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關鍵時刻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原則問題上他做出了退讓,讓人覺得這個人沒有自己的基本底線,沒有原則可言,因而越來越得寸進尺,以致於把他當做出氣的對象。而一個人一旦在原則問題上一味地讓步,那麼他很可能就此陷入受氣的泥淖,並且很難抬頭。
人們所說的原則性問題主要有兩種,無外乎是尊嚴和應得的利益。尊嚴是精神上的原則性問題,一個人格健全的正常人是不能允許別人輕易冒犯自己的尊嚴的,尊嚴受到損害有時比物質利益的損失更能讓人感到痛苦和難以忍受。一個人的素養越高越看重自己的人格與尊嚴,所謂“士可殺不可辱”,說的也正是這個意思。如果一個人的尊嚴被屢屢侵犯還一味的退忍,那麼別人就會認為他是個人格低賤的人,這樣別人在侮辱你人格的時候也就隨心所欲了,反正你也沒有什麼底線,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在尊嚴問題上絕不低頭,大家可以開玩笑但是玩笑必須有個度,必須在自己的底線之上,如果觸犯了這個底線,那麼對方必須為自己愚蠢的行為付出代價。一個人重視尊嚴,重視精神世界的獨立與純潔,並不意味著就可以輕易地放棄物質利益。物質利益是一個人生存的基礎,對於自己應得的物質利益理應加以珍視和維護,這也同樣是一個原則性問題。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堅守原則所帶來的結果不是讓你沒有朋友,而是讓你朋友越來越多,而且這些朋友都是打心眼裏佩服你的人。
3.“太極”一定要注意力道
中國武術中的太極拳,其技術理論的核心是:“彼不動則己不動,彼微動己稍先動,以靜製動。”太極拳的防衛奧妙無窮,騰挪避閃,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化解之中常常突發奇招,借力打力。“太極”在人際關係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種招式,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一定要適當地把握自己的力道,否則的話,就會適得其反。
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係辭》中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麵。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太極拳以柔克剛,運用在工作中一樣會見效。比如,當你在工作中非常需要另一個人的幫助,而這個人曾與你有某種不和的時候,你該做些什麼,顯然,放棄並不是好辦法,雖然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做到,但會使你失去一個得力夥伴。你應該做的是化解矛盾,讓他們成為你的朋友。這樣不僅不會傷害到對方也不會傷到和氣,還能通過切磋達到雙方共同提高的目的。
有的時候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一種妥協,而是迂回前進。不要總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以為這樣別人就會看不起自己。其實,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也許那個同事不是你喜歡的人,但對對方提出的正確看法,你也應該樂於接受。這並不意味著每當有過分好鬥的同事向你發起攻擊時,你都要舉手投降。但是你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對方所說的話中包含的信息,而不是說話的人。而且你應該力求客觀地對待對方的意見,即使這種意見不是用一種特別客觀的方式表達的。這樣做常常能夠緩解你與對方的關係。這是一種非常好用的停戰方法。
借力也是人們熟知的一種勝戰之計。這一經典謀略,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運用自如。戰爭和武術,都要了解敵人動態,掌握信息。決定勝負,關鍵在於能否預知事件的發展過程。能做到察覺未然狀態,對事物未來趨勢加以把握,當然不愧為智者!有這樣一則故事:宋代名相杜衍的部下,將赴任某縣縣令,臨行前杜衍特意囑咐道:“憑你的才華去做縣令,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在這個位子上也不要做得太出色,隻需上下協調,處理好關係就可。你應當韜光養晦,不要隨便嶄露頭角,如果你過分炫耀自己的才華,反而會招中傷。那位部下反駁道:先生一直教誨我們要以堅定的信念和良知多做貢獻,造福於國於民,但是今天為什麼似乎又是一種相反的觀點呢?杜衍答道: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巧於周旋在皇帝與列位大臣之間才得以信任。而於今,你隻是位居縣令,一級一級向上爬,就要看你周旋的能力了。如果你上獲罪於上司,下得罪於民眾,雖有才華,也將無發揮的餘地了,想要為人民辦事情,首先就是自己要有強大的力量,我教你的那些,不也正是教會你怎樣積蓄力量嗎?自古就有懷才不露是高手,鋒芒畢露招中傷的事例。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過度,顯露過度,極則反虧。我們都知道的暴君殷紂王,終日“酒池肉林”、“聲色犬馬”,忠臣直言者一律處死。一次宴飲數日而不知晨昏,問周圍人:“今朝何年月日?”沒有一人答出,於是紂王派人去問箕子,箕子聞聽此事,對家人說:“無人知今朝何年月日,看來皇帝的地位不保了,如告之我一人還明白,於我不利。”便告訴使者:“自己也醉得不知時間了。”這種韜晦術,是明哲保身之策,隻為自己,何嚐想到國家呢?為什麼不給紂王敲個警鍾呢?現實生活中持這種態度的人比比皆是,但它是惰性產生的根源。因此,如何走出明哲保身與恪盡職守的矛盾,是韜晦學的重要課題。
對別人的興趣加以注意要想讓對方對你有好感,並願意成為你的朋友,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的興趣加以注意。對威脅性的問題不要理會,有時我們會聽到別人威脅性的問題和威脅性的挑釁——你以為你自己是誰啊?你上學的時候老師沒有教給你這些東西嗎?難道你從來就沒有見過這些情況嗎?類似於這樣刁難和不屑的問話,根本就不是詢問什麼信息,它們隻是為了使你失去平穩的心態。不要帶著感情色彩去回答他們——根本就不要回答。索性假裝它們壓根兒就沒從你同事的嘴裏迸出來,你隻管回到你的主題:你計劃做什麼?你希望怎樣做?這樣,不給同事向你挑戰的機會,不給他們得逞的機會。他們想戰鬥,可你卻不提供戰場,知道這其中奧妙的人一定會知趣的走開。這個時候,你不但保存了自己的實力,而且別人也會對你另眼相看。
極有極限之義,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心,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像,它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通規律在內,所以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是科學的燈塔,是人際關係中的最重要的招式。
4.行動是第一原則,拖延是第一借口
被動的狀況所有人都會遇到。但不能在遇到被動時就一味怨天尤人,看著別人的成功自己卻不能跳出現實的泥潭。要知道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要改變現狀,就要立刻行動,行動是做事的第一原則,而拖延則是做事的第一借口。
成功的人一定不是找借口拖延的人,而拖延的人常常陷於一種惡性循環中——“拖延-低效能-情緒困擾-拖延”。因此,他們常常苦惱、悔恨,但又無力自拔,結果一事無成。我們不應把今天的事情留給明天,立刻投入到行動中去吧。
一天,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大學邀請了一位重要的人士來學院演講,演講者還沒有到場,整個禮堂就坐滿了興高采烈的學生,並對有機會聆聽到這種大人物的演講而興奮不已。
在州長經過簡單介紹後,演講者走到台前,目光對著聽眾,向周圍掃視了一次,然後開口說道:“我的生母是個聾子,因此沒有辦法說話,我從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也不知道他是否尚在人間,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所有的聽眾都呆住了。改變人生改變命運的隻有——行動,行動,再行動!唯有行動,才有改變!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她就是阿濟·泰勒·摩爾頓,美國的財政部長。
我們之中有很多人對現狀不滿,從這個故事中應該得到啟示。那就是,要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必須想辦法並采取行動,並且沒有其他的方法可循。行動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也可以改變一個人態度,使原先可能糟糕透頂的一天變成愉快的一天,使你不好的現狀立刻得到好轉。
卓根·朱達是哥本哈根大學的一名學生,他就是這樣做的。一年暑假他去美國觀光,旅行路線是到華盛頓做一天的遊覽。
卓根抵達華盛頓以後就住進了“威樂飯店”。他在那裏的賬單已經預付過了。這時他真是樂不可支,突然這個青年突然遇到了晴天霹靂。當他準備就寢時,發現他的皮夾不翼而飛,皮夾裏不但裝著他所有的錢,還有他的護照和證件。他立刻跑到櫃台明裏,“我們會盡量想辦法的。”經理說。第二天早晨他的皮夾依然沒有找到,卓根的零用錢連兩塊錢都不到。自己孤零零地一個人在異國他鄉,怎麼辦呢?是打電報給芝加哥的朋友求援?還是到丹麥大使館報告遺失護照?或是幹脆坐在警察局裏幹等?
他突然對自己說:“不行,這些事我一件也不能做。我既然到了這裏,就要好好看看華盛頓。說不定我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再來這兒,現在仍有寶貴的一天時間可以呆在這個國家裏。於是他立刻動身,徒步參觀了白宮和國會山莊,並且參觀了幾座大型博物館,還爬到華盛頓紀念館的頂端。行動讓他忘記了所有的不快,度過了美好而充實的一天。等他回到丹麥以後,這趟美國之旅最使他懷念的卻是在華盛頓漫步的那一天——如果他沒有運用做事的秘訣——立刻行動,他就會白白溜走的那一天。
順便把這個故事說完吧,就在他丟錢那天過了五天之後,華盛頓警方找到了他的皮夾,並且送還給他。總之,立刻行動帶來的改變是立竿見影的,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如果下定決心立刻去做,往往會激發潛能,從而收獲到意外豐盛的回報“現在就去做”可以影響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能夠改變你的現狀——不論是槽糕的一天,還是不幸的人生——甚至還能為你帶來意想之外的收獲。當你不滿於現狀時,記住:有行動才會有改變。
你是否聽說過“尼加拉瀑布現象”?如果將人生比作一條大河的話,當今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未加考慮過自己的去向,便跳進這條河裏。他們隨波逐流,當來到岔路口時,他們仍然沒有決定要去哪裏,也沒有為自己準備好地圖,隻是繼續隨著水流一路漂去。就這樣渾渾噩噩地不知漂了多久,直到一天聽到轟隆巨響,才突然意識到自己離尼加拉瀑布隻有數尺之距,驚慌之中,才急忙去找船槳,以離開這危險之地。但此刻已為時已晚,已找不到船槳,就隻好帶著滿臉的恐懼衝向深淵,一命嗚呼。拖延會像癌細胞一樣逐步擴散,直至吞噬整個生命。每次拖延所產生的負麵能量會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最後,和持續改善一樣,它會以水滴石穿般的威力嚴重影響你的自信、自尊、自愛,最終使你徹底崩潰。
比爾·蓋茨說:“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當“立刻去做”從我們的潛意識中浮現時,我們應毫不遲疑地立刻付諸行動。21世紀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信息時代,資源共享,信息傳遞飛快,“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隻有快速行動,才能使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為有利的位置,才能把握住一個個轉瞬即逝的機會。
世間最可憐的,莫過於那些遇事舉棋不定,拖延再三,經常彷徨歧路,不知所措的人。而那些自己沒有主意、不能抉擇、依賴別人、自信不堅的人,也難於得到別人的信任從而被賦予重要的工作。從一定程度上講,決斷敏捷的人,即使犯錯誤,也不要緊。因為他們對事業的推動作用,總比那些膽小狐疑不敢冒險的人敏捷得多。站在河邊,呆著不動,就永遠不會渡過河去。主意不定,對於一個人品格的鍛煉,是致命的打擊。有這種弱點的人,從來不會是有毅力的人。這種弱點,可以破壞一個人對自己的信賴,可以破壞他的判斷力,並有害於他的精神能力。
因此,如果你有寡斷拖延的傾向或習慣,你應該立刻奮起,擊敗這種藏在你身體裏的惡魔,因為它足以破壞你各種進取的機會,把你拖入永難翻身的深淵。
一個人往往在他年輕的時候,就養成了遲疑拖延的習慣。一路從小學、中學,甚至到大學,不去身體力行的惡習已漸積重難返。這個過程中,行動力缺乏的習慣會跟著他在校的習慣走入他日後選擇的職業裏,那就是說,無論他們從事哪個行業,他們都會為自己的這種缺點而深深苦惱,並無法接受現實社會賦予他們的壓力。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總是在抱怨:“唉,我本來早就已經想到了,就是動手晚了,所以……”而且這種人不是一、兩個,而是大有人在。他們的弊病就是拖延,不立即行動,在猶猶豫豫中失去了一次次取得成功的機會。
俗話說,搶先一步,就可以離成功更近一步。凡是不能爭搶時效的人,必定與成大事無緣。一個具備與人爭搶時效能力的人,即使是技不如人,也一定能抓住機遇,靠機遇成就自己。畢竟,所有的成功都必須用行動來獲取,所有的能力都必須用行動去證明。
不要猶豫,不要拖延,猶豫拖延隻會讓你錯失良機,拖延隻會讓您一事無成!現在就行動吧!即使你的行動不會即刻為你帶來成功,但是因行動而失敗總比不戰而降坐而待斃好。也許行動不一定會結出快樂的果實,但是沒有行動,所有的果實都無法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