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南路(1 / 2)

答疑:

段徐的關係好是曆史事實,不過那是建立在二者相互需求中的,當徐從日本留學五年歸來之時,二者的關係還處於叫微妙的時期,曆史上也是在這之後在有了真正的大發展,不過主角在此時穿越之後,曆史自然要發生了變化。

與此同時,南線的吳俊升和馬占山正沿著蒙古高原上的戈壁灘邊沿前進。在郭鬆齡出發之後,吳俊升的騎兵第一師兩個騎兵旅在吳俊升的帶領下悄悄南下錫林郭勒盟,有馬占山帶領的蒙古騎兵師第一旅打頭陣,從錫林郭勒盟的伊林悄悄出發,進入外蒙古的土謝圖汗盟。最前麵是有第一旅的蒙古族偵察兵偽裝成牧民在前麵探路。沿途為防止被牧民發現,部隊全部繞開集鎮,沿著和尼克戈壁、哈紮布把戈壁、卓博裏戈壁的邊沿內側向北前進。

雖然部隊一直沿著戈壁灘的內側而行,不過由於蒙古高原上的戈壁灘麵積普遍偏小,此時又正值是初夏時節,正是水草較為茂盛的時候,牧民一般都集中在集鎮周圍,因此戈壁灘附近基本上是沒有放牧的蒙古牧民,部隊的馬匹能夠就近食草。

沿途沒有遇到牧民早在馬占山的預料之中,不過竟然連蒙古兵的探子一直都沒有發現倒是令他十分的以外和不解。如此長距離的奔襲,參謀部本來就沒有指望能夠隱瞞住蒙古人,隻是考慮到蒙古騎兵快速移動的優勢,參謀部才製定兩路進軍的計劃。正如徐樹錚所說,收複蒙古關鍵是打政治牌,陶克陶胡所率領的蒙古主力是否被消滅並不重要,隻要能夠順利地拿下庫倫,尤其是能夠抓住哲布尊丹巴的話,那陶克陶胡對軍隊的控製力就將徹底喪失。

然而事情並非永遠都會一帆風順,就在部隊離開卓博裏戈壁向曼達爾戈壁進發的途中,負責殿後的騎兵第二旅還是發現了蒙古人的探子。旅長萬福麟立即派人追趕,雖然打死了三人,但還是有兩人逃進了附近的蘇魯海。

蘇魯海是土謝圖汗盟左翼右末旗和左翼中左旗交界的一個集鎮,蘇魯海雖然和大多數蒙古小集鎮相識,僅僅隻有二三百戶牧民,但是由於正處於兩旗的中間點,平時為了防止馬匪,土謝圖汗盟在此駐紮了一支近百人的小部隊,不過恐怕就是這百十人可能會將自己看做是軍人。

在庫倫宣布對立之後,外蒙古將各部落有槍的漢子都集中在一起,加上後來招募的,除了六千餘人跟隨陶克陶胡外,剩餘的兩千餘人則又杭達多爾濟親王率領駐守庫倫。其他各地都是有當地王爺台吉們自發守備的。剛開始這些人還懼怕中國出兵,一直在想法設法地購買武器訓練部隊,不過在看到中國政府除了口頭上的抗議之外,再無任何實際行動之後,這種花大錢又起不到多大實際作用的擴軍就被叫停了。投入的王爺台吉們投入的減少,不僅僅是武器自是蒙古軍換裝下來一批在這個時代實在是稱不上槍的鳥槍以外,就是連日常的軍費補給都跟不上,致使這些所謂的貝子衛隊都成為了馬匪的預備隊。

當吳俊升接到萬福麟的報告後,果斷地下達了進攻的命令,他和馬占山本身對參謀部製定的進軍計劃就十分的不滿,在他們看來,依靠中國軍隊的強大實力,就應該“直搗黃龍”,無論是他的南軍還是郭鬆齡的北軍,都完全具備這種實力,也就是說兵分兩路本身就是一種浪費,何況還有采取一種沿戈壁灘的隱蔽方式,不要說三個騎兵旅萬餘人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就算能夠做到,對於他們這些軍人來講也是一種恥辱,現在既然被發現了倒不如直截了當地公開宣稱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