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四章 逼宮(1 / 2)

深夜,一隊裝備精良、足有萬人之多的人馬出現在城外官道,悄然逼近皇城。

近得城門,燈火映照下,看出原來是駐紮在城外的守備營,主將李將軍,兵部尚書李源族中侄子,微微仰頭看向城頭,城防的將官早已看清了他的麵容,卻不作聲,未有信號,並不急著開城門。李將軍身後不遠,副將孫子豪騎馬立在旗下,陰沉著臉,手按寶劍,一雙黑黢黢的眼眸掃視著四周。

李將軍說:“劉大勇,射箭!”

弓箭手劉大勇取出那枝早準備好的標有信號的羽箭,就要射出去,孫子豪喝住他。

“看你這熊樣,毛手毛腳,關鍵之時別給射偏了,拿來!”

不由分說從劉大勇手中搶過弓箭,張弓搭箭,瞄準城牆上突出的簷角,手一鬆,當的一聲響,羽箭穩穩釘在簷角上。

城牆上,一名兵士走來看了看,搬了張高凳爬上去拔那枝羽箭,那箭卻是來勢太猛,入木三分,怎麼也拔不出來,兵士情急之下,一用力,人和箭一起跌下高凳,箭弄折了,屁股跌痛了,最慘的是挨了守城將官兩個耳光,一頓臭罵。

守城將官拿了箭,罵罵咧咧地走開去,那挨打被罵的兵士委委屈屈地縮在牆角,趁人不備,溜下城牆,往暗影裏一鑽,不大會兒又走了出來,慢悠悠地往城樓上走去。

剛剛他拔箭的時候看得一清二楚,那箭身上被刻劃了三道深深的印痕,所以箭才被他折斷,城外守備營即將入城的信號傳給了暗探,不消一會就能報到太子那裏,早做防備!

深宮,慶王將一切準備停當,帶了太常寺卿徐放匆匆來見皇上,皇上剛剛眯了一下眼,睡得極不安穩,幾乎在慶王一走進來就驚醒了。

慶王跪在床前:“稟父皇:孩兒回來了!”

皇上朝他伸出手來:“俊兒!那藥……”

“藥在這兒!”

慶王拿出一顆藥丸,輕輕一捏,碎了,他取出其中一小塊,送入皇上嘴裏,張公公喂了一口水,皇上吞下藥,舒了口氣,不解地問。

“俊兒因何不讓朕服用整顆藥丸?”

慶王微笑道:“父皇一個多月未服藥,身子羸弱,孩兒恐父皇吞咽無力,卡住了,反不好!”

皇上點了點頭:“俊兒真細心,還好,朕還可以食些粥食,吞咽不成問題!”

劉皇後在一旁看著慶王心疼地說道:“皇上,俊兒為了趕路,一天未吃東西呢!”

皇上忙道:“那快……將藥交給你母後喂朕慢慢吃,俊兒且去用些飯食,勿要餓壞了!”

慶王卻不忙著去,將手上藥粉倒入桌上一隻小碗,過來替皇上掖了掖被角,歎道。

“父皇病成這樣,太子竟沒來到床前服侍藥湯嗎?他倒是好得很,還能安心睡大覺,可憐我在山中一待幾天幾夜,這一路奔波回來,都不敢歇半口氣!”

皇上吃了點藥,漸漸緩過來,感覺不那麼難受了,見慶王如此說,不由得動容,相比之太子和其他皇子,他確實為自己做了很多,但太子和諸皇子不近前侍候湯水,也是平日他不願讓他們見到自己的懨懨病容,拒不相見的結果,並不能過於怪罪他們。

皇上憐愛地看著慶王,歎道:“也唯有你,最是知道父皇,心疼父皇……讓你母後先陪你去吃了飯,再來與父皇說話!”

慶王與劉皇後交換了一下目光,緩緩施了禮,母子倆退下。

皇上看著他母子二人身影消失在屏風後,不禁又長歎一聲,忽見俯身立於張公公旁邊的太常寺卿徐放跪了下來,說道。

“稟皇上:慶王殿下為皇上煉製藥丸,在山中吃了不少苦,一路上又險遭狂蜂追蜇,如果不是跑得快,可就沒命了!當今太子清冷淡漠、自善其身、不賢不孝,與慶王相比,可差得太遠了,臣求請皇上體恤慶王仁孝,下詔書廢太子,立慶王為儲君!”

皇上冷眼看著徐放,沉吟不語,徐放不見皇上有動靜,大著膽子抬起頭來,又將原話再說了一遍。皇上臉上現出不高興的神情,開口說道。

“夜深了,徐卿先出宮回府歇著罷,此事重大,待朕病好之後,朝堂上與眾卿再議!”

話音剛落,忽見劉皇後與慶王從屏風後轉出來,母子倆一同跪在麵前,皇上有些楞怔地看著他們,卻不發一言。

慶王說道:“父皇容稟:孩兒自幼得父皇親力教導,自認才學見聞不輸於兄長,安邦治國的能力亦不比他差,從小學武功,體質耐力比他強壯,更重要的是孩兒與父皇多親近相處融洽,每每父皇身體不適之時,他在哪裏?在父皇麵前盡孝心的唯有孩兒一人……從來儲君之位,立長、立賢、立嫡,孩兒隻除了不是長子,其他兩樣都占全了,父皇若將孩兒立為皇太子,孩兒必將更加忠孝於父皇,會煉製出更多更好的藥丸,讓父皇不再經受病痛折磨之苦……孩兒日後登基,勵精圖治,天朝之興盛繁榮,富足安泰,不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