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閱使這麼一說,俺老張的擔子還真不輕呢?我這就回去整頓部隊,向北向東集結,做好戰鬥準備,吳兄是不是也要準備一下呢?”
張作霖雖然有名留青史的愛國之心,不過保存實力在這些軍閥眼中也是相當重要的,主動請纓也不排除有在蒙古謀求地盤的想法。何況現在他還不是後來的東北王,蒙古是否丟掉對他的名聲來講並無影響,而且就眼下態勢來看,就算到蒙古參戰自己也當不了蒙古王,倒不如讓徐樹錚的部隊與俄蒙相爭,他來坐山觀虎鬥,在遼東發展自身的實力。
而馮德麟的心思和張作霖基本上差不多,對於徐樹錚的安排也是極力的支持。
散會之後,吳俊升、郭鬆齡等人被留下了來,這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剛才上當了,徐樹錚早已讓蔣百裏和楊宇霆的參謀部製定了出兵蒙古的計劃,而他們這些真正的帶兵者隻要執行參謀部的計劃就可以了。不過,首先吸引他們的是兩件新鮮玩意。
吳俊升拿起一個圓柱體,後麵是木柄的手榴彈在手中掂量了半天道:“大帥,這東西是不是用手扔出去就能爆炸。”
站在旁邊的韓麟春一聽驚道:“這叫手榴彈,你怎麼知道的?吳師長真是見多識廣呀,這種手榴彈在我們這還沒有呢?”
“哈哈,還??????還真讓我蒙對了,十年前日俄在東北一戰的時候,俄國佬就使用過手榴彈,不過他們的不是這種長圓形帶木柄的,而是一個圓形,上麵也不光滑,就像南方的菠蘿一樣。剛看到這一種的時候,俺確實沒有認出來是幹什麼的,知道拿在手中又看到下麵也帶一條能拉的繩子,就蒙了一下,這個架起來的圓筒子是什麼呀!”吳俊升聽到韓麟春的誇獎,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你說的那一種是英國的菠蘿形米爾斯式手榴彈,咱們這一種則是德國的木柄手榴彈,現在正在進行的歐戰聽說這東西在戰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哪一個是炮,叫做迫擊炮。”韓麟春笑著解釋道。
“這麼小的炮,能用嗎?”連郭鬆齡都湊上前去
韓麟春先拿起手榴彈津津有味地講起來。
手榴彈是一種用手投擲的彈藥一種小型炸彈,因17世紀、18世紀歐洲的榴彈外形和碎片有些似石榴和石榴子,故得此名。盡管現代手榴彈的外形有的是柱形,有的還帶有手柄,其內部也很少裝有石榴子樣彈丸,但仍沿用了手榴彈的名稱。
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曆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手榴彈的曆史悠久,最先是中國人發明的。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yao的手榴彈,當時主要用於要塞防禦和監獄。17世紀中葉,歐洲一些國家在精銳部隊中配備了野戰用手榴彈,並把經過專門訓練使用這種彈藥的士兵稱為擲彈兵。到19世紀,隨著槍炮的發展和城堡攻防戰的減少,手榴彈曾一度受到冷遇。
1904年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又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戰壕的興起,手榴彈得到了廣泛應用。當時較為典型的手榴彈有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和英國的菠蘿形米爾斯式手榴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