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愛延續父親的生命、曹於亞(1 / 2)

1987年5月出生,四川廣安市鄰水縣人,四川省成都市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因“捐腎救父”的孝行,2007年7月,她被評為廣安市優秀共青團員,2007年12月獲第十五屆成都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並入選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候選名單。“捐腎為了爸爸還能像以前那樣健康,眼睛還像以前那樣有神……”這不是什麼豪言壯語,而是一個19歲女孩的肺腑之言。她叫曹於亞,在父親生命的危急關頭,毅然捐腎救父,用愛挽救了父親的生命。

爸,我要你活下去

2006年下半年,曹於亞在四川省鄰水縣石永中學讀高三。從小,她就有一個美麗的夢想:考上大學,成為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讓爸爸媽媽穿上自己設計的衣服。為了這個夢想,她一直努力學習,是學校人人皆知的優秀學生。

11月3日這天,曹於亞正在上課,突然外麵有人叫:“曹於亞,你的電話。”她趕緊跑去接。她想,肯定不是爸爸就是媽媽打來的。從她5歲起,爸爸媽媽就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為命,平時和爸爸媽媽就靠電話聯係。

她拿起電話。電話裏傳來媽媽顫抖的聲音:“亞亞,你爸爸得了尿毒症,快不行了,正在重慶西南醫院搶救,你趕快過來吧。”

媽媽的一個電話,一下子把曹於亞打蒙了。她趕緊跟老師請了假,心急如焚地趕往醫院。

病床上的爸爸臉色蠟黃,瘦弱不堪。於亞的心像被針刺了一樣,生生地疼。怎麼一向健壯的爸爸突然就倒下了呢?媽媽告訴她,早在幾年前,爸爸就知道自己患了尿毒症,也知道這個病不換腎最後隻有死。醫生說,要治好他的病需要巨額費用,但三個孩子要上學,家裏修房子還欠了錢,所以爸爸一直隱瞞著自己的病情,直到暈倒在工廠裏……

現在,爸爸的病已經到了晚期,不做換腎手術就隻能一天天等死了。

事不宜遲,幾天的時間裏,曹於亞跟著媽媽一起,借遍了親朋好友,賣掉了新建的房子,終於湊齊了20多萬元的手術費。看著爸爸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人也一天天消瘦下去,曹於亞想,如果醫院一直等不到合適的腎源,那爸爸不就……

想到這裏,她的淚水不由自主地嘩啦啦往外流。雖然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一年甚至幾年都難得回來一次,但每次他們回來的那短短幾天,爸爸總會找機會給她洗洗臉,梳梳頭,也會在夜裏細心地為她蓋被搭衣……淚光中,昔日的溫馨曆曆在目。

不,我不能失去我的爸爸!沒有腎源,我可以把我的一個腎割給爸爸呀。這個想法讓曹於亞豁然開朗,她瞞著爸爸媽媽,立即找到了爸爸的主治醫生,把捐腎的想法告訴了他。

“什麼?那不行!我們醫院還沒有小孩兒給大人活體捐腎的先例,你不要胡思亂想了!”醫生一口回絕了她的請求。原來,按照規定,捐腎至少要滿18周歲,曹於亞雖然已經19歲了,但瘦弱的她看起來顯然要比實際年齡小得多。

曹於亞告訴醫生:“我今年已經19歲了,身體也很好,我的腎肯定能給爸爸派上用場的。”但醫生還是沒答應。

“撲通”一聲,這個倔強的女孩跪倒在醫生麵前,哭著哀求:“醫生,隻要能救我的爸爸,我不怕疼,也不怕死!求您把我的腎割給我爸爸吧!”醫生感動了,考慮再三,最終答應了她的請求。於亞的爸爸堅決不同意。他把於亞叫到身邊,說:“孩子,我40多歲了,死了沒什麼可惜的,你還隻有19歲,以後的路還長,我不能毀了你啊!”

“爸爸,”曹於亞跪在爸爸的病床前,拉著爸爸的手說,“你要是走了,我們這個家就會垮了啊!弟弟妹妹都還小,你忍心扔下我們不管嗎?爸,我要你活下去!如果沒有了你,我就算以後出息了,也沒有人可以孝敬了。”於亞的一番話,讓爸爸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家裏的親友和醫院的領導也來給爸爸做思想工作。經過兩天兩夜的思索,爸爸痛苦地接受了女兒的拳拳孝心。

手術那天,曹於亞毫不猶豫地在手術單上簽了字,微笑著走進了手術室。

校園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