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3 / 3)

人們常說:“人窮誌短。”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們在窮困時缺少一樣很重要的東西——誌氣。他們沒有戰勝困難的意誌和精神,也沒有改變現狀的勇氣和決心。於是他們在貧窮中抱怨著,自卑著,日複一日地重複著繁重卻不能擺脫貧窮的工作。殊不知,貧窮不是命裏注定的,隻要你有誌氣,隻要你有改變它的勇氣和決心,就一定能如你所願。人可以窮,誌卻不可以短。隻要有誌氣,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很多人都立過遠大的誌向,但最終將理想化為現實的,是那些在各種磨難麵前,甚至在看似山窮水盡的處境中不言放棄、百折不撓的強者。用“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一句千古絕唱來形容,真正的強者是“窮且彌堅,不墜青雲之誌。”

1944年4月7日,格哈德?施羅德出生於德國北威州德特莫爾德市莫森貝格鎮一個工人家庭。在他出生後不久,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母親為撫養他們兄妹5人曾當過清潔工。他們住在一個沒有自來水、沒有廁所的兩居室房間裏,這個房間以前是一個專門養羊的畜棚。

現年81歲的前鄰居埃裏卡斯?卡拉賓回憶說:“施羅德一家從來吃不起肉,隻能靠卷心菜等蔬菜來艱難度日。”有一名叫做瑪裏克?雷曼的前鄰居回憶說:“當地孩子們獲得的教導常常是:不要跟施羅德家的孩子們玩耍。”因此,當地幾乎沒有同齡孩子願同施羅德交往,他們都將小施羅德看做是一個“流浪者”。

施羅德從來沒有刻意隱瞞他的卑微出身,偶然談起艱苦的童年時他說:“也許這正是驅使我發憤圖強的動力之一。我過去的經曆幫我找到了我的奮鬥之路,我想不斷改善自己的處境。但我並不想隻為自己這麼做,我還想通過自己努力改善其他人的處境。”

當出身貧賤、身材矮小的施羅德公開了“一定要當國務院總理”的誌氣後,遭到一片謾罵和詆毀,甚至一些報刊禁止刊登他參加競選的消息。

艱苦的生活環境造就了施羅德自立自強的性格。施羅德上的是普通中學,畢業後隻能接受職業培訓,沒有上大學的資格。隨後,他一邊在瓷器店當學徒,一邊堅持上夜校,於1966年通過高級中學考試,進人格廷根大學上夜大,攻讀法律,後獲得律師資格。

1963年,當施羅德剛滿19歲時就加入了社會民主黨。1978年當選為青年社民黨主席,1980年首次當選為聯邦議院議員,1990年當選為下薩克森州政府總理。在1994年州議會選舉中,他擺脫了對執政夥伴綠黨的依賴,單獨執政;在1998年3月的州選舉中,施羅德的執政地位隨著社民黨選票的增加得到進一步鞏固。在1998年4月17日召開的社民黨特別代表大會上,施羅德正式被推舉為該黨聯邦總理候選人。不久後,他為德國總理,實現了自己貧賤時所立下的大誌。

麵對貧窮與困境,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反倒令境況更糟。隻有胸懷“鴻鵠之誌”,才能產生大動力、大意誌,個人的才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所以,無論你陷入了怎樣的境遇,都不要被困難打倒,而是應該振作,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並用實際行動來實現它。即便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但至少你盡力了,不會等老了的時候才後悔沒有好好把握人生。

1999年,重慶市公路運輸總公司的雷長碧下崗了,她的生活一下陷入了窘困當中。為了生存,她先後擺地攤賣過書,還當過裝卸工,但這些畢竟都不是長久之計。後來,喜歡打扮的她發現發廊生意火爆,便立誌做一名出色的美發師。

為學到美發技術,雷長碧在美發師傅門口站了好幾天,終於感動了對方,收下了她這個大齡弟子。從此,她像著了魔似的鑽研各種美發技術,還到北京著名的美發學校去進修。

終於有一天,雷長碧用借來的500元錢開了一家小美發店。小店開在沙坪壩的中心地段,一開始顧客並不多,第一天開業的收入僅有26元錢。此時,她還麵臨著兩個十分具體的問題:一是她每天上下班要花費4小時,從早到晚工作12小時,每天天不亮就要提著飯盒上路,晚上回家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倒頭便睡;二是她懷孕了,妊娠反應強烈,腿部一直發腫,朋友們說她整個人都變形了。

再苦再累,她一句抱怨的話也沒有,為了自己的誌向,她一直堅持著。就這樣,一剪刀一剪刀地“剪”出了一個集4個美發連鎖店、13家美發加盟店、一所專業美發學校為一體的重慶太陽風化妝品公司,資產已超過千萬。

“天地英雄氣,千古尚凜然”,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讚美劉備的詩句。僅有滿口的豪言壯語,還不是真正的“英雄氣”,也難以成為真正的大成功者。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出身貧賤的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人生的困境,不僅要立大誌,更應該在逆境和打擊麵前矢誌不移,“咬定青山不放鬆”,直到人生理想的實現,這才是真正的驚天地、動鬼神的英雄氣、大誌氣!

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如果因為窮而不接觸富人,就永遠無法富裕起來;如果因為身份卑微而不接觸大人物,就永遠難以成為大人物。生活中,很多人常為了自己的貧窮而自卑,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氣派的房子……其實物質上的貧窮是次要的,如果你的心靈貧窮,你才真該為自己感到自卑。

“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這是在猶太人中流傳甚廣的一句話。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成為了猶太人發家致富的秘訣。這種說法看似難以理解,實則很有道理。一個一窮二白的人如果站在富人當中,就能耳濡目染,漸漸就會發現富人是如何變富的,有錢人是如何變得更有錢的。有了致富的經驗,想貧窮下去都難,因為經驗在有些時候就是金錢。

要知道,很多有錢人不會為資本頭疼,他們更為關心的是有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另外,世上隻有餓死的蒼蠅,沒有累死的蜜蜂,隻要付出了勞動,就能夠得到回報。

有了一定的資本後,再結合自己從富人那裏學到的致富經驗,不斷地以錢生錢,久而久之,自己也會成為一個富人。反之,如果一個貧困潦倒的人從來沒有接觸過富人,隻知道按照既有的方式去苦苦耕耘、埋頭苦幹,最多隻能過個衣食無憂的生活。

猶太人的這種智慧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因為任何一個小人物都很“窮”:想成為一個企業家,可惜沒有足夠的資本;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可惜沒有足夠的學識等等。當遇到這種局麵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最明智的做法是向大人物看齊,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偶像和奮鬥目標。在與他們接觸、向他們學習的過程中,一步步將自己變成一個大人物。

美國著名企業家查爾斯?齊瓦勃先生的事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一開始生活在賓夕法尼亞的一個山村裏,從事著馬夫這個卑微的職業,可是誰又能想到他以後會成為一個名聲赫赫的人物呢?

拋棄了馬夫職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的工廠做工。當時,他並沒有把這份工作的薪水看得有多重,而是在關心新的位置和過去的位置相比哪個更有前途和希望。正是這種想法使查爾斯?齊瓦勃在新的位置上拚命地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等價的回報。在近30歲的時候,他坐上了卡耐基鋼鐵公司總經理的位置;39歲的時候,他又坐到了全美鋼鐵公司總經理的位置上。

一個生機勃勃、目標明確、深謀遠慮的人,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因為他們每天都在進步著,相信“士別三日,應刮目相看”是不斷積累的結果。他們知道隻有前進才能進步,不管是進一寸還是進一尺,最重要的是每天都在進步。

出生於廣東潮州的李嘉誠在幼時就嚐盡了人間苦難,父親逝世時,家庭貧困不堪,父親沒有給他留下財富,反而在全家最需要他的時候離開了。當時的李嘉誠才14歲。14歲對於常人而言正是享受父母的嗬護、疼愛的年紀。李嘉誠卻不得不麵對生活擺在他麵前的一切苦難,如家境的貧窮、母親的羸弱、社會的動蕩、世態的炎涼,為完成父親臨終時的遺願,他謝絕舅舅繼續供他讀書的好意,開始了自己的求生之路。

費盡辛苦,李嘉誠終於得到了一份茶樓跑堂的工作,工作異常辛苦,上班時間長達15個小時以上。店夥計每天必須在淩晨5點左右趕到茶樓,為客人們準備好茶水茶點。白天茶客較少,但總有幾個老翁坐在茶桌旁泡時光。李嘉誠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夥計休息時,他還要呆在茶樓伺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時候,茶樓打烊時,已是夜半時分了。但是回到家後,他還要就著油燈苦讀到深夜。由於學習太用心,他經常會忘記時間,以至於想到要睡覺的時候,已到了上班的時間。他的同事們閑暇之餘聚在一起打麻將,李嘉誠卻捧著一本《辭海》在啃,時間長了,厚厚的一本《辭海》被翻得發了黑。

李嘉誠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說他是“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回家來。”這對於一個才14歲的少年來說,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李嘉誠後來對兒子談起他少年的這段經曆時,感慨地說:“我那時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三天三夜。”

盡管這樣想,但他不敢有絲毫懈怠。李嘉誠每天都把鬧鍾調快10分鍾,定好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後來,他將這一習慣保留了大半個世紀。而在今天,大家都知道李嘉誠的手表永遠都比別人的快10分鍾,這早已成了商界交口稱讚的美談了。

多年的經營造就了一代富豪,李嘉誠的富有得益於這種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追求上進,他沒有被窮困嚇倒,始終不讓貧困占據了自己的心靈。誰也不能否認貧窮的李嘉誠所擁有的氣度——堅毅、上進心、責任感,而正是這種氣度成就了他今日華人首富的輝煌。

無論你麵對的是什麼事實,心靈的貧窮都極其可怕。也隻有心靈的貧窮才是真正的貧窮,是一種遠離誌氣的貧窮,是一種失去了希望的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