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總經理聽完小田的這段話後,先前嚴肅的表情已被笑容給代替了。他用中文對小田說:“你說得很對,證書並不能說明什麼,雖然你沒有四級證書,但你是我接待過的應聘者中最出色的一個,歡迎你加入我們公司。”
由此可見,沒有證書並不能成為找不到好工作的借口。既然沒有證書是不可改變的現實,就應該認真麵對這個現實,然後通過學習來彌補。當你的實力越來越強大時,找到好工作的幾率也會越來越大。實力全麵而厚重,證書單一而脆薄。沒有證書不要妄自菲薄,而應發奮圖強,以實力彌補殘缺;有了證書不要沾沾自喜,而應勤學苦練,以學問增添素養。
才氣決定名氣的輸贏
人生難得幾回搏,今生不搏待何時?人生沒有返程票,隻有努力拚搏,才能攀登高峰,才能功成名就,才能流芳千古。
美好的名聲是成功的標誌。任何人的美名都有以下四大功能:1.自我愉悅;2.以名生利;3.產生社會效應,惠及社會;4.流芳千古,造福子孫後代。
有一首歌詞說得好:“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要想功成名就,就必須下一番苦工夫,要下定決心,努力拚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要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氣概。
古代的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軒裏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雖然出身寒門,但從小就胸懷大誌。他年輕的時候就拜鬼穀子為師。學習了幾年,他看到同學龐涓、孫臏都已出去謀求功名,他認為自己也學習好了,可以畢業了,便迫不及待地告別師友,回家變賣家產,出去遊曆天下,以求功名利祿。
一年後,蘇秦不僅一無所獲,錢也花光了,鞋也磨破了,衣服也爛了。他好像乞丐一樣衣衫襤褸滿臉塵土地回到家,狼狽不堪。父母兄弟見到他這樣落魄的樣子,不願理他,還嘲笑他不自量力。妻子見到他的樣子,搖頭歎息,連話也不願和他說,繼續織她的布。他幾天沒有吃飯了,肚子餓得很,妻子不理他,他就請求嫂子給他做點吃的,嫂子見到他的樣子,也搖頭歎息,不願給他做飯,說沒有柴火了。
此情此景,令蘇秦無地自容,慚愧至極,傷心萬分。他到鄰居家裏要了點吃的,然後他把自己關進房間裏不願見人。他反思自己:父母不認兒子,弟弟不認哥哥,嫂子不認小叔子,妻子不認丈夫,這都是我不爭氣,書未讀好,學業未成,功名未成啊!我怎能怪他們呢!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於是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發奮再讀。他發誓一定要通過苦讀學到本領,求得功名,功名不成死不休!
蘇秦於是發奮苦讀,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一次,實在是太疲倦了,到半夜就不知不覺趴在書桌上睡著了。他醒來後發現自己睡了一覺,痛罵自己太不爭氣!他想出了一個製止打瞌睡的辦法:找來一個錐子,放在書桌上,又找來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綁在繩子上,繩子另一頭綁在房梁上。他一打瞌睡,頭發就被繩子拉住了。如果還想打瞌睡,他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常常把自己的大腿刺得鮮血直流。鮮血流到腳後跟,又流進了鞋子裏。
他家人看見了很不忍心,對他說:“你何苦這樣呢?”蘇秦說:“我如果不這樣,就沒有希望了,我還有什麼出息呢?”
蘇秦“血淋淋”地苦讀了三年後,又說服哥哥和兩個弟弟,向哥哥和弟弟借盤纏。他又上路了。他再次遊說六國。憑借他的真才實學,他說服了六個國家的君王。六個國家都聘他為相。他終於成功了!他掛六國相印,總管六國臣民,名聲顯赫,名揚六國,聲望超過君王。他所到之處,都是前呼後擁,夾道歡迎,好不威風!
有一次,他要路過洛陽,洛陽的周顯王專門派人清掃道路,地方官員和廣大群眾一大早就到路上來迎候,排成了20裏長的隊伍。
蘇秦的老母親也拄著拐杖在路邊觀看,驚歎不已!蘇秦的嫂子、妻子、弟弟恭恭敬敬地跪在路旁迎候,頭也不敢抬。
蘇秦問嫂子,以前飯都不給他做,現在怎麼這樣謙恭?
嫂子說,季子位高而金多,不敢不敬呀!
蘇秦歎息說:“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我今天才知道富貴是不可少的呀!”
蘇秦憑著頑強的毅力使自己功成名就,成了曆史名人。
蘇秦正是明白了隻要有了才氣,有了知識,才能名揚天下,坐擁六國!如果他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也就隻能庸庸碌碌,淪為街頭的一名乞丐罷了!
漢武帝時期,有個讀書人叫朱買臣,生性喜歡讀書,夜以繼日,不知疲倦。他希望通過讀書來求取功名。
他把精力全部放在讀書上麵,不注重置辦家業,更不去發財致富。村裏人都不知道他的心裏想的是什麼,他有什麼打算,叫人琢磨不透。
由於他一心讀書,不去賺錢發家,所以家裏十分貧窮,家徒四壁,吃不飽,穿不好,連妻子也養不了,40多歲了,還不能過上好日子,村裏人都看不上他。
為了糊口,他就和妻子一起到山裏去砍柴,挑到市上去賣。朱買臣在挑柴去賣的路上,口中還津津有味地背誦古書,他妻子對他說:“不要背誦了,也不怕人笑話。一個打柴賣的人,身上的衣服破成這樣,有什麼可高興的?還要一路上背誦古書?”
妻子不要他背誦古書,他反而要大聲背誦,引得過路人觀看大笑。他妻子不堪忍受貧窮,就離開他遠走他鄉了。
朱買臣仍不思悔改,繼續一麵讀書一麵砍柴。轉眼就到了50多歲。
有一天,有個官員要去京城,隨身物品很多,朱買臣就自願幫他做挑夫。到了京城長安,朱買臣就給皇帝上書自我推薦,又經過同鄉引見,漢武帝召見了他。
漢武帝當麵詢問他的學術。朱買臣把這半輩子所學到的東西都搬了出來。他言《春秋》,說《楚辭》,漢武帝聽了點頭稱讚,就拜朱買臣為中大夫。
後來,朱買臣又向漢武帝獻策:“東越王餘善,向居泉山,負隅自固,一夫守險,千人俱不能上。今聞他南遷大津,去泉山約500裏,無險可恃,今若發兵,直指泉山,陳舟列兵,席卷南趨,破東越不難。”
漢武帝很高興,提拔他為會稽太守,還對他說:“富貴不歸鄉,如衣錦夜行,今你可衣錦榮歸了!”
朱買臣果然擊破東越,獲得成功。漢武帝又提升他為主爵都尉,列為九卿之首。他終於走向了輝煌,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遐邇聞名。當他回到故裏時,父老鄉親們無不另眼相看。
功成名就,首先需要自己有真才實學。有了真才實學,還要有機遇。沒有遇到機會,有真才實學也難以發揮作用。種子沒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也發不了芽,雞蛋沒有適宜的溫度變不了小雞。但是,自己首先必須是一個可以發芽的良種,是一個可以變成小雞的合格的蛋,而不是一個壞蛋,這是前提。機遇總會有遇到的時候,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熔煉成一塊金子而不是廢鐵。
大膽地亮出你自己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推銷員,你到公司上班就是推銷你的智慧、你的時間、你的技能;你在公眾場合就是推銷你的個人魅力、處世技巧等。可以這樣說,每一個成功的人就是在合適的時機,恰當地把自己推銷出去。因此,我們要想成功地把自己推銷出去,就必須勇敢地亮出自己,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長處和個性。
弗?坎農剛當上議員時,在許多不友好的人眼裏,他隻是一個來自伊利諾伊州的毫無聲望的青年,一個鄉巴佬而已。當他準備在眾議院裏發表自己的第一次演講時,粗俗的譏諷更是撲麵而來。“這位從伊利諾伊州來的紳士,他的口袋裏一定藏著燕麥吧!”一位幽默詼諧的議員的話立刻引發了一陣哄笑。但是,機敏的坎農並不慌張,他犀利地回擊道:“不錯,不但我的口袋裏藏著燕麥,我的頭發裏還帶著草籽呢!”
這位“草籽議員”的聲名立刻傳遍全國。就是憑借這句非同尋常的回擊,坎農贏得了當時人們的普遍關注和持久名聲。這位青年很快就成了公眾喜愛的對象,並在此後8年中連續擔任眾議院的發言人。
西奧多?羅斯福曾被譽為“拿破侖以後政界最成功的自我展示者”,他也是應用這一方法的高手。人們常把羅斯福描繪成一個莽撞的騎士,並樂於眾口相傳,實際上這是他有意為之。因為對羅斯福來說,這些反而是他勤奮生活的象征。梅裏亞姆曾這麼說:“他懂得什麼時候應該穿上他那粗糙的騎兵行頭。如果沒有他那些用黃銅馬口鐵和卡嘰布製服打扮起來的別致衛隊,他恐怕就沒那麼容易當上紐約州州長了。”
可見,勇敢地展示自己,甚至不惜帶點兒誇張,確實也是一個很好地讓自己成為人群中的焦點的有效策略。盡管它有冒險的味道,但還是經常為人所用,因為,有時強烈的刺激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芝加哥的銀行家約翰?法森是一位深受芝加哥城民眾愛戴的人,有一次他對一個體育作家富勒頓談起自己那著名的紅領結,他說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大家容易記住自己。他確實達到了目的,他甚至還勸富勒頓也為自己設計這樣一個特色形象。
能幹的人是謙遜的,但是他們更懂得如何掌握積極進取的法寶。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勇敢地展現自己吧,那樣,人群中的焦點則非你莫屬。
本傑明?富蘭克林,這個美國第一個真正的“自由人”,並且永遠是最偉大的美國人之一。在他24歲那年,用自己借來的錢買下了他合夥人的股份,從而變成了小小的《賓夕法尼亞報》和一家印刷廠的老板。不久,這位勇敢而追求快樂的青年準備去主宰自己的命運,是沉入水底還是成功地登上事業的彼岸,就看他的奮鬥了。
在債務累累的重圍之下,富蘭克林必須在商界建立起他個人的聲望。為此,他不但要把自己的失誤和缺點控製到最少,而且,他認為讓別人注意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非常重要的。
富蘭克林在後來談到自己如何展示自我,巧妙地讓人注意到自己的長處時說:“我不但讓自己真正做到勤奮和節約,還盡力避免任何明顯的言行不一。為了顯示出我做事的規矩,我從商店裏買紙張時,會用一輛小車把它們從街上運回來。我穿得非常簡潔,從不在任何地方懶散地遊蕩……”
這樣一來,他就為自己贏得了商人的聲譽和品格,人們都認為他是一個勤儉而有追求的青年,在與人做生意時,他這樣的人肯定也是很規矩的。所以,慢慢地,那些經營文具的商人和他有了業務來往,另外有些人也開始給他提供書籍印刷業務。於是,他的事業才能一帆風順地向前邁進。
埃爾伯特?加裏曾經這樣說起過他:“他為自己贏得了誠實和精確的好名聲,正因如此,大家都願意到他那兒去買東西。”
可見,在人際交往中,當你的長處與美德在被人忽視或別人很難注意到的時候,你就應當想出一些巧妙的手段,使它們在適宜的時機向別人得體地展示出來,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肯定。這可以稱得上是為那些立誌成功的人樹立聲譽的一個有效策略。
才氣之人會建立人脈網
想成就事業,就要有成功的人際關係。社會上有這麼一種人:他們能力超群,見解深刻,才華橫溢,但同時他們也恃才傲物,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是不可或缺的人,因此狂妄自大,不能很好地與周圍的人處好人際關係。這種人雖然很優秀,卻總是與成功擦肩而過。這樣的人雖有才能卻不能算是才氣之人,才氣之人會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網!
如果有人問這樣的問題:一般人才與頂尖人才的真正區別在哪裏呢?肯定會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才能。他們甚至會瞪大眼睛發出疑問:除了能力,難道還有別的?因此,在成功的天平上,他們會把所有的砝碼都擺在能力一邊,忽視品德,忽視人際關係,忽視其他的種種。
然而,就在這種人自以為是、不可一世的時候,培養了無數成功人士的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一個調查恐怕會讓這些人大跌眼鏡:在事業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際關係則占69%。正如羅斯福所說:“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便是與人相處。”可見,要想成為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並不能僅僅靠提升才能,更重要的是拓展你的人際關係,提升你的人脈競爭力。隻有這樣,你才會脫穎而出,取得事業的成功。
相對於專業知識的競爭力,一個人在人際關係、人脈網絡上的優勢,就是人脈競爭力。哈佛大學為了了解人際能力對一個人成功所扮演的角色,曾經針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做過調查。他們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專業人才,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頂尖人才會采取不同的人脈策略,這些人會多花時間與那些在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培養良好關係,在麵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他們還發現,當一名表現平平的實驗員遇到棘手問題時,會去請教專家,但卻往往因為沒有回音而白白浪費時間;頂尖人才則很少碰到這種問題,因為他們在平時就建立了豐富的人際關係資源網,一旦前往請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
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保險、傳媒、廣告,還是金融、科技、證券等各個領域,人脈競爭力都是一個日漸重要的課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人脈也同樣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際關係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榮譽、成功之路的門票,隻有擁有了這張門票,你的專業知識才能發揮作用。
很多人意識到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因此成為頂尖人才,成為成功人士;也同樣有很多原本優秀的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表現出了優秀的工作能力,卻不注意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因此總是缺少外在的助力,做起事情來事倍功半。
碧妮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她執著地認為隻要自己努力工作,展現出超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獲得重用並步步高升。可是一年過去了,碧妮雖然表現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但薪水並不比那些表現一般的同事高,職位也沒有得到晉升。碧妮很不服氣,於是工作起來更加努力。她認為隻要自己足夠優秀,總有一天上司會看到她的能力與才華,從而給她加薪晉職,把她當作公司的骨幹。
但是,又一年過去了,碧妮還是在原地停留。相反,與她同時進公司的同事已經是獨當一麵的主管了,薪水也比碧妮高出許多。碧妮終於忍不住,向公司裏惟一與她要好的同事抱怨自己的懷才不遇。然而,沒想到的是,同事卻很直接地告訴她一個令她感到震驚的原因。原來,雖然碧妮工作非常出色,但由於她恃才傲物,認為自己比別人都要優秀,因此沒把同事放在眼裏,平時也就缺少了對同事的尊重,與同事的關係沒處好。上司雖然也知道碧妮工作很出色,但擔心如果讓她升主管的話,同事們會不配合,這樣會不利於公司工作的開展完成,所以一直遲遲未敢重用她。
就這樣,工作細心、處事粗心的碧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是因為忽略了人際關係,而一直未受到重視與提升。
在好萊塢流行著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即使你確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也不要以為僅僅因為自己擁有卓越的才能就能獲得成功。學著去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吧。隻有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脈網絡,你才會享受到人脈帶給你的好處,你才會深刻認識到:一般人才與頂尖人才的真正區別更在於人脈,而並非僅僅是才學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