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八十章 德妃(1 / 2)

太子坐著輦車才走到半路,便打了好幾個噴嚏,接過侍從遞過來的帕子,他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卻沒料著是自己後院女人們此刻正在論說他,而是想到了威義侯。

那小子很有怨懟吧?那又能怎樣?

和錢貴田一樣,威義侯也是在當年逃難之時跟上自己的,隻是他來得比較遲些,他當時隻是個副將,引了一隊人馬趕來接應,不敢走官道,專撿行人罕至的地方行走,遇山劈石,遇水泅渡,風雨兼程日夜趕路,前有圍堵,後有追兵,董華昌力氣大,路途難行之時,總會搶先背起自己,為自己擋過毒箭,此後成為親信,機密事多數交付他去辦,在那場硝煙彌漫的靖難戰爭中,自己身邊愛將無數,暗中攢著勁爭搶戰功,董華昌雖然驍勇,到底缺些謀略,因而便讓方先生跟著他,為他出謀劃策,他也才能屢奪奇功,最終論功行賞,封了侯爵。

對他是足夠寵信了,作為心腹,自然會關注,這次南邊防務若是由他決策,當然不會指派給董華昌,但端王回來了,分管邊陲防務,調兵遣將,他說了算!

太子唇邊泛起一絲苦笑,怪隻怪董華昌時運太背,天下女子那麼多,他偏遇上了小喬!

四弟對小喬超乎尋常的感情,太子也不禁動容,他已經忘記過小喬了,可後來還能再記起來!堅信小喬沒死,多年尋找不肯放棄,當年的小喬才七歲啊,一個小屁孩,還是以男孩身份和他在一起,而那時的四弟十五六歲,難道他喜歡孌童?這是敬王推測的,但這個推測很快被否定不提母後教子有方,楚王府的男孩行止一向端莊磊落,不可能有這樣的事,就算真有,那他豈不是早應該知道小喬是女孩?至於到現在才目瞪口呆跳著腳後悔?

說來說去是小喬太詭異了,小小年紀,以男孩的身份也能把四弟迷成那樣。

而倒黴的威義侯手伸得太長,利用關係幹擾城防營事務,拘韋華陶,逼韋越雲嫁給他,端王若是再遲些知道真相,小喬豈不是他董華昌的人了?端王咽得下這口氣才怪!

明裏對董華昌不屑一顧,隻怕早想殺了他,隻礙於他還是太子寵信的人吧?這一次南方起戰事,朝中武將請戰的寥寥無幾,端王隻對太子說了一句。

“公候當中年紀輕,又勇猛善戰的好像隻有董華昌了!”

多年來倚重董華昌,放棄他確實有點可惜,但太子怎會不分輕重?早料到會有這一天的,手足情當前,董華昌不過是一條狗,愛牽去就牽去吧!

看出董華昌的不甘,太子心裏又不舒服了。食君之祿,許你侯爵之位,還敢有怨言?看來是太安逸了,下去吃一番辛苦是必要的!

百官上朝拜過君主,戶部官員稟報了幾樁財政上的事,皇上又過問了科考之事,然後就提起南邊戰事,威義侯正靜等信義侯拿出折子呈遞,卻見內閣大臣秦玉章上前稟道。

“南竽國糾結六國之力,早不來晚不來,在這個時候進犯我天朝邊城,有些蹊蹺,端王殿下已經追查下去……六國兵力可不弱,眼下南防鄧將軍受傷,隻賴參軍指揮作戰,防軍一邊又要保護潰逃的邊民,失了先機,節節敗退,援兵再不至,隻怕南防門戶不保!臣以為,兵貴神速,宜立即點將出兵!”

皇上道,“何人能勝此任?”

秦玉章回答,“朝中武將有請戰者,俱是彪悍虎將,都能當此大任。南竽等國早與天朝訂有盟約,願為天朝屬國,歲歲進貢,如今膽敢毀誓背主,置天朝威儀不顧,臣等以為,此次出兵既是攘外又是鎮懾,當於公候中選將帥,以代天威威義侯董華昌,驍勇善戰,頗有智謀,靖難之戰中屢建奇功,承南征帥印,當仁不讓!”

“威義侯哪裏?”

董華昌立即出列,倒身下跪,“臣在!”

皇上看著下邊跪著的彪形大漢,滿意地點頭,“聽封……馳援南防,刻不容緩!”

“臣遵旨!”

信義侯站在隊列中,捏了捏袍袖裏的折子,心想還是遲了。

往南邊發兵之後,朝廷上上下下都鬆了口氣,接著就是放榜,考上貢生的等著殿試,皇上想想端王出城也有幾天了,不知道他事情辦得如何,臨走前還念念不忘婚儀,這小子是鐵了心,一待黃繼盛回京便要大婚,一天都不能等的。也不知道禮部的人做得怎樣,便找了內侍來問,內侍回說禮部那邊從昨天開始找上黃家二公子,先將三媒六聘定下,然後商議婚嫁儀程,黃家二公子也才二十來歲,未成親,什麼事不懂,得一樣樣指點教導……德妃娘娘還等著皇上示下,方敢定召見黃小姐的日子,見過之後,才讓早就選出來的四位宮中女官隨黃小姐回家,教導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