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做人有原則,做事有辦法(1 / 3)

沒有原則或者不堅守原則的人很可怕,這種人沒有自己的規矩,也不遵守別人的規矩,他們想一出是一出,今天說往東,明天可能就說應該往西,其實究竟應該怎麼走,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看上去這種人好相處,其實相處久了就會發現是個大麻煩。什麼事都別指望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原則,誰的建議他們都聽,最後就到了沒有主意的地步。隻有做有原則的人,做事情才會有辦法。

做人有原則,做事有辦法

1.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盧梭曾經說過,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做人,要有責任感,兩肩擔道義,對工作對朋友對家人要承擔應有的責任。做人,要有計劃有底線,要懂得正確分析自己。

雖然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文化層次不同,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也不盡相同。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自己不同程度的做人原則。而這些做人的原則應該是涉及到方方麵麵的。比如說我們每個人對待學習、生活、工作等,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原則,也就是說做人做事必須有個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懂得哪些事應該努力去做好,哪些事可以做,而哪些事是絕對不可以做的。

做人不能沒有原則。沒有了做人的原則,也就丟失了目標物,也就沒有了衡量對與錯的尺度。仔細想想,這根本不是一種自由,而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那麼,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因為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時時事事都要受到社會公認的法律和道德等準則的約束,不可能遊離於社會之外。這樣,我們才能在這些原則之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為了培養孩子的做人的原則,特地帶女兒參加了一場拍賣會。父女倆來到了拍賣現場,女兒很快被現場劍拔弩張的氣氛所吸引了。今天,拍賣的是一件珍貴的文物,這件文物不管是從年代和規格來講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寶。

拍賣會會快就在緊張的氣氛中開始了,隨著一錘聲響,現場開始了此起彼伏的較量,每個人手中都有自己的號碼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價格底線,每一次舉牌都是向自己的底線逼進一步。但是,一旦超出了自己的底線,不管你多麼喜歡這件東西,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果斷放棄,因為這件東西已經超出了你的承受範圍,已經越過了你的底線,你已經沒有舉牌的權利了。當然舉不舉牌完全不受限製,這隻是你內心的想法。

通過這次拍賣會,這位父親告訴他的孩子,人要懂的放棄。雖然這件物品是你所喜歡的,但它的價位已超出你所承受的範圍,你要學會放棄,不管你心裏是怎樣的喜歡和不舍。在拍賣這位物品前,你要認真考慮這件物品的最高價位是多少,你是否可以承受,不要為拍賣會上的氣氛所左右。這件物品的最高價位就是你想要的底線。做人、做事應有底線。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最要緊的就幾步。而那幾步對人的一生會造成關鍵的影響。它會影響你的命運、前途。有時候,會使你的人生道路變得非常曲折。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底線,這個底線,使你能有能力擺脫泥潭和困境。

做人要有原則,但這些原則也是與時俱進的。社會在不斷發展,觀念在不斷更新,需求也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法律和道德等準則會有所不同,這個時期這樣做可能是對的,而同樣的做法放在另一個時期也許就是錯的,甚至是違法的。那麼,做人的原則也要隨著變化著的社會而不斷調整。

做人要有原則,但還應當考慮到原則與發展的關係。千萬不要被那些不是原則的原則牽絆了自己前進的腳步,一定要認清形式,該靈活的時候要靈活對待,該堅守的時候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底線。

有時候,做人的條條框框太多,長久這樣下去養成了固有的行為習慣,這種習慣並不是原則性習慣,僅僅是因為時間堆積的一種慣性,我們要擅於分清楚原則和習慣的區別。因為有時候可有可無的習慣則可能會束縛我們的思維,讓人失去開拓創新的精神,甚至思想僵化,很難適應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社會環境。因此,人們在遵守做人的原則的同時,還要隨時做出適當調整,使自己的做人原則時刻能夠適合現時代的要求,不要讓原則束縛和禁個自己的思想。

去過中關村的人都知道,那裏雖然有世界上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但是這條街還是被老百姓稱為騙子一條街,一說起推銷人員,人們大多數都會搖搖頭,這裏麵的騙子實在是太多了,要是自己不懂電子這方麵的知識,寧願去貴的地方買電子產品也不去中關村。中關村的一些騙子推銷員雖然每天都能賣出不少產品,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明白推銷的真諦。在他們看來能賣出一台,能拿到最大的回扣這就是成功,這就是訣竅。其實不然,他們做的隻是一錘子買賣。誠實,是推銷的最佳策略,而且是唯一的策略。但絕對的誠實卻是愚蠢的。推銷容許謊言,這就是推銷中的“善意的謊言”原則。誠為上策,誠是底線,這是你所能遵循的最佳策略。可是策略並非是法律或規定,它隻是你在工作中用來追求最大利益的工具。因此,誠實就有一個程度的問題。

推銷過程中有時需要說實話,一是一,二是二。說實話往往對推銷員有好處,尤其是推銷員所說的,顧客事後可以查證的事。

看看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是怎樣進行他的推銷的。

吉拉德說:“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不會賣給顧客一輛六汽缸的車,而告訴對方他買的車有八個汽缸。顧客隻要一掀開車蓋,數數配電線,你就死定了。”

如果顧客和他的太太、兒子一起來看車,吉拉德會對顧客說:“你這個小孩真可愛。”這個小孩也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難看的小孩,但是如果要想賺到錢,就絕對不可這麼說。這雖然不是實話,但是他並沒有觸動原則,並沒有超過底線。吉拉德善於把握誠實與奉承的關係。盡管顧客知道喬所說的不盡是真話,但他們還是喜歡聽人拍馬屁。少許幾句讚美,可以使氣氛變得更愉快,沒有敵意,推銷也就更容易成交。

在把握做人的原則上,要有個度。給自己定做人原則的時候,要合情合理,還要切實可行。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不能沒有追求。但是,要讓自己感覺到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如果突破了這個原則,那麼,太重的壓力是讓自己背包袱,會成為沉重的負擔。做人,無論是做人的原則,還是目標和理想,最終目的是快樂,這樣才能達到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活的太累,是永遠快樂不起來的。

做人難,做個好人更難!因為做好人有原則,他有道德水準的約束,需要忍讓謙和。忍: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小不忍禍端常起,互無欺各自平安;讓: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能讓人並非我儒,變幹戈和睦常樂;謙:人有成績莫自誇,驕勝自大無益多,曆覽天下許多事,成由謙遜敗歸奢;和:世上誰能無有過,莫為小事動幹戈,和與人交受眾敬,百忍堂中有太和!說到底,做人做事都是要有原則的,也希望這些原則能夠成為自己不斷完善人生的起點,把握適度,不求最好,隻求更好,在不斷進步中快樂自己,奉獻社會。

我們做任何事,都是憑借著一定的物質,加上人力而完成的。物質就有物質的屬性,不同的使用習慣,如果你不遵循這些規則,那你就會反受其害。譬如,在工廠中工人使用機器,工作時機器應該怎樣啟動,按哪顆按扭才能開始工作,啟動和按按扭都是有規則的,你如果按錯了按扭,或者亂啟動,這種違反操作的行為,不僅會危害生產,而且會危及你的生命。你能說規則不重要嗎?這就是它的重要性。又比如我們開車,你必須熟悉車中各種部件的作用、功能,以及如何正確使用。你才能夠在公路上開車時平平安安。如果該左轉,你卻右轉;該刹車,你卻踩油門。這些都將造成嚴重的危害。很多車禍原因都是不遵守交通規則,不遵守汽車操作規範造成的。又比如行人過馬路,你必須遵守紅、綠燈的使用規則。你不遵守規則,紅燈時橫穿公路,那後果自負。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規則中進行的。

2.一個有原則的人,

最容易取得別人的信任任何人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信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資本。要知道。糟蹋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無異於是在拿自己的人格做典當。一個做事情有原則的人會不自覺地吸引周邊的人,讓周圍的人覺得踏實和安心。人格魅力的基本點就是真誠與有原則。人格魅力來自於完善的人格,真誠待人,恪守信義就是贏得人心、產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心實、心誠、守信,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因此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

如果一個人憑著自己的原則,能讓人在心中默認你,從而信任你,那麼你就有了一項拯救自己的資本。但是真正能夠獲得他人信任的人不多,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自己的原則。

擅於克製,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裏。做事情不僅要認真,還要有自己的原則,想要取得別人的信任,最好的辦法是保持你原有的原則和特質,塑造一個真誠的自我,並且讓別人感覺到你的真誠。一個真正懂得與他人相處的人,絕不會因場合或對象的變化而放棄自己的原則,盲目地迎合、隨從別人。你要為你自己負責,你想要的隻是認真地做好自己而已,而不是盡量成為別的人或者是當別人的複製品和升級版本。我們時常觀察一些人,他們總覺得自己本來的麵目不如別人,於是隨著環境、對象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自己原則,結果弄得麵目全非,沒有變成別人還丟失了自己。保持一個真誠、有原則的自我並不是要使自己與別人格格不入而標新立異,甚至明明知道自己錯了或具有某種不良習慣而固執不改。保持自己的原則就是保持自己區別於他人的獨特、健康的個性和底線。那些具有自己原則的人,一定是有魅力的人。

日本一個訪談節目在采訪國內一個最著名的建築師的時候,主持人問了建築師一個問題,你身上具有的哪一種品質讓你今天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是天賦嗎?是對建築物深入骨髓的理解嗎?建築師笑笑,他回答:“這些都不是,我擁有的那種品質隻是原則。”他向主持人講起了他小時候的一件事情:

一天,我跟父親在薄暮時去垂釣,我在魚鉤上掛上魚餌,用卷軸釣魚竿放釣。魚餌劃破水麵,在夕陽照射下,水麵泛起一圈圈漣漪;隨著月亮在湖麵升起,漣漪化作銀光粼粼。這可真是一次讓人興奮的垂釣經曆,小小的我似乎已經看到了上鉤的大魚。

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魚竿終於在我們父子倆的注視之下彎折成弧形,我知道一定是有大家夥上鉤了。這個時候,父親向我投以讚賞的目光,這真是一次精彩的垂釣。

這條大魚為了逃命,拚命擺動自己的身體,經過長時間的鬥爭,終於,我小心翼翼地把那條精疲力竭的魚拖出水麵。剛出水麵,我就被這條魚驚呆了。天哪,那是條我從未見過的大鱸魚!

這條魚的魚鱗在月光下閃閃發光。趁著月色,我們父子倆望著那條煞是神氣漂亮的大魚。它的腮不斷張合。父親看看手表,哦,現在是晚上10點,親愛的孩子,離釣鱸魚季節的時間還有兩小時呢。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什麼?我幾乎覺得自己聽錯了父親的話,為什麼?我很不情願地大嚷起來。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甚至在10點過後,你還可以釣到比這還要大的鱸魚。父親微笑著說。

但絕對不會有這麼大,我從未釣到過這麼大的魚。我又嚷道。我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沒有漁舟,也沒有釣魚的人。我眼巴巴地望望父親。周圍沒有人,不會有人知道我們這條鱸魚是什麼時候釣到的,再說再過一小會兒就可以釣鱸魚了。

雖然沒有人見到我們,也不可能有人知道這條魚是什麼時候釣到的,但我從父親斬釘截鐵的眼神中知道,這個決定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我隻好極不情願慢吞吞地從大鱸魚的唇上取出魚鉤,把魚放進水中。那魚擺動著強勁有力的身子沒入水裏。我心想:我這輩子休想再見到這麼大的魚了。

這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今天,我已經成為一位有成就的建築師,而我的父親依然在湖心小島的小木屋生活,帶著自己的孫女仍在那個地方垂釣。

雖然在那次以後我再也沒釣到過像幾十年前那個晚上釣到的那麼棒的大魚了,可是,那條大魚一再在我的眼前閃現——每當我遇到道德課題的時候,就看見那條魚了,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給我上的“原則”一課就會清晰地呈現在我的眼前父親當時對我的教誨是,道德隻不過是對與不對的簡單事,可是要身體力行卻不容易。在父親的熏陶下,我做到了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遵守原則。我更加清楚的是:我是在造房子,我的房子裏會有人,會有生命,所以我更加嚴格地學習父親的品質、學習原則的重要性,這就是我今天之所以成功的原則。正是因為得益於這個原則,我周圍才吸引了一個和我一樣有原則的團隊,大家每個人都會堅守建築行業的美德。所以,在這麼多年的建築生涯中,我們沒有出現過一次測量和製圖當中的錯誤,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要不是父親小時候對我的那一課,我始終不會知道原則對一個人做人有多麼重要,我始終不會知道原則對一個人交朋友多麼地重要。

我們感受不到自己受製於那些真正影響著我們的因素。我們對於道路中間的交通線充滿感激之情,他們讓我們可以自由地迅速到達某個地方,而同時承受的壓力和風險卻是最小。有效的形式不會占用空間,它們會創造空間。有時,建立緊湊的係統是我們釋放新層次信息所必備的要素,就是——在我們能做的範圍內調整我們願意做的事——這樣的一個過程。

原則性問題是絕對不能退讓的問題。人在日常的一般狀態下應當與人為善,寬大為懷,盡量與他人保持平等、和諧的交往關係,每當你和別人的交往中產生了矛盾的時候也應當盡量想辦法化解,這樣你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情,而不是停在那裏生悶氣。但是有一種情況我們卻不能退讓,如果矛盾涉及到了原則性問題,那麼就必須站穩腳跟,寸步不讓,即使是細節也不能讓,這樣才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在原則問題上把守得很牢,很嚴密,沒有空子可鑽,別人也就不敢輕易在原則問題上拿你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