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根總統的心中也有些吃緊,但是他沒有表現出惱怒的情緒,而是平靜地轉頭對加拿大總理說:“這種事情,我見得多了。”加拿大總理聽後,表情也放鬆了一點。可是,不知怎麼搞的,這些喊叫的聲音特別刺耳,使得賓主雙方都無法進行交談。
裏根看這種狀況顯然不利於這次訪問,於是微笑地說:“這些旗幟和口號我太熟悉,他們都是從美國學來的,這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裏根說完這句話之後,賓主雙方終於開懷大笑起來。
給別人一個台階,其實也是給自己一個台階,這不僅是一種高級的交際方式,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藝術。人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你想獲得朋友的尊重,讓彼此的關係更融洽、自然,在關鍵時刻,就要懂得給對方一個台階。雙方心照不宣即可,不必事事都要擺在台麵上。
陳先生出席朋友的小型宴會,發現朋友請了10個人才要3瓶酒。他知道10個人5道菜起碼得有5瓶酒,因此他心中琢磨朋友必定是手頭不寬裕。明白過來後,他不露聲色地向朋友請纓為大家斟酒。結果,5道菜上完,大家的酒杯還是滿的。朋友的臉上很光彩,他非常感激陳先生給他圓了場,與陳先生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陳先生要讓朋友“出洋相”簡直太容易了,如果他性格直爽,不懂得其中的奧妙,往往就會脫口而出“這些酒哪夠啊”,那麼朋友的心中必定會有不好的感覺。善於交往的人往往都會不動聲色地幫朋友擺脫窘境,從而贏得朋友的信任。
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有那麼些人會犯一些毛病。比如說有些人自以為有見解,有口才,已有機會就大發宏論,不給別人留絲毫的麵子,把別人批評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他自己則大呼痛快。事實上,朋友之間並非比賽,對輸贏不必那麼認真,主要目的還是交流感情、增進友誼。如果你一定要計較,就會讓朋友心情不佳,並對你產生意見。其實這種舉動正是在為自己的禍端鋪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
有一位文化界的學者,他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鑒工作。這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卻有很高的榮譽,許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隻能參加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問他為何年年有此“殊榮”,他在年屆退休,不再參加此項工作後才公開秘訣。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麵子。他說,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而少批評,在公開場合要給人家麵子,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中把人家批判得一無是處。當然,我也不是隻做表麵文章盡說大話,在會議結束之後,我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的缺點。”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因為他顧慮到別人的麵子,因此無論是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還是各雜誌的編輯人員,大家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找他當評審了!
給人麵子並不難,像上述的那位學者一樣,懂得讚揚和批評有一定的分寸和場合。既堅持原則性,也要講究靈活性,既堅持真理,也不能得理不饒人,也要給人以麵子,隻有這樣,自己才能夠有麵子。
因此處世時,首先就是要懂得時刻顧及別人的麵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麵子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碰上死要麵子的人,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常常會把彼此的關係弄僵。
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這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別人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為什麼要給自己增加困難呢?為什麼要把自己放在別人的對立麵呢?為什麼要讓彼此都下不了台呢?時刻顧及別人的麵子,你們才能更好地相處。
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間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交友就方便了許多,隻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別人一個麵子,相信你會在辦事跑關係時獲益匪淺。
抬杠,溝通的絆腳石
溝通中,無論對方意見與你是否相同,你都要加以尊重,以高度的氣量容人,不要意氣用事和對方抬杠,這有礙溝通的繼續。法國大哲學家羅斯費柯說:與人談話,如果把自己說得比對方好,便會化友為敵,反之,則可化敵為友。
有位愛爾蘭人名叫歐?哈裏,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就愛抬杠。他當過人家的汽車司機,後來因為推銷卡車不成功而來求助於經理。經理聽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子,他立刻會漲紅臉大聲反駁。歐?哈裏承認,他在口頭上贏得了不少的辯論,但並沒能贏得顧客。他後來對經理說:“在走出人家的辦公室時我總是對自己說,我總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確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麼都沒能賣給他。”經理的第一個難題不在於怎樣教歐?哈裏說話,經理著手要做的是訓練他如何自製,避免口角。
歐?哈裏現在是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他是怎麼成功的?這是他的推銷策略:“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而對方說:‘什麼?懷德卡車?不好!你要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賽的卡車。’我會說:‘老兄,何賽的貨色的確不錯,買他們的卡車絕錯不了,何賽的車是優良產品。’”“這樣他就無話可說了,沒有抬杠的餘地。如果他說何賽的車子最好,我說沒錯,他隻有住嘴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後,還說一下午的‘何賽車子最好’吧。我們接著不再談何賽,而我就開始介紹懷德的優點。”
“當年若是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了——我就會挑何賽的錯,而我越挑剔別的車子不好,對方就越說它好。爭辯越激烈,對方就越喜歡我競爭對手的產品。”“現在回憶起來,真不知道過去是怎麼幹推銷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時間在抬杠上,現在我守口如瓶,而且果然很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因此說服別人不應居高臨下,“灌輸”自己的一套觀點,令別人接受,有很多時候,恰恰需要讓別人先說。一方麵是表示你的謙遜,使別人感到高興,另一方麵你可以借此機會,觀察對方的語氣神色及來勢,給自己一個測度的機會,這不是兩全的方法嗎?可是有許多人,說服別人總是好像要壓倒對方,或者使對方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同時有許多人說話一開始便滔滔不絕,自以為是一個長於口才者,須知別人會因此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這樣的說服變成了壓服,完全是你說人聽,你將不受人歡迎,人們見了你隻有避而不見了。許多人常常喜歡表示和人意見不同,因此得罪了許多朋友。
如果你常和別人意見相反,不管是在家中,還是辦公室,或是市場上,這個習慣都要改。誠然,任何人都喜歡堅持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別人來加以反對。凡是有人對我們表示反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尋找許多的方法,許多的理由來辯證保護。所以,你在說話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說,“我要證明這個”,“我要證明那個”,這並不是聰明的辦法。這樣,你顯然就站在了別人的對立麵了。假使你一開始就不站在別人的對立麵,然後再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溝通也就容易得多。這好像在和他人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然後再把你觀察得十分透徹的事實提出來,使別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結論,並對你有了十分的堅信。
那麼,如何預防這種互相“抬杠”的局麵產生呢?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麵:
適可而止的原則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同理,天下也沒有說不完的話題,無論多麼美妙動聽的談話,總有終結的時候。“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鳧脛雖短,續之則憂。”
交談更應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馬拉鬆式的交談,不但讓人感到乏味,也不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嘮嘮叨叨,軟磨硬泡,廢話連篇的交談,無疑是製造痛苦。尤其是一方情緒不佳,身體不適,更應該及早把話匣子關閉。
有所選擇的原則
作家尤今說得好:“兩個人談天,就像一對齒輪在轉動,能不能相互齧合,全看緣分。碰上好的談話對象,一壺茶、一把瓜子,天南地北,痛快淋漓。你說出來的,他懂;你沒有說出來的,他也懂。偶爾,一個眼神眼色,一個微笑,雙方便能不約而同地說出同一句話來。哎,真是快活哪!”尤今妙筆生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談話境界,真有點可遇不可求。
然而,隻要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善於選擇合適的交談對象、恰當的時機、溫馨的地點,一般都能達到預期的交談目的。好的交談對象不是“碰”上的,是“覓”來的。守株待兔,永遠會是孤家寡人的自言自語,心理獨白。
求同存異的原則
人們往往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總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比別人的更高明。“說服欲”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地膨脹起來,表現為不尊重對方的意見,非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才罷休。這種想法不但錯誤而且有害。無論是誌同道合的好友,還是恩愛無比的夫妻,思想上總是有差異的。如果兩個人的想法總是一模一樣,其中一個人的存在就是多餘的了。
羅斯福曾說過:“如果自己所確信的事,有75%的正確性,就應該覺得非常滿意了。而75%也是最大的限度,不能再向上提高了。”因此,在交談中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求同存異是十分重要的。否則,隻能製造麻煩和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