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如意,總是想和別人做朋友卻弄巧成拙。其實,這隻是自己還沒有弄清楚自己應該做的是什麼。許多人會以為友情是在家等等就能來的,有些人以為友情就是對著對方說幾句好話。其實,友情需要大家相互理解,在溝通的時候盡量為對方著想,並且在對方需要自己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這樣獲得的友情才會更加堅固。
其實,安慰別人的作用還不止這一個。有些人喜歡用安慰別人來鍛煉自己,讓自己與人溝通無障礙,事實上,想要與人順暢的溝通就要有一定的解決事情的能力,在這點上,安慰就成了最好的必修課。
何琳的新同事有一個叫做閔尚,最近她總是愁眉苦臉的。
何琳雖然到新公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是她卻沒有和閔尚接觸過。於是,何琳覺得自己應該借著這個機會與她聊聊天。
不過話雖然這麼說,她卻遲遲沒有過去,主要原因還是自己心裏緊張,而且她還擔心如果自己說錯了哪句,那麼對方就會更傷心。於是,在思量過後,何琳還是決定試一下,畢竟機會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
中午吃飯的時候,閔尚因為沒胃口就沒去,於是,何琳走過去,說:“閔尚,你最近好像心情不好啊?還不去吃飯嗎?”
閔尚說:“沒有胃口,心情也不太好!”
何琳在她旁邊坐下來,小心翼翼的問:“方便和我說說嗎?我看看有什麼能幫助你的。”
閔尚想了一下說:“最近家裏鬧翻了,之前我家欠叔叔家十萬塊錢,現在叔叔家要用錢,我家還不上,正發愁呢!”
何琳想了一下說:“沒關係的!你放心吧!你先和你叔叔好好解釋一下,讓他別著急,畢竟著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閔尚點了一下頭,何琳繼續說:“你還可以選擇先跟銀行貸款,畢竟十萬元又不多,沒事的,實在不行不是還有朋友呢嗎!大家一起幫助你,相信困難很快就會過去的。”
閔尚聽了很感動,說:“謝謝你了,聽你說完我心情好多了。”
何琳微微一笑說:“以後有事和大家商量一下,別把壓力都自己承受。”
閔尚聽完點了點頭。
這之後,閔尚每次有問題都會最先告訴何琳,她們也成了好朋友。其實,人與人的交往往往趨向於溝通,隻有會溝通,兩個人的交際才能更加緊密。
其實,何琳在勸說閔尚的時候也在鍛煉自己,如果這一次她沒有走上去和閔尚說話的話,她將會永遠突破不了自己內心的這個屏障,一旦突破了自己,何琳就可以更加自如的混跡於職場圈子。
在生活中,會安慰別人的人往往人際關係都很好。現實中,安慰別人就等於是在鍛煉自己,這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也能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所以,常去關心一下別人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別人,總有一天自己會成功擺脫沒人緣的頭銜。
7.問題問得仔細些,對方才能知道如何回答
小A:“你說最近我們公司……”
小B:“怎麼了?公司出什麼事了?”
小A:“就是我們工作最近……”
小B:“到底出了什麼事啊?你說清楚些!”
小A:“哎喲!我都說的很清楚了嘛!”
小B:“……”
有些人喜歡說半截話,總是把自己的話放一半給對方,剩下的一半就需要對方憑腦力去猜。其實,和這種人交談是相當吃力的,因為自己參不透對方的意思。畢竟人們的思維都說不同的,如果緊靠著幾個字去詢問對方的意思,這有些太不靠譜了。
在生活裏,這樣的人不是少數,他們喜歡用半截話引出對方的回答,他們自己知道自己的意思,所以斷定對方也一定是了解自己的。所以,在溝通的時候,往往這些人更容易被忽略掉。
在和大家交流時也是一樣,每一個人也是有相應的頻段的,隻有進入了他們認可或者說喜好的那個頻段,進入他的範圍,你才能夠和他“來電”,我們和他們溝通、交流的時候才會非常流暢或順暢。
大家都知道,找聊天對象的時候,最先要求的就是要有共同語言,如果沒有共同語言,兩個人在一塊都會覺得別扭!和人交往的時候,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在和人家交流時,你得找到與對方共同的話題,並且盡快和對方發生共鳴,這樣和對方的交談才能夠愉快進行。如果自己的話題選擇得好,可使人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自己處理得不好,便會導致四目相對,局促無言的尷尬。
所以,問題決定了兩個人交往能否順暢,畢竟誰的智商都不是為你準備的,如果你一定要說半截子話,問半截子問題,那就要懂得,別人不見得就能回答得了你的問題,而你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對方的認可。
在溝通的時候,沒有共同語言的問題要遠遠大於不會說話,有的人不會說話,但是他也能吸引對方的注意力,而有的人開口就說了半截話,讓對方覺得很摸不著頭腦,於是,就覺得放棄與你聊天。