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2 / 3)

柔和的談吐更能令人信服

委婉表達法是指當與他人意見不合,又想堅持己見時,不可以對他人譏諷嘲笑,橫加指責。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堅定立場,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溝通和說服效果。一個人的語調也能反映出他是一個優柔寡斷、自卑、充滿敵意的人還是一個誠實、自信以及尊重他人的人。

1940年,處於前線的英國已經沒有資金從美國“現購自運”軍用物資,而一些美國人也沒有看到唇亡齒寒的嚴重事態,想放棄援助。總統羅斯福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傳《租借法》以說服他們,為國會通過此法案成功地營造了輿論氛圍。在招待會上,羅斯福並未高聲指責那些人目光短淺,他知道這樣隻能觸犯眾怒而適得其反。他妙語如珠,以理服人,使人們不得不心悅誠服。

他說:“假如我的鄰居失火了,消火栓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段澆花園的水龍帶,要是給鄰居拿去接上水龍頭,就可能幫他把火滅掉,以免火勢蔓延到我家裏。這時候我怎麼辦呢?我總不能在救火之前對他說:‘夥計,這條管子花了我15塊錢,你要照價付錢。’這時候鄰居剛好沒錢,那麼我該怎麼辦呢?我應當不要他的錢,讓他在滅火之後還我水龍帶。要是火滅了,水龍帶還好好的,那他就會連聲道謝,原物奉還。假如他把水龍帶弄壞了,答應照價賠償的話,我拿回來的就是一條新的澆花園的水龍帶,這樣也不吃虧。”

羅斯福總統援助英國的決心很堅決,但他沒有直接表達這種強硬的態度,而是用通俗的比喻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達到了非常好的說服效果。

人人都有喜歡聽好話的心理,聽了悅耳動聽的言辭會產生愉快的情緒,而對那些指責與大聲嗬斥,也就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羅斯福總統就深明這一點,為了不引起眾怒,他以柔和的聲調向聽眾親切地交談,這種方式無論於情於理都打動了別人的心,使他的宣傳圓滿成功。

心理學研究表明,說話時的語調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當他生氣、驚愕、懷疑、激動時,表現出的語調一定是不自然的。從一個人的語調中,我們就可以感到他是一個令人信服、幽默、可親可近的人,還是一個呆板保守、具有挑釁性、好阿諛奉承或者陰險狡猾的人。

柔和的談吐是值得提倡的一種交際方式。談吐柔和表現為語言含蓄,措辭委婉,語氣親切,語調柔和,是一種很有感染力的說服方式。這樣說話,對方會感到親切和愉悅,所談之言也易於入耳生效,有較強的說服力,往往能收到以柔克剛的交際效果。

這件小事,就說明有理不在聲高,並非說話有棱有角、咄咄逼人才有分量。要知道人的心理思維是奇特的,有很多時候,一方若是態度很強硬,另一方就會比他還要強硬。若是一方十分謙和,而另一方也不好意思再固執下去,這就是心理的感化或同化作用。

謙讓的本身就充滿了尊重、寬容和理解,它能產生一種感化力,從而引起對方的心理變化。火氣遇上和氣,就像火遇到了水,失掉了發泄的對象,自然就會降溫熄滅。

學會談吐柔和也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加強個人的思想修養和性格鍛煉,語言美是心靈美的具體表現。一個心靈醜惡的人,出口絕對是惡言惡語,有善心才有善言。其次,談吐柔和,在遣詞造句上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所以,我們在交往中應多用謙敬語、禮貌用語,表示尊重對方的觀點和感情,以引起對方的好感。尤其要避免使用粗魯、汙穢的詞語。在用詞上要注意感情色彩,多用褒義詞、中性詞,少用貶義詞。在句式上,應該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以減少刺激性。

無論談論什麼樣的話題,都應保持說話的語調與所談及的內容互相配合,並能恰當地表明對某一話題的態度。要做到這一點,所使用的語調應該能向他人及時準確地傳遞所掌握的信息,並得體地勸說他人接受某種觀點或者倡導他人實施某一行動。雖然並不是說絕對不能高聲斷喝,但是用柔和的語調與人談話效果會更好些。

一句柔和優雅的話語,往往能勝過一百句厲聲的嗬斥。因為,人人都有喜歡聽好話的心理,而對厲聲嗬斥會產生一種排斥情緒。因此,柔和的談吐更能令人信服。

把握“爭”與“讓”的尺度

同事之間交往的時候也需要“和氣”,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抓準爭與讓的尺度,該爭的奮力拚爭,不該爭的謙虛禮讓。爭與讓本身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關鍵是看爭什麼、讓什麼,怎麼爭、怎麼讓,這是與同事交往中的一種智慧。

應該說,凡有血氣的人,不能沒有“爭”,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更應該提倡爭的精神,要在工作上爭一流,事業上爭上遊,群體中爭先進;要敢於到市場上去競爭,職場上去拚爭,戰場上去抗爭,爭出英雄豪氣來;要爭分奪秒,隻爭朝夕,在有限的生命裏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這是一種積極、主動、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不是自己的功勞,就不要

去搶,不管別人知不知道,搶別人的功勞總不是成功的捷徑。從貪不貪占別人功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職業道德品質。

林小姐是總經理助理,方先生是公司銷售總監。年末行業有一個重要會議,要這個公司擬定一個章程。方先生就要林小姐去寫那個章程,林小姐認真完成了。會議那天,章程由方先生講解,然後征求客戶的意見,方先生在會上透露出這個章程是自己寫的,絲毫沒有提到林小姐。按道理,林小姐是總經理助理,隻需要接受總經理的指令,現在這麼看來,方先生不僅要她做事了,還絲毫不提她的功勞。林小姐是對總經理直接負責的,寫這個章程她可以說是幫忙,方先生應該感謝她才是,而這樣把林小姐的辛勞說成他自己的付出,就有些不道德了,如果下次方先生還讓她做事,相信林小姐十有八九會拒絕他。

像方先生這樣的人,時間久了,肯定處理不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因為他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老是爭“好處”,時間長了難免惹起同事們的反感,無法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像他這樣的人總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傷害同事。而這些東西未必能帶給他多少好處,反而弄得他不僅身心疲憊,而且失去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謂得不償失。

如果對那些細小的、不大影響自己前程的好處,就多一些謙讓;單位裏分東西不夠時少分些,一些榮譽稱號多讓給即將退休的老同事;與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筆獎金或是一項殊榮等等,這種豁達的處世態度無疑會贏得人們的好感,也會增添自己的人格魅力,會帶來更多的“回報”,俗語所說的“吃小虧占大便宜”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道理。

而這裏所說的“讓”即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中國傳統德道中極力推崇的。國人曆來有“讓”的美德,禮讓、謙讓、辭讓,能讓出風格,讓出境界。

明武宗時,衰壕造反,王守仁平定了衰壕之亂,逮捕了衰壕,把他囚禁在留都。宦官派人誘騙王守仁放衰壕回江西,等皇帝親征時再把他擒獲。王守仁指責宦官的這一行為。宦官害怕,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江彬等人也嫉妒王守仁的功勞,散布流言飛語,說王守仁與衰壕同謀,聽說朝廷的大軍出征後,才把衰壕逮捕,以開脫自己。王守仁想:一些奸詐的人處心積慮地要達到個人目的,但是如果把衰壕放掉,難免被人抓住把柄。假如不聽朝廷的旨意,而對抗他們,白白引起那些人的怨怒。謀變在於應變。他思來想去,就把衰壕交給了總督張永,讓張永再上表告捷,把捉衰壕的功勞歸於總督軍門,要求皇上不要再到江西去。王守仁為防不測,稱病在淨慈寺養病。

張永回到京城,在皇帝麵前極力稱讚王守仁的忠誠,以及他讓功的做法。皇帝悟清了是非,製止了對王守仁的誹謗。眾人的懷恨和不滿,必定產生禍害,王守仁讓功避禍可謂是棋高一著啊!

當今社會,許多德高權重的老領導主動把職位讓給年輕人,扶上馬送一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許多普通人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不少人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讚歌。這樣的讓是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但並不是人人都能處理好爭與讓的問題,有的人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爭權奪利、明爭暗鬥;有的人爭名分、爭待遇、爭職務,不擇手段、不齒於人,失去了做人應有的風範。

“讓”也應該積極地、理性地讓,不能放棄正義和原則,如果一味消極避讓,好人主義成風,該反對的不反對,該鬥爭的不鬥爭,一個團隊就會失去堅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對於每一名優秀的員工來說,都應該以健康、積極、豁達的心態來對待爭與讓,該爭的努力去爭,該讓的誠懇謙讓,爭要爭得轟轟烈烈、光明磊落,讓要讓得實實在在、誠心誠意,通過

爭,激發活力,創造優異的成績,通過讓,弘揚美德,營造溫馨和諧的人際關係。

不忘照顧朋友的麵子

俗語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在社會裏,麵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掌握好這個工具,就能讓自己與各種人相處得如魚得水。你要學會給別人麵子,隻有照顧到別人的麵子,才能得到他人的欣賞和喜愛。

卡耐基說: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做寬大的了解,這些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對方的麵子。

美國總統裏根是一個非常幽默且懂得照顧他人麵子的人。有一次,他出訪加拿大,結果碰到一大夥人舉著旗幟和標語反對他。盡管這種事情司空見慣,但是在場的加拿大總理還是頗感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