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會道是一種本事,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人們往往會有一種誤區,大部分人分不清楚能說會道和油嘴滑舌之間的區別,所以,能說會道之人很容易被劃入隻有嘴上功夫,沒有手上功夫的行列。
真正的說話高手並不在於說多少,而是在於怎麼說,會說話的人不會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口舌錢”上,而是句句藏金,一針見血,這才是說話的最高境界。
1.說話要過腦,不要想到哪裏就說到哪裏
中國有句老話非常受用,“藥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個人要明白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幾乎所有談話中的失誤或錯誤都是由於沒有認真考慮後果造成的。所以,說話之前一定要頭腦過濾。
話是有硬度的,軟話就是給自己留有一定的餘地。說軟話是一個人在交談中故意放低姿態,它是在承認對方,尊崇對方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一種謙讓、低就和退步。後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小踏步的後退是為了大踏步的前進。
其實,軟話並不軟,生活中的人往往被夾在兩股勢力中間,兩股勢力鬥爭的非常激烈,並且都希望來自你這方的支持時,就需要你做出的選擇。此時,不僅僅是雙方最關鍵的時刻,也是你最關鍵的時刻,除非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問題,你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一定要先過一過腦子,這個時候,如果一招不慎,就可能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中國老祖宗留下的話,雖然世俗,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比如“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也就是說,啥時候說話都要經過大腦的深思熟慮,千萬不要把話說死。古今中外,凡是有高深修養的人士都恪守這樣的一個原則,就是在事業取得了成功之後,他們也是從言行上嚴格要求自己。
當年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長孫氏便被封為皇後。長孫氏的地位頓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做人不是更加肆無忌憚,而是更加謹慎起來,她平常說話的考慮也更多了,長孫氏深知作為國母的行為舉止不僅會影響到她個人,更是對皇帝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她處處約束自己的行為,處處做嬪妃們的典範。每當說話和辦事的時候,總是要三思而後行,而且,她對朝中的事情也從不多過問,因此,李世民非常敬重她。
你的見解意在闡明你的某種主張,你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主張在一般情況下是起不了好的效果的,這並不是教你不坦率,隻是要你說話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1999年那次世界矚目的世紀拳王大戰,賽前,美國拳王劉易斯在看到盛大的賽況的時候,激動地誇下海口,他將在第三回合就將英國拳王霍利菲爾德打倒。這句話在這個時候聽起來似乎並不是什麼信心的宣言,這句話的根本意思就是沒把劉易斯放在眼裏。在這種情況下,劉易斯被他的話激怒了,說大家一定會在第四回合中看到自己。到比賽開始的時候,霍利菲爾德居然被劉易斯打的頭都抬不起來,這件事情也成為了全世界人民的笑柄,就在這種情況下,腦子一直發熱的霍利菲爾德還是沒有被打醒,他為了討回點麵子依然像劉易斯下著言辭激烈的挑戰書,這些話最終激怒了世界拳迷,同時也激怒了美國觀眾。
這裏還有一則笑話,有個人為了慶祝自己的50大壽,特別邀請了四個朋友來家中慶祝自己的生日。
被邀請的三個人準時到達了,隻剩下一個人,不知道為什麼還沒有來。此時,主人著急了,脫口而出:“真是急死人了,該來的人怎麼還沒有來呢?”
其中有一個比較敏感的人聽了之後非常不高興,對主人說:“你說該來的沒有來,意思就是我不該來了,那我先告辭了,再見。”說完,就氣呼呼地走了。
大家本來就是在等人,可現在反倒又走了一人,主人就更著急了,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該走的卻走了。”
這剩下的兩人中的一人聽了感覺別扭,就說:“照你這麼說,該走的倒是我了,既然你這麼說,那好,我走。”說完,也掉頭走了。
50大壽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氣走了兩個人,主人更加著急了,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說什麼話了。
還好剩下的一個朋友好說話,就勸這個人說:“你說話有點著急了,大家都比較敏感,你也別放在心上。”
這個人顯得非常的無奈:“哎,他們全都誤會我了,我說的根本就不是他們。”
最後這個朋友聽了,再也按耐不住了,臉色大變說:“那麼你說的不是他們,那就是我了?”說完也鐵青著臉走了。
哎,都是說話惹的禍啊。
“說話”是一個人待人處世中所必須使用的交流工具。從早晨睜開眼睛起,嘴就開始閑不住了。所以,管好你的嘴,做個能說會道的人,你才能在交際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記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會影響你的成功。
2.口若懸河容易給人留下油嘴滑舌的感覺
溝通無處不在,在我們的生活中,說話的適時適當往往能為我們多爭取到一個朋友,多打開一扇成功之門。人與人的溝通,是從交談開始。會說話,你就能更好地和人溝通,你就能有通天觸地的本領。
與人交往的關鍵就在於兩者之間的相互交流,許多時候就是在不經意的一句話中,彼此找到對方的共同點,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產生了共鳴,達成一種共識,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同,達到了很好的溝通效果。人與人之間交往,是從交談開始的。閑談是交朋友、拉近距離、在思想上進行溝通的有效手段。許多時候,通過閑談,可以讓兩個毫不相幹的陌生人成為朋友。但是這裏麵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話是必須說,但是說多少一定要有量,說到什麼程度一定要有把握。
“語言是誤會的根源。”我們常常會有詞不達意的感覺,從我們的口中說出或筆端寫出的必然是經過修飾的,可能還會參雜著偽裝的痕跡。況且,每個人的理解方式都不同,誤會也就在所難免了。多說免不了就會失誤,更何況口若懸河。
言談舉止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是博學多識還是孤陋寡聞,是接受過良好教育還是淺薄粗魯。一個不善言談、沉默寡言的人很難引起眾人注意。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談,用詞高雅恰當,言之有物,對問題剖析深刻,反應敏捷,應答自如,能夠簡潔、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則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氣質和風度。但是凡事都要注意一個火候,要是沒有注意火候,那結果隻能是自己燒了自己的手。
有一次,一個人獨自去看電影。正看到一半卻停電了。他感到十分難受,因為旁邊沒有一個熟人可以交談,沒想到身邊的人開口與他搭腔:“真討厭啊,沒電了。咱們聊聊好嗎?”這正合他的心意,本來他已經想不出如何來打發這無聊的時光,準備起身離開電影院了。這下,兩人海闊天空地閑談起來,最後電影散場時,兩人竟成了好朋友,而且還保持著聯係。後來他感慨地說:“原來,友情就在一句話裏麵。”
看來,閑談是溝通交流、引發共鳴、交上朋友的最好方法。
富蘭克林·羅斯福從非洲回到美國,準備參加1912年的競選。因為他是已故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堂弟,又是一位很有名的律師,所以知名度很高。
一次宴會上,大家都認識他,可羅斯福卻不認識在場的來賓。這時,他看出這些人都認識他,然而表情卻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對他有好感的樣子。
羅斯福想出了一個接近自己不認識的人並能同他們結識的主意。他對坐在自己旁邊的陸思瓦特博士悄聲說:“陸思瓦特博士,請把坐在我對麵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況告訴我,好嗎?”陸思瓦特博士就把每個人的大致情況告訴了羅斯福。
了解了大致情況後,羅斯福就走上前向那些不認識的客人打招呼並提出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從中深入了解到了一些他們的性格、特點、愛好,知道了他們曾從事過什麼事業,最得意的是什麼,等等。掌握這些以後,羅斯福就有了同他們閑談的資料,並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主動與他們交談。在不知不覺中,羅斯福就成了他們的新朋友。而恰好的是羅斯福的對手也參加了這次宴會,為了搶羅斯福的光,也為了給人留下好的印象,他滔滔不絕,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和任何來賓打成一片,到處都有他高談闊論的聲音,羅斯福對此隻是一笑而過。
後來,也是因為這次晚宴,大家對內斂有才華的羅斯福有了非常好的印象,對羅斯福那高談闊論的對手卻打了很低的分。
閑談會變不認識為認識,能廣交天下朋友,能拓寬你的交友範圍。說話,其實是一項成功技能。實際上,不僅要多說話,善於和不認識的人閑談,多結交朋友,而且要說對的話,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如果你在應該安靜的時候卻急於表達你的想法,秀你高超的口才,這樣不但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相反還會讓人感覺到討厭。言語表達的高明與否,你能否揣測對方的心意,說到他的心裏去,對你是否能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你的話隻是華麗辭藻的堆積,隻是膚淺的想顯示自己,你永遠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說話”是一個人待人處世中所必須使用的交流工具。從早晨睜開眼睛起,嘴就開始閑不住了。所以,管好了你的嘴,做個能說會道的人,你才能在交際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但是說話就和吃藥一樣,一定要注意時間和用量,尤其必須記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會影響你的成功。否則你的口若懸河會給人留下油嘴滑舌的感覺。
3.少說話,大文章
說話可比做文章難,做文章,我們可以細細推敲,再三修正;讀文章也可以細細品味,再三思量。可說話就不能這樣了,有的時候你說的話越多就越會讓人抓住你的小辮子。
遇到緊急的事情,慢慢地說。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後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說清楚,會給聽者留下穩重、不衝動的印象,這樣會給你對他人的印象大大加分,從而增加他人對你的信任度。
遇到小事,幽默地說。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話講出來,就不會讓聽者感覺生硬,他們不但會欣然接受你的提醒,還會增強彼此的親密感。
遇到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對那些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說,別人會覺得你虛偽;如果你能措辭嚴謹地說出來,會讓人感到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
魯迅先生不僅文章做的好,話也說的好。作家於伶回憶與魯迅先生談話時說:“魯迅先生談吐深刻、嚴密、有力而又生動活潑,句句吸住我們。漸漸談下去,愈來愈強烈地發射出真摯的熱情,又有一種嚴峻的強大的威力,從他瘦削的臉上透出來。”精彩的言談能使人聽得入迷,產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然而,談吐既是一種天生稟賦,也是一種後天鍛煉。有的時候你過分地賣弄華麗的詞藻,隻會讓別人覺得你淺薄浮誇;倘若你說話斤斤計較,過於咬文嚼字,又會使人覺得酸澀難懂,無法交流。我們在交際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背後議論人,講話注意分寸。多講他人優點,少當麵批評人,指正其缺點。尤其不要油嘴滑舌,不要講粗話。講話的時候要精神飽滿,大方自然。
在社會交往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大方自然的精神,是優化個人形象的重要因素。與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顯得富有自信力,能激發對方的交往熱情,活躍交往氛圍。如果萎靡不振,無精打采,則顯得敷衍冷漠,使對方感到興味索然乃至不快。一個精神飽滿、大方自然的人往往會給人留下自信、樂觀、進取和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印象。神情倦怠、渙散或者表現出緊張局限、手足無措,都會給人留下缺乏社交經驗、不成熟、不專注、看不起人的印象。所以,在社會交往中始終以極大的熱情關注對方,對他所感興趣的東西感興趣並隨對方的言談舉止做出自然得體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