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氣之人懂得適時表現自己
在這個快節奏、高效率的當今時代,需要的就是那些具備幹脆利落、敢斷敢行作風的人才。因此隻一味的謙遜,深藏自己的才能,不懂得適時地表現自己的作風就顯得猶不可取。因為,在現代社會,精明的企業家招聘員工,聰明的領導者挑選下屬,並不是首先看你怎樣言辭周到、謙恭有禮,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實學。你應當實事求是地宣傳自己:我有什麼長處,有哪些才能,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直來直去,使別人了解你。這樣,反而容易使你得到機會。
最吃虧的是那些“隻埋頭耕作,不尋求收獲”的人。他們以為,隻要努力工作,自然會有好的結果。殊不知,埋頭苦幹的結果,苦勞全是自己的,功勞卻成了別人的。
中國人愛把“含而不露”看做一種美德,一個人的優點、成績和才能,隻能由別人來發現。盡管你已做出許多成績,有淵博的知識和驚人的才華,也隻能說自己“才疏學淺”。如果有誰鋒芒太露;則很容易招來非議。人們喜歡恭順謙讓者。因此,“毛遂自薦”的故事,聽起來總不如“三顧茅廬”那樣入耳。勇於表現自己才華的人,也總不如“謙謙君子”那樣受到歡迎。
其實,在很多時候,人的才能也需要表現。隻有表現,才會為他人所知,知道的人多了,為你提供的機遇也就會多起來。有時,甚至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在你的表現得到認可之時,就是機遇來臨之日。
唐代的陳子昂被稱為一代文學大師。他剛剛進京時,雖然飽讀詩書,文采飛揚,但仍然是默默無聞的無名之輩。
這一天,陳子昂正為懷才不遇而鬱悶,心中感歎沒有伯樂認識自己這匹千裏馬。於是他走出門來到大街上閑逛,散心。突然,他在大街的拐角處看到一個人,手中捧著一把古琴,對來來往往的路人吆喝兜售,要價一百萬錢。
陳子昂仔細看那琴,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過路的人看了,一個個搖頭咋舌,都說太貴。陳子昂見狀,計上心頭,慷慨解囊,買下了那把古琴。眾人見他連價也不還就買下了,以為他是個書呆子,紛紛議論說他上當了,哪有一把琴值一百萬錢的?
眾說紛紜之際,陳子昂大聲說:“本人自幼從名師學琴,識得真假。這把琴是上等桐木所製,確是古琴,一百萬並不貴。各位如有雅興,明日請到寓所來聽我彈琴,並歡迎此道中人前來切磋和指教,相信你們會不枉此行。”接著說明了自己的地址,就匆匆離去了。
一時間,京城大街小巷紛紛傳遞著這個消息,人們都期待著觀看明天的盛會。
第二天早晨,大家蜂擁而來,想聽聽價值一百萬的古琴到底有何神妙。誰知陳子昂捧著琴,卻不彈奏,高高舉在頭頂,“啪”地摔在地上。眾人齊聲驚呼,愕然不已:這可是一百萬錢啊!
趁大家驚愕之際,陳子昂自我介紹道:“本人陳子昂,家居四川,早聞京城的父老好喜文弄墨,在下不才,有拙作幾百篇,想與大家以文會友。至於彈琴之事,不過是雕蟲小技,絕非我陳子昂所關心的,今天讓大家失望了,深感歉意!謹以拙文相送,以示補償!”
說完深鞠一躬,把箱子裏的文章散發給在場的眾人,大家紛紛傳閱。幾百篇文章,篇篇文采飛揚,字字靈動飄逸,人們立刻為陳子昂的才華所歎服。許多人感歎說:“如此風流才子卻遲遲沒有被發現,實在是一大遺憾啊!”
一天之內,陳子昂立刻名滿京城,並由此確立了他在詩壇的地位。
在中國,曆來提倡做“謙謙君子”,陳子昂為了炒作自己,能做出如此“前衛”的事來,實在令人驚歎。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會很快貶值。錯過了時機,知識、技能都會過時。如果一個人不能大膽地、主動地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若總是“藏而不露”,將會貽誤時機。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發現你時,也許早已錯過了時機,你的知識和特長已經成為無用之物。在知識驟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樣“學富五車”,也隻能在短時間內保持優勢,能不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獲得施展的舞台,將成為決定你成敗的關鍵。而且,現代社會人才濟濟,你若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麼,有誰還願意放著明擺著的別的能人不用,而來花時間考察了解你呢?既然存在著競爭,對於機會,別人是不會同你謙讓的。一旦你失去被選擇的機會,別人就會捷足先登,而你隻好自歎弗如了。
一個人,縱然有滿腹經綸,然而他不表現;縱然他有一肚子錦囊妙計,但是他不獻出,那他就談不上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勇於表現,是把內在的本質外在化,精神的東西物質化,有用的經驗公開化。也就是說,有實力也要懂得如何表現出來,讓別人看到並引起重視。這樣,你才有發揮才能、實現人生夢想的機會。
擦亮自己,贏得眾人青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拔尖,能夠出眾,能夠贏得多數人的歡喜和重視,這是一種很正常、很普遍也很有意義的願望,它能促使人們不滿於現狀努力向上攀爬。這種欲望便是我們常說的表現欲,事實證明表現欲越強烈就越可能獲得成功。可以說,表現欲強,這是一個成功者必不可少的標誌之一。
阿曼德?哈默是一位傑出的金融家、慈善家和藝術品收藏家,他常常朝氣勃勃,充滿活力,而且他非常善談,他的熱忱感染了很多人,很多人都為他的才華傾倒。
哈默能夠取得成功,那就是他懂得如何表現自己,假如他沉默寡言,即使自己擁有傑出才幹仍然保持緘默,他也是不可能攀登到國際石油界和金融界的高峰的。
成功者無不需要具有這一點特性,那就是要善於而且是極善於使人們了解到自己卓越的才能和信用,從而進一步贏得人心。古語雲:“得人心者得天下”,生意場莫非如此。
那麼如何才能擦亮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才中一枝獨秀,贏得眾人的青睞呢?從成功者身上我們總結出了以下幾大法則,如此這般,你一定能夠贏得人心:
第一項規則:
傾聽是金,該沉默時則沉默,盡量讓對方有多說話的機會。這樣人們才更容易有遇到知己並願意同你深交的意願。
第二項規則:
在過分激烈的辯論中,獲得最大利益的惟一方法,就是避免辯論。過分激烈地辯論往往產生隔閡,一次無意的隔閡有可能就會阻擋你的一次絕好的升遷機會或是影響到一單意義重大的生意。
第三項規則:
如果你錯了,要迅速、鄭重地承認下來。一個合格的交際者首先應該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犯錯並不可恥,可恥的是知錯不改甚至毫不認錯。敢於承擔風險並勇於認識自我錯誤的人才是一個可靠的人,一個毫不可靠的人是人們紛紛摒棄的對象;
第四項規則:
以友善的方法開始。人際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但是不管它有多複雜,人都應該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待人要從真誠友善做起。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用禮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是許多人駕輕就熟的。
禮儀能夠表達出諸如歡迎、敬重、真誠等感情內容,但有禮也要有度,物極必反是做任何事共有的規律,所以待人要自然而有分寸。在交往中,真誠、友善不是矯揉造作的,也不是一廂情願的,它是在另一個人的滿足與安全變得和自己的滿足與安全同樣的重要的時候產生的。
第五項規則:
尊重別人的意見,永遠別指責對方是錯的,即使對方的話裏有明顯的錯誤或差錯,一定也不要直言指明。也許你是好心的,但若不注意方式就有可能會好心辦壞事,所以一定要注意做事的方式和說話的形式。別人講的對,就要給予肯定和真心的讚許,別人講的不對,也要委婉指示或私下交談。
第六項規則:
激發更高尚的動機。
“卡梅”鎮,是當年美國匪魁“奇斯?賈姆斯”的故鄉,奇斯的妻子告訴別人,當年奇斯如何搶劫銀行、火車,然後把搶來的錢,布施給貧窮的鄰居,讓他們去贖回典押出去的田地。
在當時奇斯?賈姆斯的心目中,可能自以為他是個理想家——正如兩代以後的蘇爾滋、“雙槍”克勞雷和卡邦一樣。事實確實是如此,凡你所見到的人——都會把自己看得很高尚,他對自己的估計,都希望是良好而不自私的。
銀行家摩根,在他一篇分析的文稿中說:人會做一件事,都有兩種理由存在……一種是好聽的,一種是真實的。人們會時常想到那個真實的理由,而我們都是自己內心的理想家,較喜歡想好聽的動機。所以要改變一個人的意誌,需要激發他高尚的動機。
第七項規則:
使對方很快地回答“是!是!”,能讓人很快地認同自己,才能強勢、迅速地占領人心,讓人對自己認同起來,繼而才能從認同自己過渡到認同自己的事業。
第八項規則:
使對方以為這是他的意念。永遠不要試圖將自己的意念、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別人,即使你的觀點相當正確相當經典,但是不要硬生生灌給別人,話說三分留三分,讓別人從中領悟,他人就會產生一種為之歎服的感觸,從內心裏對你刮目相看起來。
第九項規則:
肯定對方的意念和欲望。假如有人這樣對你說:“對你所感覺到的情形,我一點也不會責怪你,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也有同樣的感覺。”你會有怎樣的感覺?是不是對對方充滿了感激和感動?那麼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你能夠對對方的意念和願望表示肯定,對方也一定會對你充滿感激之情。
第十項規則:
提出一個挑戰。菲司頓橡皮公司創辦人菲司頓,曾這樣說過:“別以為用高額的薪金,就可以聚集人才,替我工作。隻有競爭,才能發揮他們的工作效能。”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酷愛競技!因為那是個表現他自己才能的機會,證明他的能力、價值勝過別人。所以造成了那些離奇古怪的競技比賽,就像:競走比賽、喚豬比賽、吃饅頭比賽等等。而這能滿足他們爭強的欲望,自重感的欲望。所以提出一個對自己來說極大的挑戰,那樣你才能超越自己。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生活給你的優勢就像一塊塊燦爛無比的金子,它給你的種種不如意像金子上的灰塵,也許我們沒有能力使金子一塵不染,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金子擦得亮些,再亮些,讓別人隻感覺你的光彩奪目,而“忽略”你身上的那些灰塵。擦亮自己,擦亮人生的軌跡!
發揮專長,方能龍騰四海
珍恩?卡萊爾說過:“我不願鼓勵每個人都變為同一類型,我寧願用粉筆在每個人的周圍畫個圓圈,勸告他們不要踏出圈外,而盡力發揮獨特的自我。”現代社會是一個專業化的社會,你隻有業有所精、技有所長。使自己在某一領域中有過人之處,你才能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否則,自認為是多才多藝,實則是樣樣不精。
鼯鼠掌握了五種技能:飛翔、遊泳、攀樹、掘洞和奔跑,他為此感到非常自豪。在動物世界裏,有誰像我這樣多才多藝攆鷹飛得高,但他會遊泳、掘洞、攀樹、奔跑嗎?老虎跑得快,但他會飛翔、遊泳、攀樹、掘洞嗎?海豚是遊泳能手,但他會其他四種技能嗎?鼯鼠把自己和各種動物都比了個遍,越比越覺得自己的本領高,越比越覺得自己了不起。在他看來,老虎當獸中之王,雄鷹為鳥中之王,都是徒有虛名而已。真正的動物首領非他莫屬。
然而,人們還是把他與老鼠並列,劃入齧齒目;又將他與弱小動物排在一起,歸進鬆鼠科。鼯鼠為此憤憤不平:“胡鬧,胡鬧!老鼠、鬆鼠算什麼東西?我可是動物中的通才、全才啊!”
有一天,鼯鼠正在向幾隻老鼠炫耀自己的五種技能,突然,一隻老虎出現在他麵前:“小兄弟,你在說什麼?”
鼯鼠嚇得魂飛魄散,撒腿就跑。但是,他用盡力氣跑了半天,老虎幾步就追上來了。沒辦法,他慌忙爬上一棵樹,這時,一隻金錢豹又躥了過來,三下兩下就躥上了樹頂。情急之中,鼯鼠張開四肢飛到空中。但是,他的“翅膀”並不能像鳥一樣扇動,隻能滑翔。一隻雄鷹輕輕扇了兩下翅膀,眼看就要抓住他。無路可走了,鼯鼠“撲通”一聲鑽進水裏。他剛想喘口氣,一隻水獺已箭一般地向他撲來。鼯鼠狼狽地爬上岸,伸出利爪掘洞藏身。水獺跟蹤追來,沒費吹灰之力,就扒開了他的洞穴,把他抓在手中。
“兄弟,我想領教領教,你還有什麼招數嗎?”水獺譏諷地問。鼯鼠渾身像篩糠一樣顫抖不止,後悔不迭地說:“擁有一身平庸的本領,不如掌握一件過硬的技巧啊!”
是啊,正如鼯鼠的感悟所得:“業廣不如業專”。與其掌握許多平庸的本領,不如精通一門過硬的技術。
當然,在掌握了一門過硬的技術之後,就要盡其所能的發揮你的專長。畢竟社會上各行各業,需要的素質與才能各不相同。比如:做一個傑出的臨床醫生,必須具有很好的記憶力;研究理論物理學,抽象思維能力不可少;一個數學家沒有,必有一定具備實際操作、設計和做實驗的能力,雖然這種能力對於一個化學研究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學主要是一f]觀察科學,需要很好的觀察能力,濃厚的興趣和長久細致進行觀察的毅力。
人的興趣、才能、素質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沒有能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你所從事的行業需要的素質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麼,你將會自我埋沒難以成功。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於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更易獲得成功。
這方麵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達爾文學數學、醫學呆頭呆腦,一摸到動植物卻靈光煥發……
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的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幹的行業。後來果然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湯姆遜由於“那雙笨拙的手”,在處理實驗工具方麵感到很煩惱,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於理論物理。較少涉及實驗物理,並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實驗及處理實驗故障方麵有驚人能力的年輕助手,這樣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長。
珍妮?古多爾清楚地知道,她並沒有過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動物方麵,她有超人的毅力、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幹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沒有去攻數學、物理學,而是進到非洲森林裏考察黑猩猩,終於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
一些遺傳學家經過研究認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對基因所決定。另外還有5對次要的修飾基因,它們決定著人的特殊天賦,起著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說來。人的這5對次要基因總有一兩對是“好”的。也就是說。每個人總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麵具有良好的天賦與素質。
所以,要想成功就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機會,要自己創造條件;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每個人不僅要善於觀察世界,善於觀察事物,也要善於觀察自己,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