者三腳架,就是6.5毫米通用機槍。6.5毫米機槍不能使用短彈,沒有刺刀裝置,有單發、三連發和連發三種設置。6.5毫米機槍有水冷版本,也有氣冷版本,區別隻是散熱套不同。水冷版6.5毫米機槍的連射壓製火力好於氣冷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