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報應(1 / 2)

2008年,金秋九月,剛剛度完暑假的李建新回到闊別已久的學校,這是一所座落在邊遠三流城市裏的五流大學,前年剛剛由中專升格成的職業技術學院,馬上就要參加畢業前的實習了,看著這所自己已經瞎混兩年的學校,李建新沒有半點的留念。

李建新小時候和所有小孩一樣,都有一個軍人夢想,後來成為了軍事迷,尤其是在中學時,各種軍事書籍成了課餘和課堂上的閱讀材料,學校發的地理圖冊都被他圈上了一個又一個小圈,謀劃著怎樣才能占領全世界,結果軍事水平沒有提高,地圖冊上標記的各種煤礦、鐵礦到被他記了下來。同時他學習成績實在不敢恭維,明知考不上軍校的李建新,就選了一個自己認為能夠發財致富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當來到自己分數隻能上得大學時,他才明白自己的選擇是多麼的錯誤,二流大學的這個專業就業都難,何況他呢,結果兩年學習時間幾乎都被他浪費的業餘愛好上了。

剛剛慶祝完北京奧運會的同學陸續抵校,由於離開學還有幾天的功夫,同學們除了外出遊玩,就是在校園內討論這次北京奧運會了。李建新也和幾位好友一起前往西郊小山上遊玩,爬山時大家討論的焦點自然是奧運會金牌第一了,爬到半山腰時,不知是誰提出要搞個爬山比賽,平時熱愛體育鍛煉的李建新一馬當先,第一個衝上山頂。

誰知夏天的天氣就真的像娃娃的臉一般,說變就變,剛剛衝到山頂的李建新,低頭看了看下麵喊他回去的同學,又望了望黑雲密布的天空,開始詛咒破壞好心情的鬼天氣。突然,李建新眼前一閃,渾身上下一陣酥麻的過電感覺。“我中雷電了,得報應了。”李建新在二十一世紀最後的一絲想法。

第二日,當地晚報刊登一條消息:昨日,職業技術學院一學生在西山遊玩時,不幸遭雷擊,望廣大遊客在夏季遊玩時,注意天氣,如遇雷電天氣,要及時下山躲避,不要在山頂逗留。

1910年初夏的一天,黃海上一艘從日本東京駛往大清天津的客輪上,在日本著名的陸軍士官學校學習五年歸來的徐樹錚站在船尾,望著初升的太陽,感歎這黃海的天氣變化真是太快了,昨天傍晚時分突然黑雲密布,狂風驟雨疾馳而下,大型客輪在海上隨時都有顛覆的可能,然而夜幕降臨之後,天氣迅速好轉,徐樹錚還興致勃勃地跑到甲板上觀看北鬥七星。

徐樹錚摸了摸紅腫的額頭,看看被自己掐腫的雙手,經過一夜的反複驗證,證明了自己不是在做夢,他確實有了兩種記憶,一個是這個身體的本來記憶,也就是徐樹錚三十年的人生生涯,而另一種,就是在昨天晚上暴風雨中占據了這個身體的一個叫做李建新的靈魂——不錯,就是在小山上被雷擊的李建新。

徐樹錚,雖然在後世並不十分出名,但是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李建新還是對他有著一些了解的。那是他還在中學時,偶爾一次在地攤上買到了一本介紹馮玉祥西北軍的書籍,其中提到過徐樹錚在任西北籌邊使時,收複了獨立的外蒙古。

李建新隻知道近代史上左宗棠收複新疆,還真不知道還有哪個中國人在沒有依靠外國勢力幫助的情況下收複國土的。好奇心促使他在大學時專門搜集了一些關於徐樹錚的信息,但是這位被稱作“北洋怪傑”的徐樹錚,在後世的名氣實在是太小了,就連李建新十分信賴的網絡搜索上,也僅僅隻有他的零碎信息,此時李建新的腦海中來自後世的認識隻限於收複蒙古,充任段祺瑞的“小扇子”,鼓動張勳複辟等幾件大事而已。幸好是,他繼承了徐樹錚三十年來的記憶,包括他高深的軍事和政治才能。

“又錚,昨夜一夜都沒有合眼,還是進屋休息一會吧?”一句溫柔中包含關心的話語打斷了李建新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