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北路(2 / 2)

宋邦翰突然有點興奮又有點感激地看著郭鬆齡,顯然他認為蔣百裏一定會為自己的得意門生爭取一個立功的機會,隻要郭鬆齡能得到機會,那他宋邦翰就少不要這個功勞。宋邦翰騎在馬上有仔細想了一遍郭鬆齡的話,發現自己想問題確實沒有這個小子周全。徐樹錚既然想法設法籠絡不得意的士官學校的校友,那就不應該把唾手可得的功勞在讓給他人,不然不就冷了這些校友的心嗎?

正如郭鬆齡所說,當部隊從呼倫貝爾一出發,消息立即就傳到了聖彼得堡和庫倫,相對於已無精力關注東方的尼古拉二世,哲布尊丹巴和杭達多爾濟親王早已經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連連向陶克陶胡下達命令。早已經領兵至車臣汗旗的陶克陶胡更是急火攻心,自己僅有八千裝備極差有缺乏訓練的騎兵,而麵對著則是裝備了最先進步槍和火炮的上萬雄師,雖然車臣汗還有一些屬於王公貴族的警衛士兵,但是這些人連自己的士兵都不如,他們跟普通的牧民相比,就是多了跟*而已,但是騎術在多年的享威作福之後,早已經退化了。

不過讓他感覺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的一點,那就是探子彙報說郭鬆齡的部隊進展速度極慢,連一路上觀光旅遊的俄國佬都趕不上,似乎是在專門當跟屁蟲一般。在陶克陶胡看來,如果中國軍隊真的要進攻庫倫的話,選擇從離庫倫較近的呼倫貝爾沿克魯倫河西進絕對是上佳的進兵路線,沿途雖多蒙古集鎮,但這些絕對不是正規軍的對手,不過應該以最快的速度進軍,雖然不可能實現突襲的效果,可也要趕在俄國人之前攻下庫倫。因為旅護路隊雖然戰鬥力不強,而且還沒有丁點的戰鬥yu望,可他畢竟是俄國人的正規部隊(庫倫成內數百俄國正規軍此時以雇傭軍的身份駐紮),一旦進入庫倫城後,中國軍隊再次發動進攻實際上已經等於對俄宣戰。

那麼中國軍隊這種進軍速度到底是為了什麼?陶克陶胡想破了腦袋隻有兩種解釋,第一,那就是這支部隊隻是疑兵,中國軍隊還有一支作為突襲,那才是主力。可陶克陶胡立即就否決了自己的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庫倫正東麵的呼倫貝爾方向是庫倫距離中蒙邊界最近的地方,其他地方都長達數百甚至上千裏,現在正式初夏,隨處都可能有放牧的牧民,中國軍人是不應該有這種想法的。何況一年前帶兵南下河南的吳思豫、馮玉祥都呆在熱河、吉林的駐地,而張作霖、馮德麟這些東北舊將徐樹錚是極為不信任而且一再打擊,許蘭州等人的下場就是明證。隻有吳俊升一人得到了提升,可陶克陶胡一對這個手下敗將有些輕視,二是他也不相信徐樹錚真的會對此人格外信任。第二種解釋就是徐樹錚相連俄國人一起打。當然對於這種可能性他也是不敢相信,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之後,陶克陶胡終於找到了一個能讓自己信服的答案,那就是徐樹錚為了提高聲望做做樣子罷了,原因就是徐樹錚本人在北洋政府中缺乏威望,而且一手提拔他的大總統兵沒有任何出兵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