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經唱紅中國大江南北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曾令多少白發蒼蒼的父母親心生感慨?因為它表達的不僅僅是一種呼喚,更多的還隱含著父母對兒女親情日益淡薄的黯然神傷!很難想象對父母都不感恩的人,會對社會甚至國家和民族充滿感情。當有恩不報的現象越來越多時,“見利忘義”“自掃門前雪”就會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社會就會失去最起碼的良心、善心和憐憫之心。
現在許多孩子感恩缺失的原因,從教育的角度講是多方麵的:父母親過於寵愛孩子,大包大攬的做法使許多孩子缺少獨立、自尊、自強的意識。父母教育這一鏈條斷開後,學校的教育雖然有時也灌輸這些內容,但畢竟是薄弱環節,再加上現在社會人際交往中嚴重的功利性因素,導致了孩子們感恩心理的淡薄。因此,感恩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不是單方麵的事情。
有一個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哄“心情不好的爸爸和媽媽”開心。下班回家後孩子能主動給父母拿拖鞋,不舒服時會給家長倒杯水並對生病的家長噓寒問暖,在他心情不好時會主動跟家長交流……隻有在家裏養成了感恩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上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這些點點滴滴的感恩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會起著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提倡感恩並不在於回報什麼,而是在人與人之間倡導一種友善、責任、關愛、寬容的社會風尚。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單位的知遇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都是我們觸手可及的感恩之源。
無論我們經曆快樂還是痛苦,都要對生活懷一顆感恩之心。感謝生活給予我們收獲和成功的快樂,同時也感謝給予我們承受失敗和苦難的堅忍。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感恩,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感恩,是對生活的歌唱,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讓感恩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吧!
懂得愛才會擁有真正的成功
阿爾貝托有一個了不起的夫人——英國女王維多利亞。
他們的感情和諧,但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如此。
有一天,白金漢宮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其中最忙的就要數維多利亞女王了。由於她一直忙著接受王公大臣們的讚美,一時間忘了自己的丈夫,把他冷落到了一邊。阿爾貝托很生氣,悻悻地回房了。
過了一會兒,他的房門被敲響了,他問:“誰呀?”
門外傳來一個侍從的聲音:“女王陛下。”
阿爾貝托更加生氣了,沒有開門。
門外,聰明的維多利亞女王示意侍從走開。她再次走到門前,抬手敲門,阿爾貝托不耐煩地問:“誰呀?”“是我,維多利亞。”
女王和氣地在門外回答,然而屋裏的人用被子蒙住頭,仍然拒絕開門。
女王看到這種情形,想要轉身離去。她走了幾步,想了想,又回來第三次敲響了門。
“誰?”阿爾貝托問。
“你的妻子。”門外的女人溫柔地回答。
這一次,門終於打開了。
夫妻之間尚且有三叩夫門的故事,那麼,我們和朋友、同事之間是否更應多用一些智慧,多付出一點愛呢?
愛與成功、財富等緊密相連,它們就好像孿生兒。如果你懂得用愛與人溝通、交流,你得到的東西會比其他的任何一種方式得到的都要多得多,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愛的共振器。
有一個故事形象地把愛、成功和財富連在了一起。
有一個婦人獨自呆在家裏。有一天她注意到窗外的台階上坐著三位長者,於是,她走過去對他們說:“請進來坐吧。”
然而三個人都不願意進她的家。
傍晚時分,丈夫回來了。婦人告訴他這件奇怪的事,他就專程到後麵花園裏去請他們進來。三個長者還在,但他們說:“我們不能同時進你的家,你隻能選擇一個人去,我們三個分別是愛、成功和財富。你和家人商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